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你在高原》不仅是长度问题,它既篇幅很巨大,意义也很重大。
这部作品是三气合一,一个是底气,或者叫地气,第二叫元气,第三是正气。我觉得我们普通的长篇能达到一气就不易,能达到二气就是上乘之作,三气合一非常少见的,这一点都不夸张。
张炜是在职写作,我们往往忽略了他的作协主席职位对他的影响,其实这个职位对一个作家也许不是好事,因为它无形中有很多影响,一个人有这个身份之后,你自己怎么看?你会怎么看自己写出来的作品?领导怎么看?那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别人怎么看会影响你,你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放开,无所顾忌地写,我觉得很难。所以,在职的人能够写出这样好的东西,我更要增加一份敬意。
第八部《曙光和暮色》单拿出来放在当下看也是一部有分量的力作。长篇小说的故事和意义在很多作家那儿都是达不到的,但是这两样我们可以从张炜那儿要,第一他会编故事,第二他的故事都有意义,这两方面都很好。
我觉得张炜是通过老宁下海,然后没有什么结果,回来又到处求职,在这样很具有现实性的故事中,忽然加入了一段一个教授在干校、在农场的故事,这个故事占很大的分量。后来老宁去找他的朋友,误入一个山洞的施工队,这构成了两个重要点,一个是“文革”期间,一个是“文革”后。我看到这两个时期写得惊心动魄,因为我们看干校是什么?那种劳动跟监狱是一样的,那种残酷、残忍确实是令人发指的,整个“文革”期间都是以革命的名义去残害人、伤害人,这一段写得触目惊心。作品的另一段又写到施工队包工头为了控制大家挣更多的钱,用各种方式残害手下的农民工。整个作品的这两段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事情,但是它有相似的地方,看完之后感觉我们这个社会时代是变了,但是某些时段、某些地方没有变,又在重复上演着相似的故事,所以这是很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社会的批判。
比如说写“文革”这个时期,其实还有很多关于人性的反思,比如说曲浣恋爱的故事,最后还有别的故事,你会看到“文革”期间整个政治斗争背后交织的情感,或者说因公含私的成分,可见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这个方面表现得很好,对于人性还有很多反思。
所以,这部作品无论是写过去还是当下,都有很多思考在里面,作品从故事里看好像并不是很连贯,但是作品又达到另外一个效果,为回溯历史、反思历史都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这部作品看一遍都未必理得很清楚,《曙光和暮色》我看了两遍,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你经常读而且耐得起读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