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狼突击队(武警部队) 苗再新 作

壹玖肆玖(空军) 白展望 作

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总后勤部、第二炮兵) 赵进武 卢冰 陈芳桂 作

乡村选举(沈阳军区) 张延昭 慕增利 作

训练日之二(成都军区) 李传康 于延龙 作

进城式(武警部队) 陈树东 作

进藏女旗手(武警部队) 张燕妮 作

西沙女兵(武警部队) 黄援朝 作

唐风舞奥运(北京军区) 宫 丽 作

晴雪(武警部队) 罗田喜 作
□杨小军 郭兴华
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为主旨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被中宣部列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项目并纳入“向祖国汇报系列活动之一”。与往届美展不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首次改为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三家共同主办,在总体策划及评审办法上也相应有所调整,奖项从原来的500多个降至不足160个。军队美术家作为历届全国美展中的一支劲旅,在本届展事上继续名列前茅,金、银、铜及其他奖项皆有所获,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届美展中国画提名奖作品共90件,入选作品516件,其中军队美术家的获奖提名作品8幅,入选作品26幅;油画提名奖作品共90件,入选作品488件,其中军队美术家的获奖提名作品10幅,入选作品24幅;版画提名奖作品共45件,入选作品357件,其中军队美术家的获奖提名作品1幅,入选作品12幅。苗再新的《雪狼突击队》(中国画)和白展望《壹玖肆玖》(油画)获金奖;赵进武、卢冰、陈芳桂合作的《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中国画),罗田喜的《晴雪》(油画)和陈树东的《进城式》(油画)获银奖;张延昭、慕增利的《乡村选举》(油画)和李传康、于延龙的《训练日之二》(版画)获铜奖;国画任惠中的《记录》、黄援朝的《西沙女兵》、宫丽的《唐风舞奥运》、葛炎的《里程》、谢淼的《北实小学下午五点十分》、杨进民的《和谐藏区》、刘泉义的《黔岭朝雾》,油画陈坚的《红地毯述》、秦文清张庆涛二人合作的《浴血刘老庄》、沈尧伊的《遵义会议》、周武发的《特种兵大队新兵》、孔平的《同一首歌》、张燕妮的《进藏女旗手》等13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从各个画种的获奖分布情况来看,油画与国画仍然保持了军队美术的传统优势,但由于油画在纪录历史、再现形象等方面具有材质上的有利条件,尤其适合表现部队艺术家所熟悉与擅长的重大题材,在实际奖项比例中略微高于国画。军队美术在本届美展中版画作品也有了较大突破。版画艺术在中国的近现代斗争史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众所周知,中国版画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历经新兴木刻运动、解放区革命木刻以及50年代的优良版画传统一路走来。今天的中国版画并没有一味重复过去,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番崭新的面貌。《训练日之二》(李传康、于延龙作)这一作品,其主题画面的内容来自真实的军营生活,使用的迷彩服、武器等形象也都取材于部队,但是画家通过观察研究,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又有意将它们符号化,从而给作品增添全新的艺术语言,赋予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军事题材是部队美术创作的天然资源,军队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独有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经历,从各种角度选择不同的题材来表现先进军事文化这一时代主题。同时,部队美术家在强力打造我国当代军人形象,追求艺术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苗再新的中国画作品《雪狼突击队》摘获金奖,即可谓得益于此。据资料记载,“雪狼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12月,参加过执行奥运安保的反恐防暴任务,如反劫持、反爆炸、反袭击等特殊作战任务。“雪狼突击队”的每名队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严格训练、装备精良、技能高超的武装特警。画面的8名突击队员都身着防弹背心,头戴防弹头盔、护目镜,腿带护膝,手持95式5.8毫米口径自动步枪,枪套内装有92式9毫米口径手枪。“雪狼突击队”武装特警的右臂上都缀着一枚“雪狼”臂章,狼头下面绣有两支交叉的95式自动步枪,狼头两边为橄榄枝。获奖作品背景的安排处理也充分体现了突击队反恐防暴的职能和特色,更具强烈的个性化和鲜明的识别性。该作品描绘了这支精锐的武警突击队在常人难以想像和忍受的环境中生存、作战的场景,形象地体现了当代军人坚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新中国军队建设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另外一幅金奖作品《壹玖肆玖》,则是一幅以小见大的油画作品,用画家白展望自己的话来说,她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平津战役——金汤桥会师》的“副产品”。画面以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金汤桥为背景,通过选取一个大主题的侧面,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样宏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上。士兵主体突出,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是非常写实,被炮火熏黑的脸庞、眯眼远眺和嘴角露出的笑容、衣上留下的道道刀痕, 既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又表现了战士的英勇,还传达出战士夺取胜利的信心。画面虽然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详。站在大桥钢架上的士兵,眺望眼前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打量的城市,神情淡定自若。他显然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那波澜不惊的状态比狂欢更显示出胜利者的气魄。白展望的这幅作品内容简单朴素,但艺术构思颇为精巧,体现出画家个人对于“诗意美”的独特追求。画面中形象细节真实考究,如人物的服饰、装备,钢架的阴影,醒目的铆钉等,均不是自然主义的表象摹写,而是经过精心的艺术提炼,处理得恰如其分,增添了画面的历史感和可信度。借用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来反映重大题材,以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记载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给观者以充分的想像空间,从而在内心深处唤起一种思考,这对于引领人们通过艺术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具有积极的意义。
全国美展历经十届,总体上体现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和人文情怀,本届美展亦是如此。2004年至2009年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如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5·12汶川大地震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等,许多军队美术作品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生动再现了这一瞬间。2008年的汶川地震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民族颂歌;用艺术来赞扬这感天动地的豪迈壮举,用艺术来反映这悲痛而庄严的使命感,使军队美术家们掀起了主题性绘画创作的热潮。骆根兴的油画作品《存在·北川》就属于该类题材,反映了军人和军队艺术家强烈的爱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军队一贯的优秀传统,部队美术家与军事题材绘画以一个整体面貌在主题性创作、弘扬主旋律以及在表现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表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军队美术创作中,反映军队生活和军民关系的题材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获得本次全国美展银奖的中国画作品《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赵进武、卢冰、陈芳桂作)描绘的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拥有少将军衔的“门巴将军”李素芝。在藏语中,医生被称作“门巴”。由于李素芝全心全意为藏区人民服务,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门巴将军”。作品反映的是李素芝在牧区给牧民们看病的场景,深入刻画了“门巴将军”爱民的形象,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关爱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此外,作者在创作这一主题内容作品的同时,也描绘了藏民人物特征和藏族风情。作品所表现出的真实完全得益于作者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要创作一幅好的国画作品除了要深入发掘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外,还要不断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并从中汲取养料。从绘画语言来看,画面人物面部刻画渲染得较厚重,身体只用白描进行勾勒,注重线条的功力和趣味;用疏落的笔线和较厚重的色调大胆而有分寸地刻画,画面显得丰富厚重而具整体感。该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展现了作品的个性,避免了绘画语言走向表现的单一化,同时并没有因追求丰富多样而失去国画本体语言的魅力。作者在观察和体验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在创作过程中着重注意表现精神气质,努力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抒写出了时代感受。
果戈理曾经说过:“说教并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用生动的形象,而不是用议论来说明事物。”对于美术创作来说,充分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积极探求视觉表现形式,对于增强艺术感染力、促进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范为主题,重点推进艺术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继承创新,推进创作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丰富发展。综观本届美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明确体现社会价值”为己任的军队美术家们,在歌颂英雄主义、保持军旅特色的同时,摆脱了以往的某些惯性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绘画题材上,敢于大胆跨出军营,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在艺术手法上,自觉尝试增强绘画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形式,从而能够多角度、多语汇地用艺术的真实来表现当前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与时代追求,体现出军事美术在全国文化建设大格局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