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我们很久未读到的百科全书式的散文读本,这是一部我愿意永久珍藏并与孩子和朋友们分享的厚重之书。朴素的封面、大方的装帧、认真的编排,使她格外端庄素雅,不要花哨的腰封,不要张扬的封面,但极具深意的题目让人深受触动,是啊,《与史同在》,何等刚健,何等率真!选本由柯岩老师和胡笳主编,华夏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她没有大家点评、捧场的封底,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分量——136万字,上下两卷,200多篇美文,近1300页,不说所收文章写作时间跨度60余年,囊括百十来位优秀作家精心之作,单说这个选本涉及的领域之宽广、思想容量之大、内涵之深,就足让人惊异、沉思。
与史同在,我想首先是洋溢着与民族历史、国家历史同呼吸共命运的炽烈感情。全书所收不少作品真诚记录了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无数先烈付出的奋斗与牺牲,深情回顾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历程。比如有不少作品写到战场上的考验,写到对许多年轻的生命来说,他们所过早经受了的伤害,写到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过早地付出了盛开的生命的悲壮,比如我们读到这样惊心动魄的段落:“汹涌的波涛,拍击着帆船的左右两舷,哗啦哗啦地震响着,却掩不住背后的几个伙伴悄悄说话的声音。他们悲哀地叹息着,刚才向芦苇丛扫射的敌机,打死了一个我很熟悉的战友。就在那天出发前的黎明时分,他还很兴奋地向我诉说,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得上大学里去读书,好学到浑身的本领,建设民主、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他怀着凌云般的气概,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可是他已经长眠在这芦苇丛里,无法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了。”(林非:《渡过长江去》)。而正是他们的付出,使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成为可能。而从作家马识途、吕雷对歌乐山烈士的缅怀、歌颂,以及魏巍、宋之的、顾寄南等的多篇作品,人们看到了作家所倾心表达的对红军、对“最可爱的人”和革命前辈的赞美。在所有这些文字中,不仅有对英雄的塑造、对领袖的歌颂,更是记录了信仰对理想的支撑、激情对目标的执著,记录了革命步伐对使命的追随,使人看到牺牲、奉献、热情的巨大精神价值,所有这些文字无不使人动容,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和激情。
收在集子里的一篇篇美文,同样也处处流淌着与新中国由弱到强、由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命运同在的昂扬旋律。这些散文无论是出自茅盾、老舍、艾青等声誉卓著的文学大家,还是出自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等普通士兵,无论是出自美国友人李克夫妻,还是出自香港同胞梁秉钧,有一个最鲜明的主题,就是真实反映祖国强大、繁荣的历程,在这些情意深挚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一个国家由积贫积弱到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由衷自豪。翻开厚厚的书页,人们看到作家们所记录的新中国一个个建设的奇迹,感受到成功实验氢弹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修建红旗渠、贯通成昆铁路、飞架武汉长江大桥等壮举,看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抗击冰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的众志成城,而在对所有的辉煌给予深情的赞美之后,这些作品对祖国富强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足令人感动。
收入选本的不少作品,更体现了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情愫,反映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观察祖国与个人、群体与整体的关系的胸襟。不少作家揭示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背景之下,祖国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所显示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非凡的,正如韩少功的《笛鸣香港》所言:“国家是化解金融危机时的巨额资金托市。是对数千种产品的零关税接纳,是越来越值钱的人民币,是越来越有用的普通话,在各种惠及特区的人才输入、观光客输入、股市资金输入、高校生源输入、廉价资源产品输入,一句话,国家是这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在成为真切可触的利益,正在散发出血温。”就算是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胜利,在不少中国人那里也更愿意把它归结为国家的荣光,比方《中国人登顶珠峰的九大感人瞬间》有这样一段话:“50年的登山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挑战命运、永不服输、自信自励、国力渐强的当代中国史。”精神追求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同在,才能最终取得每一项事业的成功,弘扬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目前这样一个充斥着多元多样的时代,无疑是极有意义的。
“选”就是立场、就是价值观,选择意味着选家与所选作品的情感认可与世界观认同,意味着选家对所选作品文风与品位的赞赏。《与史同在》的难得之处,就在于选家对所选作品有着鲜明的尺度、不二的标准,这便是一切以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为最终尺度,一切以对时代、对历史负责为最高标准,编选者严谨缜密地看待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由于本着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经过了相当艰苦的辛劳,因此就为走过60余年风雨历程的共和国提供了一部形象的信史,为当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部品位高洁、内涵醇厚的生动教材,这让每个读到的人无不深受教益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