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
百度百科显示:杨威,人名,在中国人名中出现比较广泛。在当代有体操运动员、革命烈士、大学教授、博士、企业家、整形专家等等。我也认识一个杨威。不知她的人以为她默默无闻,可知道她的人,无不点着头说,她可是舞蹈界的后起之秀,常以独特优美的舞蹈语汇表达美、爱和感动,编导多部舞蹈作品得过国家文华奖、CCTV舞蹈大赛金奖等大奖,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执行副总导演。
她就是空政文工团青年编导——杨威。
把别的孩子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的时间用在了压腿和劈叉上的杨威当兵入伍到了部队,也偷偷把音乐和舞蹈教材装进了行囊。在部队里,她借着各种机会上台表演,又靠着良好的舞蹈基础获得了全军舞蹈比赛和会演的大奖。众所周知,从事舞蹈行业的人吃的是“青春饭”,在舞台上激情飞扬的岁月总是那么短暂,而像杨丽萍那样能跳到将近50岁,简直就是奇迹。是改行,还是进一步当舞蹈编导,继续在这个舞台上生存,这对于杨威而言,也是个问题。跳舞相对于舞蹈编导而言算是比较简单了,而编导既需要丰富的艺术思维,更需要扎实的生活根基、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千个舞蹈演员里也难出一个编导。抱定决心后,她开始刻苦学习,在艺术的江海里遨游翻腾,呛几口水就当是交学费。还是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话老理儿永恒。1978年,她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时以一段《唱出火红的信天游》获得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创作二等奖。
在老一辈老师的教导之下,在越来越多的舞蹈创作中,她的天分与勤劳渐渐显示出优势,既有清丽脱俗之形象,更有“灵魂参与进来的厚重”。如鱼得水的她视野拓展很快,接连创作出《紫色》《情怀》等多部作品。其中表现空降兵女兵的舞蹈《云上的日子》,更是空灵美妙,冲破了军事题材舞蹈固有的粗线条风格,像微风白云里一首迤逦的抒情长诗,打动评委获得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的编导一等奖和全国第五届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
2000年,她编导的舞剧《阿炳》获得了当年的国家文华奖的编导奖。放下奖杯,她全心投入到另一部大剧的创作之中。这部戏就是风靡半个多世纪的歌剧《江姐》的姊妹篇——舞剧《红梅赞》。《江姐》中的人物取自经典红色小说《红岩》,人物形象丰满,歌曲婉转铿锵,这是一部难以超越的艺术品。而再创作时的难度很大,太像又没法创新,太不像又将被称之为脱离原著,孤立无援。杨威在想,她是可以用肢体语言代替台词和演唱的,这是艺术与艺术的转换,只要找到“桥梁”,那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江姐抱着孩子跳舞,那观众会不会感到震撼呢?诸如此类的想法每天她都梳理许多条出来,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过,按照角色、情感、情节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编,在排练中又一个演员一个演员地纠正,如此反复,反复如此,如果没有毅力和能力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舞剧《红梅赞》终于登上舞台,满场是大家熟悉的“江姐”、“小萝卜头”、“疯老头”们,与众不同地“失去言语”,却在锁链里跳着奔放的自由之舞,美得让人泪流满面。表演结束,演员一遍遍谢幕,只是谢幕的人群里没有她,但是演员们知道,这整个舞台,到处都是杨威导演的影子。
2007年底,杨威接到时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加入残奥会开幕式的团队,杨威一时发蒙,该不会让自己去排舞蹈吧?事实上不止那么简单,给她的头衔是残奥会开幕式副总导演,总导演是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兼任的。于是,心怀忐忑又异常兴奋地和组委会签订了保密协议,走马上任。在编导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编导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晚会不像做实验,不行再来一次,只有一次,稍有差池就前功尽弃,就会沦为一个失败者。在无数个不眠、失眠、难眠的夜里,她和她的团队在创意的钢索上小心翼翼地走着。在第一次向北京奥组委汇报开幕式方案时,杨威和她的团队设计的“中心舞台表演方式”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当场拍板用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杨威一时无语,心情杂陈百味,这个无数个日夜设计的方案得到认可,她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这就表明,她还要在紧迫的时间内重新设计出新的方案。就如同在茫茫黑夜大海捞针一般。杨威心里劝慰自己这样也好,也是在作贡献,可喷涌而出的委屈和无助又折腾着她喘不上气。张继钢指着墙上大幅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说你表个态吧。杨威咬牙说,坚决执行领导决定。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有个千人舞蹈,叫做《星星你好》,是整个开幕式节目的重中之重,张导找了几个编导都不放心,杨威说我来导吧!张导说你那么忙能行吗?杨威说,我能行。像老套的编剧编的剧情一样,总在紧要几步波折不断,经过奥运会开幕式团队的实际考察,认为“中心舞台表演方式”不适宜奥运会开幕式,又“还”给了杨威。当开幕式举行完毕,漫天烟火飞扬的时候,她和整个团队的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所有荣誉都属于过去,杨威依然在岗位上努力创造着美。诚然,这是她用特殊的舞蹈语言表达着她对军队、对生活、对梦想的情感。而她这个为舞蹈而生的人,必将继续在舞蹈的世界里演绎着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