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节目和主题杂技晚会是当今中国杂技创作的两大主要形式。2010年,中国杂技继续保持了近年来异常活跃的发展态势,艺术创作十分繁荣,涌现出一批新创力作。这些优秀的年度代表作品,呈现了新的创作特点,对中国杂技创作有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杂技节目的创作
1.发展高难技巧,强调惟一性和原创性,仍是杂技创作不懈努力的方向。
2010年年初,在有“世界杂技的奥林匹克”美誉的第34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上,山东省杂技团的杂技节目《蹬人》,采取手脚并用,打破传统蹬技只用脚来完成动作的做法,从单板发展到三板,多点蹬人、多点转换,融合多种跟头技巧,充分展现了蹬与翻的特点,尤其是“五节人抽梁换柱”、“单板蹬小翻360度转体”等,使技巧难度有了很大提高,为中国赢得第11樽“金小丑”奖;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和江西省杂技团共同创作的杂技节目《抖杠》,演员们在三根杠上完成“空中后空翻四周”、“空中转体1440度”、“双人站肩后翻”、“前扑三周转体”等高难技巧,先后在第12届意大利拉蒂那马戏节和第9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上夺得金奖。这些优秀的作品,以高难技巧为本体,突出原创性和惟一性,赢得了国际赛场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2.对杂技唯美的诉求、美学的展现成为全新的杂技创作理念。
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的杂技节目《中国结》,用七个方棱形框架在空中摆出中国结的图案,演员们用娴熟的技巧在框里框外攀上攀下地表演空中技巧。同时,框架不断地幻化出“菱形”、“心形”、“三角形”、“心坠形”、“大斜线造型”等不同图案,再加上曼妙的音乐、精美的舞美,营造出一幅幅温馨和谐、美轮美奂的独特意境和美丽画卷。该节目一举夺得第9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银奖。其如诗如画、欢快喜庆的艺术特性也为其赢得众多演出的机会,多次应邀参加重大节庆、仪式庆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对杂技节目进行主题性创作,是杂技创作的新趋势。
通过赋予杂技节目某一主题,表现特殊意境,使原本单一的杂技技巧在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上得以丰富和提升。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天津杂技团的杂技节目《顶花坛》,该节目将杂技与京剧、滑稽相结合,用耍花坛的各种动作技巧表现小和尚们挑水、抢水等情节,演绎“三个和尚”的故事。单人、多人坛技的穿插,京剧元素的有机融合,尤其是滑稽元素的始终贯穿,使得节目诙谐幽默,观赏性极强。该节目巧妙的构思,令人眼前一亮,最终摘得第9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金奖。
4.复合杂技成为杂技创作的一个新亮点。
杂技技巧创新难,而一个全新品种的杂技创新尤其不易。通过不同传统杂技节目之间的嫁接、多种动作元素的结合,产生了形式新颖的杂技节目,复合杂技则成为杂技创作的新亮点。去年年初在第31届法国巴黎“明日”国际杂技节上捧得金奖的吴桥杂技学校与深圳福永杂技团共同创作的《蹬人空竹》,就将两个传统的杂技节目蹬技与空竹大胆结合,创造了新颖的复合杂技表演形式,在节目难度增加、动作技巧创新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了观赏性。此种类型节目的出现也为被杂技创新所困扰的杂技编导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作思路。
5.道具创新给杂技带来革命性变化,有时甚至是质的飞跃。
河南天艺城文化传播公司的杂技节目《弹跳跷》就是将时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弹跳器作为杂技道具,结合多种杂技动作技巧编排出的一个全新的杂技节目,动感十足、充满时尚,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而杂技节目《中国结》则从魔方变换出的各种造型以及中国结的镂空美感和对称性激发出灵感。创新、独特的杂技道具,成为全新的杂技品种,令人耳目一新。
主题杂技晚会的创作
1.各种类型、题材的主题杂技晚会创作方兴未艾。
2010年,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作的主题杂技晚会《生命阳光》获得第十三届文华奖;此外,还涌现出中国杂技团的杂技音乐剧《再见,飞碟》;广西杂技团的童话杂技剧《小雪猫与独耳鼠》;黑龙江省杂技团的冰上杂技晚会《幻境极光》;北京杂技团的杂技舞台剧《魔幻音乐盒》;湖南省杂技团的主题杂技晚会《芙蓉国里》等。其中,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与江西省杂技团共同创作的杂技主题晚会《茶》;大连杂技团创作的杂技音乐剧《四个音乐家》;吴桥杂技学校创作的杂技音乐剧《课间好时光》等剧目还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2.主题杂技晚会对外商演迈出成功的步伐。
以往一些杂技团编创的主题晚会由于演职员繁多、道具繁重,致使对外商演难以成行,花巨资打造的晚会往往演出几场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杂技界的有识之士通过调研演出市场,把握观众需求,或根据国外演出商的剧本进行创作,或有了合作意向再进行创作以寻找对外商演的突破口。2010年,重庆杂技团的杂技剧《花木兰》、大连杂技团的主题晚会《胡桃夹子》、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杂技剧《天鹅湖》等剧目在美洲、欧洲等多国驻演、巡演,在开拓国际演出市场上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3.民营杂技团体主题杂技晚会创作水准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民营杂技发展迅猛,一些民营杂技团体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艺术创作水准都可与国有院团相媲美。遂宁杂技团创作的歌舞杂技剧《姊妹观音》、德阳杂技团创作的杂技剧《飞翔》,都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与认可。深圳福永杂技团创作的主题晚会《卖火柴的小姑娘》还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2010年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晋京展演,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杂技创作繁荣背后的思考
1.在精品节目不断涌现的同时,如何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中国杂技每年都活跃在世界各大杂技赛场,摘金夺银可谓风光无限。世界赛场成为中国杂技的秀场,吸引众多演出商向他们抛来商演的橄榄枝。但是,中国杂技的价值与其艺术水准不相符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很多杂技团体还处在为国外演出商提供原材料的尴尬境地;有的杂技团体之间恶性竞争,主动降价,抱着“有胜于无”的态度,以降低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为代价,靠廉价求得演出机会;有的甚至是金奖节目却只卖出“白菜价”,国外演出商借机压价,从中渔利,而且这种状况长年得不到明显改善。
2.在主题晚会繁荣创作的同时,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上暴露出的各种诟病?
目前,杂技主题晚会创作十分繁荣,全国各大中小团都纷纷排练,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一台晚会需要几百万的投入,十多个成熟的节目,创作主题晚会成为一个杂技团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一些院团也因此走进误区,如有些杂技团超过自身经济实力盲目跟风创作主题晚会,导致负债累累;有的主题晚会在创作前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演出没多久便偃旗息鼓,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主题晚会部分节目与晚会内容两张皮,牵强附会,让观众茫然不知所云;个别团体在创作时还过分迷信大腕名导,使本团编创人员丧失了锻炼机会等等。
3.在勇闯演出市场的同时,如何对优秀杂技作品进行权益保护?
中国的优秀杂技作品,尤其是那些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的精品节目,在国际演出市场非常受欢迎,演出的机会和报酬要超过一般节目。某些杂技团体看中了其中的玄机,在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杂技体制、格局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假借国内某些知名杂技团体的名称,恶意克隆一些国际金奖节目,以次充好进行对外商业演出,其节目质量、演出水准往往难以保证,同时也极大地损坏了中国杂技对外的形象。这一现象已在杂技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对院团标识、优秀节目进行权益保护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4.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杂技院团的发展?
中国杂技以其民族特色鲜明、动作技巧高难,再加上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无语言障碍的独特优势,成为我国文化产品中最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市场前景的艺术品种,各地杂技院团由于已经积累多年对外商演的经验而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改革后,杂技院团将成为文化市场的独立经营实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杂技创作和生产,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管理与经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得发展将是中国杂技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