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要退役,没有人担心她退役后找不到工作。因为眼下“赛而优则仕”的惯例,她拿到了事业单位“铁饭碗”。甚至她2007年还在国家队训练比赛时就已经是河北省体育局运动中心的副处级干部了。就在郭晶晶提出退役申请的前后,浙江省体育局帮助15名退役运动员集体登报求职,这其中虽有杨雨这样的游泳世界冠军,但更多的是成绩不够突出或非奥冷门项目的普通运动员。
一方面,许多退役运动员就业难是客观现象,甚至出现了“冠军搓澡工”这样轰动一时的例子;另一方面,金字塔塔尖的“郭晶晶们”却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一枚奥运金牌就可以造成这样的云泥之别。运动员退役后固然会因市场价值和个人能力的不同而导致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出现差别,但体育主管部门金牌观和政绩观出现的偏颇也是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的专业化集中封闭训练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大多数运动员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或其他技能,从而丧失了自主择业的能力。
在奥运金牌带来的巨大利益中,有些是“郭晶晶们”为国争光的合理合法回报。政府的公开奖励是有明确规定的,也符合国际惯例;企业赞助行为也是市场规则下的等价交换。这些是被公众普遍接受的。但奥运冠军们迅速“变身”公务员或“准公务员”,甚至用金牌换“官帽”的现象就另当别论。刚退役就火速“当官”,甚至未退役就“官服加身”,且不论程序上是否符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规定,在长期封闭式训练的体制下,他们有可能在应付每天大运动量训练的同时,还自我充电获取“当官”的资质吗?在其位而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士,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具备能力,承担责任。把官位当做荣誉授予“郭晶晶们”,是一种行政失当,有滥用公权力之嫌。对奥运冠军频繁“当官”、火速“当官”的质疑,其实是对社会公平和竞争规则缺失的质疑。
摘自《京华时报》1月31日 李丽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