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洪荒年代走来,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和艰难的自然适应过程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图像化和信息化传播语境中,珍稀的文艺作品因为“机械复制”而随处可见;在发达交通枢纽的串通下,古文明遗迹因为“日行万里”而触手可及,但用诗歌去整体性观照人类文明的方式却并不多见。曾精明在透视上海世界博览会各国会馆的时候,用诗歌记录下了自己的情思,是世界文明的诗性言说。
曾精明关于世博会的诗歌作品《放歌世博》具有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质地,对人类的未来寄予了理想主义情怀,是历史与梦想的交响曲。以《仰望中国馆》为例,诗人从中国馆的外形看到了“红”的颜色和“鼎”的形状,红色表征着我们今天红火的社会主义生活,而“鼎”则自然让人们想起了代表中国古代中原文明的青铜大方鼎。因此,“你是一座红色的宝鼎屹立东方”这行诗在时间和意识上体现出强烈的穿越性,既让读者领略到了当下的时代和社会精神气质,又让人们触摸到了具体而悠久的华夏文明。诗人打量历史的目的在于放眼未来,中国馆就像“厚重的方块字”一样在天际间闪耀着“汉字的辉煌”,其鲜红的色彩又像中国人举过头顶的火炬,把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寄予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欧洲是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维也纳是世界音乐的圣地,而音乐是带领人类快乐生活的导航线。诗人在奥地利国家馆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生长音乐的土地/是快乐的土地/当地球消亡之时/维也纳的歌声却响在寰宇”(《长音乐的土地》),这几行诗刻写了维也纳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乐师的演奏可以在船沉之时消除人们的恐惧,音乐之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通过诗人的作品跃然纸上。人类长着一对“欲飞的翅膀”,怀着一个“腾飞的理想”,随着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足迹一定会越过地球和月亮走向太空深处,“飞翔的梦想一定会高过太阳”(《一双欲飞的翅膀》)。
曾精明创作的世博会诗歌是世界人文景观的折射图。诗人具有良好的世界地理、人文和政治修养,每到一个国家会馆,他总能找到代表该国文化历史的符号去抒发心中的感受,深情而恰当地表现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象。比如在参观朝鲜馆的时候,就以朝鲜的国花金达莱为题去表现对这个国家的体认:“绽放的金达莱千朵万朵/恰似人们笑出的酒窝/春风送来花香/香透了阿里郎美丽的传说//冰雪融化的日子/是金达莱吐艳的季节/绽放金达莱的土地/闪烁着一片星火”(《绽放的金达莱》)。金达莱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承载了朝鲜的历史和现实。又比如诗人在参观日本馆后,以日本的国鸟朱鹮为题,表达了对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担忧:“美丽善良的朱鹮啊/你用生命为人类亮起了危险的信号/你的歌声是人类的福音/你的存在是人类快乐中的逍遥”(《致朱鹮》)。游览了柬埔寨馆之后,诗人以柬埔寨吴哥古城墙上的石佛雕像四面佛为依托,刻写出这个东方佛教国家自然而真诚的特质。法国是闻名全球的浪漫国度,如何书写这个国家的浪漫情调成为考验诗人艺术功力的关键。曾精明选取了“香水”作为切入点,认为巴黎香水是“爱情的佐料”,一小滴就会激起“情海浪涛”,让舞步踏出更加狂热的激情。通过一滴香水,浓缩了法国的浪漫气息,让我们领略到了巴黎的情调。
曾精明的世博会诗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世事万物在变化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诗人在参观了世博园之后,从各个国家的微缩景观中参悟出很多人生哲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曾精明在写尼泊尔馆时认为:“尼泊尔人爱登山/山顶是人生追求的心愿/心愿是心中不老的上帝/上帝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尼泊尔人爱登山》)。这几行诗采用了顶针的表现手法,传递出“心灵”是创造幸福源泉的哲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一直是世人仰慕的古代文明遗迹,但在曾精明的眼中,金字塔不是凝固静止的古埃及文化符号,而是向人类传递着亘古不变的人生理念。诗人在参观了埃及国家馆之后写道:“金字塔是护送梦想的天梯/有梦的人总能走向顶点/金字塔是铆锢历史的地钉/钉不住的是人心向往的高远”(《金字塔前的遐想》)。这首诗是曾精明世博园诗歌中文字表达最流畅的作品之一,那些古老的意象赋予此作浓厚的文化意味和遐想空间,传递出人类不懈的探索勇气和进取精神。
成功的诗人都具有敏锐而细腻的情感体验能力,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生活中各年龄段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而且与自然界还能够产生“通感”,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视角。曾精明同样具有这样的感知能力,他在世博会广场上看到为游客遮阳避风的白色帐篷就想到了喇叭花,进而联想到不同人群面对此花时的不同感受:老人见到喇叭花会醉心于花的香味;儿童则会因为花的形状联想到快乐的童话故事;外国朋友因为语言不通就会通过喇叭花传送出“叽里呱啦”的笑声;情侣由喇叭花吹出了“串串情话”。同时,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认为,鸟儿看到美丽的喇叭花会合不拢“爱叫爱唱的嘴巴”,而江水也会因为花儿的美丽“飞起朵朵浪花”。诗人在世博会期间看见一个盲童在拍照,就站在盲童的角度去设想他拍照时的心思。《拍照的盲童》可以视为一首儿童诗,曾精明很好地应用了“儿童视角”,诗人以童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儿童的角度去感悟生活。因为儿童心灵的天真纯洁,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相比呈现出巨大差异,而一个“盲童”的世界更是“与世无争”。所以,当“盲童”的母亲为没有给他一双明亮眼睛而感到遗憾的时候,“盲童”才会觉得“用心留下的精彩更好”。诗人借用儿童视角道出了非常质朴而深刻的生活哲理,表面的浮华最终都会流逝,没有什么东西比长留心底更让人感到“精彩”。此外,曾精明的诗歌创作精于细致的刻画和描写,他往往能抓住重要的景物特征勾勒出宏大瑰丽的场面,让读者在感叹意境优美的同时与诗人一道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比如这首写于世博园开幕时的作品《黄浦江之夜》就是一个典型,诗人的情怀被绚烂的灯火与沸腾的喧闹点燃,于是奋笔写下了这样的诗行:“银河决堤苍穹/飞流直下火焰的瀑布/万国扬旗唤来彩云飞舞/串串笑声来自彩云深处”。这几行诗“声”“色”具备,顿时将读者带入了开园之夜的热闹非凡之中,一种节日的狂欢热情顿然而生。
曾精明的世界博览会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类各个时期的文明,同时也是一部童话小说,含有无数神秘的传奇故事,当然更是一部百科全书,让读者广泛地领略人类文明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