本报讯 7月11日,“艺事早南天——胡根天与20世纪广东西画启蒙”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
胡根天,1892年出生于广东开平,1914年前往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1919年归乡后,他以“赤社美术研究会”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为起点,构建起广东地区早期高等美术教学体系。胡根天的后半生见证着广东文博事业的发展,从博物馆、美术馆、文史馆到画院、文联、美协,都留下他探索实践的身影。作为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教育和文博事业重要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其贡献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更在倾其一生所构建出的文化发展“生态链”。
展览以胡根天为透镜,不仅呈现他的个人成就,更观照20世纪初冯钢百、关良等一批活跃在岭南地区的艺术家。他们用艺术的力量回应现实,以新的美术浪潮推动着社会进程。他们的探索与坚持,在当下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此次展览展出多份珍贵手稿。《回忆我的母亲》回顾了胡根天出身侨工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成长经历,《艺圃耕耘录》可视为他对自己艺术人生的回顾,详细记述了日本习画与留学往事。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写给胡根天的信件,呈现出两位学者对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思考。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