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蓝精灵》,人们联想到的是童年、快乐、纯真……尽管很少有人从头到尾观看过这部256集的动画片,但“蓝精灵”似乎已经成为了童年记忆中的关键词。
在这个无限漫长的暑假,阔别银幕多年的《蓝精灵》又回来了。
邪恶的格格巫闯进了蓝精灵的村庄,惊慌失措的蓝精灵在逃亡中彼此失散,笨笨误打误撞闯进了神秘石洞。在蓝月亮的照耀下,笨笨、蓝爸爸、蓝妹妹、聪聪和厌厌一行人穿越时光,来到了纽约的中央公园。在陌生的世界中,不仅有陌生的人类,还有可怕的格格巫。为了重返村庄,他们在人类的帮助下与格格巫展开了一场别样的战斗……
19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了《蓝精灵》动画片,并邀请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为引进版的《蓝精灵》重新创作中文版主题歌。团长瞿琮、副团长郑秋枫联袂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蓝精灵》主题曲。词作者瞿琮感叹道:“我写了500万字著作,可能看过的人不多,但20多行歌词,整整一代人都记得。”时隔多年,只要一听到“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就会随着音符飘然而至。然而,这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被许多观众误认为是英文主题曲的再创作,殊不知它是一首地道的原创作品——这就是这首著名的主题曲并未出现在电影《蓝精灵》中的原因。
《蓝精灵》是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也曾陪伴一代人成长。不过在成为动画片之前,它则是比利时漫画家佩约笔下的漫画系列作品。
佩约原名为皮埃尔·居里福特,1928年6月25日出生于布鲁塞尔。在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辍学后,佩约开始从事广告方面的工作。在这之后,经过朋友的介绍,佩约开始为著名的漫画杂志Spirous绘制漫画连载。佩约最初的作品名为《六孔笛》,讲述了欧洲中世纪背景下的一个冒险故事。在冒险的过程中,主人公遇到了一些三个苹果高、身穿白色服装的蓝皮肤小人——这就是蓝精灵的首次亮相。尽管《六孔笛》很受欢迎,但读者对蓝精灵似乎更感兴趣。因此,Spirous杂志的编辑希望佩约可以推出以蓝精灵为主角的漫画故事。
1959年,第一个独立的“蓝精灵”故事出现了。他们以男性为主(只有蓝妹妹一个女性),身穿白色短裤,头戴白色帽子,拥有蓝色的皮肤和一条短尾巴。他们在蓝爸爸的带领下生活在蓝精灵村庄中,居住在蘑菇里,天敌则是邪恶的巫师格格巫和他的阿兹猫。值得一提的是,漫画中的蓝精灵喜欢吃的是叶子,那种家喻户晓的蓝精灵浆果则是蓝精灵在动画片中的新发现。
蓝精灵的语言很有特色,他们很喜欢频繁地使用“蓝精灵”这个词汇。例如:“I love you”就会被蓝精灵改为“I smurf you”(“smurf”为“蓝精灵”的英译)。
不过,蓝精灵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蓝精灵”这个名字的。在一次用餐中,佩约突然忘记了“盐”的单词,他顺口说出了“请把Schtroumf给我”。这只是一个临时创作出来的毫无意义的新词,却令佩约和同伴开怀大笑。佩约也将“Schtroumf”修改为“Smurf”,作为蓝精灵的名字。
1978年,歌手亚伯拉罕推出了著名的歌曲——《蓝精灵之歌》。歌曲在英国一炮打响,并在英语系国家掀起了一阵热潮。然而,《蓝精灵》电视动画的拍摄权却最终落在了美国……
小女孩梅利莎·西尔弗曼非常喜欢《蓝精灵》,她希望《蓝精灵》可以拍摄成电视系列片。难以置信的是,梅利莎的爸爸竟然满足了她这个巨大的心愿!她的爸爸就是美国NBC电视台的总裁弗雷德·西尔弗曼。在弗雷德的努力下,著名的《蓝精灵》动画系列片就此诞生。
佩约创造的“蓝精灵”由此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蓝精灵掀起的热潮。这种近乎癫狂的热浪几乎将佩约淹没——蓝精灵的毛绒玩具、雕塑、音乐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收藏品出现在大街小巷,它们随着动画片的播放在美国热销。20世纪80年代的10年是属于蓝精灵的。
1992年的圣诞夜,佩约因心脏病突然与世长辞。佩约的子女继续着《蓝精灵》的事业。哥伦比亚公司购买了《蓝精灵》的版权,于2011年夏天推出了最新的3D动画电影《蓝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