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 难忘的会见 □陈喜儒 2012年02月13日 来源:文艺报

1980年4月1日,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到日本访问,团长巴金,副团长冰心、林林,秘书长公木,团员艾芜、草明、杜鹏程、敖德斯尔、邓友梅(兼秘书),随行人员李小林、吴青、陈喜儒(翻译),由北京乘中国民航班机岀发,下午到达日本成田机场。

清点行李时,出了件怪亊:别人的行李都在,独独团长巴金的行李箱不翼而飞。按照日程,第二天上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将在首相官邸会见全团,要命的是,巴老要换的衣服和礼品书画都放在那只箱子里。我急得冒火,在机场多方查询,但一时没有结果,只好到饭店等待。直到午夜,箱子才找到,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这只箱子搭错航班,飞到了上海,幸亏当天有上海飞东京的航班,才没误事。

4月2日上午10点钟,我们乘坐五辆黑色奔驰轿车由新大谷饭店去到位于千代田区永田町的首相官邸。听日本朋友说,大平首相年轻时读过巴金的书,知道巴金来日本访问,很高兴,希望和巴老见面,所以我们访日的第一个日程,就是拜会首相。

永田町一带是日本的政治中枢,国会大厦、各政党总部大都在这里。江户时代,这里是大名(日本古代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谓,相当于中国古代诸侯)的府第,因永田氏在这里居住而得名。首相官邸是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楼顶挂着国旗。我隨巴老、冰心坐第一辆车,进到院子时,戴着白手套的警察纷纷敬礼,礼宾官跑过来开车门,引领大家到会客厅。客厅陈设简朴,铺着红地毯,摆着两排沙发、茶几。

大家刚刚坐下,大平正芳首相、官房长官伊东正义、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古井喜实、国会议员小川平二一起走了进来。几十名记者拥上拍照,快门声、闪光灯声响成一片。大平首相虽然头发花白,但步履矫健,几步跨过记者群,过来与巴老握手。

大平首相多次来我国访问,为建立和发展日中两国和平友好合作关系呕心沥血。1972年,大平任田中角荣内阁外务大臣时,来华与田中一起签署了日中联合声明。1974年,为缔结日中航空协定再次访华。1979年,他又以首相身份来访。他出身于香川县农家,素以慎思而著称,说话时,语调沉缓,好像认真地选择每一个词。

他说:“欢迎诸位来日本访问。我很高兴地看到,日中两国建交后,由于政府和民间的不断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都得到了发展。日中两国历史不同,性质不同,开出了不同的花,结出了不同的果。在世界历史上,文化的交流、普及、合作,推动了文化发展。我虽然不是文化专家,但我认为,像日中两国这样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是值得自豪的。”说到这里,他用手擦了擦脸,继续说:“但在两国文化相互研究方面还不够,还需要加强。中国作家到日本来是个促进,会使文化交流、研究有更大的发展。”

巴老说:“受到大平正芳首相的热情欢迎,我们感到荣幸。首相为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诚如首相所说,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传说和史实,至今仍激动着人们的心。中日两国人民在相互学习和帮助的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值得我们共同珍重和发扬。我们到日本来,是向日本作家、日本文化界、日本人民学习的。今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首相的帮助和支持下,必将更加繁荣。大平首相在百忙中和中国作家代表团全体成员见面,我非常感谢。”

大平首相全神贯注地听巴老讲话,不时微微点头,翻译话音刚落,他就说:“感谢诸位对我的期望。在日本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日本人到中国去,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学到了许多东西,但我们学的多,帮的少,今后愿意为你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现在正是樱花盛开的时候,是日本最美的季节,希望你们多走走,多看看,多交朋友。”

说到樱花,大厅里顿时活跃起来。巴老说:“我很爱樱花。1935年,我曾在上野看过樱花。在座的冰心女士写过樱花。”

大平首相想起他送给中国的樱树,问道:“我们送给贵国的樱树长得怎么样?”伊东正义说:“已经开花了。”大平首相很高兴,接着问:“樱花是日本的象征。象征中国的是什么花?”巴老说:“梅花。”伊东正义说:“中国幅员辽阔,奇花异卉很多,选岀一种代表中国的花,可不容易。”

大平首相问大家来过日本没有?巴老说:“我和冰心来过几次,林林在日本留过学。”大平首相问林林:“哪个学校?”林林说早稻田大学。大平首相说:“你们都来过日本,对日本的好与坏、长与短都一清二楚。”大家笑了起来。

巴老说:“日本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大平首相笑着说:“在技术方面,日本站在稍前一点,但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向中国学习。我现在还常看中国的古典文献。小川平二君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有研究。”

大平首相是日本政界少有的读书家。他曾说:“无论怎样忙,每星期都要到附近的书店去一次,买几本新书。当我翻阅新书时,闻着新书的香味,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柔和的感觉,感到生存的喜悦。”在他担任日本自民党总裁和首相之后,身边总跟着一群记者,他曾感慨道:“难道今后去书店看看书也不行了吗?”他周围的人说,每天晚上,当报社政治部的记者们结束夜访之后,大平喜欢穿着和服,坐在地毯上读书,独享读书的乐趣。他说:“日本书刊留给读者的既不是自豪,也不是自信,更不是满足,留下的始终是精神的渴求。”他还说:“日本人的作品总是介绍或模仿东西方文化,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豪感和信心,缺乏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使在战后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人仍置身于西欧和中国两股巨大思潮的旋涡中,忽东忽西,处于彷徨与苦闷中。”

巴老拿起蓝绸面的特装本《家》《春》《秋》说:“听说大平首相喜欢读书,送几本书做纪念。我们还带来一幅画,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夫妇合作的,题目是‘友谊之花’。”

这幅画为四尺册页,萧淑芳画的郁金香,吴作人题词,由荣宝斋用锦缎装裱。大平首相接过书和画,观赏良久,不断点头,向巴老表示感谢。

原本计划会见15分钟,但大平首相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巴老说:“大平首相公务繁忙,我们就此告辞了。”大平首相、伊东正义、古井喜实、小川平二过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

没想到,这是大平首相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见中国作家代表团,两个月后他不幸病故,但他朴实亲切的笑容,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感情,为发展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作岀的巨大贡献,令人敬重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