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小立)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自2000年落户湖南后已走过十年,按理在今年的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应当大庆一番,但本届金鹰节本着精简办节的原则,反而压缩了一些活动,除了必要的开幕式和颁奖晚会之外,惟一保留的就是金鹰论坛。中国视协力求通过金鹰论坛从理论上对中国电视艺术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本届金鹰论坛举行了第25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作品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获奖论文颁奖。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获奖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编剧李汀,获奖电视剧《解放》制片人倪祖铭,获奖电视剧《走西口》《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导演、本届最佳导演获得者李三林,获奖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导演李路,获奖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总制片人石卫平分别在论坛上作了演讲。
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中,电视剧创作已成为最活跃的艺术样式,一些作品所引发的社会话题甚至比电视剧作品本身更热烈。李京盛在演讲中强调,正是因为电视剧有着广泛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电视剧的从业人员就更应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坚持用主流社会生活弘扬主流社会价值的创作立场。就最近的名剧翻拍热现象,李京盛强调翻拍需尊重原创,引导创作更要加强原创,艺术要靠创新取胜。就电视剧所具备的公益化属性,李京盛认为收视率不应该成为评判电视剧的惟一标准,应该在收视率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文化评判标准,形成文化评判机制,加强电视剧在思想开掘、审美追求上的提高。
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共收到264篇参评论文,为历届最多,共有89篇获奖,其中58篇获得理论奖,31篇获得评论奖。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在致辞中强调了三点:中国电视评论、理论要在价值引导方面有所加强,要建立科学的电视批评评判标准;电视文艺评论、理论在促进电视文艺创作上要有所作为;电视文艺评论、理论要在提高全民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上发挥作用。
与会者针对当下重奖不重评的舆论声音希望把金鹰论坛办成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学术高度的电视论坛品牌。
就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有一些遗憾也需要指出。一是颁奖晚会过于重视明星奖项,大部分幕后奖项没能在湖南卫视现场直播的颁奖晚会上亮相;二是明星中谁得奖谁到场,缺少众多电视界明星的祝贺、捧场和团结的氛围;三是在颁奖晚会的创意中,小情小爱过多,缺少大情大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