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一片芳心报春来 □杜卫东 2012年02月20日 来源:文艺报

结识杨恩芳于渝。印象中,已逾天命之年的恩芳女士温文尔雅、洒脱干练,言语中颇有侠女之风。那次谈至兴起,她击节而歌,一首《登黄山看日出》,竟让我情难自已:“晚霞里/攀援绝壁千嶂/只为挥别那/最后一抹天光/看夕阳,瞬间陨落的悲壮/星月下/登凌天梯万丈/只为迎接那/天边第一道曙光/看旭日,喷薄而出的辉煌/举足间/穿越古今/把时空丈量/转眼间/走过日月/看乾坤跌宕/起伏峰谷/方知天高地厚、人生匆忙/会凌绝顶/才懂精神至上、地久天长”。

就此,我们成了情趣相投的朋友。

何为好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为好词立的标准。近读杨恩芳的新作《芳心诗集》,深以为观堂先生所言极是。翻开诗集,音韵铿锵华美,意旨丰饶润泽之作时有可见。且风格迥异,异彩纷呈,既有“巨雷轰鸣海天中/平地拔起万仞峰/山崩倒卷千堆雪/化作白裙舞巴风”(《巴西海潮》)的雄浑与豪放,也有“天暖风寒/心绪理还乱/昨是今非若梦幻/难把真情挽/人性若存良善/行端气正心宽/只怕小人诬陷/曲解最伤情感”(《曲解》)的婉约与清丽。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引领我们时而步入大山名川,听松涛阵阵,看奇峰耸立;时而徜徉江南名苑,领悟丝竹管弦的音韵,欣赏珍花巨石的奇绝。你实在难以想象,这不同的景致竟同为一颗芳心描绘。

词以境界为最上,何为境界?绝非独谓景物也,乃作者人格特质与品格高下的展现,其核心,是一个“真”字。笔下有真景物、真性情者方可谓之有境界。诗人在《芳心诗集》里营造的境界所以令人心动神驰,盖因为作品中的真情所致。

恩芳女士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时为亲情所困,时被流言所扰。这一切对于一个哀怨自恋的弱者,或成灭顶之灾;然对于执著于生活与事业的诗人来说,却成为了一份珍贵的生活馈赠。她“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或抒胸中感悟,或吐心中块垒,无不被真情实感所浸洇。比如,牵挂是什么?诗人的回答是:“那是一种缓缓释放的疼痛/一种生命血液的吸纳/那是人生烛光的不竭燃烧/一种渐渐消淡的光华/那是融进你生命无法剥离/结在命脉上/一碰就会喷血的痂”。试问,没有历经岁月的风霜,怎么会有这样真切而厚重的诗句?面对满池绿水旁一株盘曲而立的枯树,诗人触景生情:“我以黛墨的沧桑/展示历史的悠远/我以枯黑的朽木/衬托金秋的纷繁/我投射清晰的倒影/扩展你透明的视线/我凝成万束冰凌/装点萧索的冬天/当冰雪消融的时候/我只是枯林一片/当春风吹拂的日子/我会孕育绿星点点/因为我是龙的传人/有着龙的神圣信念”。恩芳女士历经磨难,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内心的坚守。这首献给枯木的诗,其实是她自身的写照。因为真情流淌其间,所以读来令人动容。

一首好诗仅有真情还不够,还需要功力和技巧。没有冶炉,何以造干将?26岁便有长篇小说问世的恩芳女士,勤勉好学、厚积薄发。诗集中的律诗、绝句,赋、比、兴的灵活运用,足见其国学功底的深厚。英国诗人柯尔律治有句名言:诗,最好的字,放在最好的位置。而做到这一点,则很考验诗人的艺术功力。恩芳女士妙笔生花,每每能为我们熟知的景物赋予神韵。言情撩人心弦,写景豁人耳目。比如,许多诗人都写过黄果树瀑布,杨恩芳则别出心裁地把它比喻成“竖琴”,如神来之笔,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仿佛置身于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之下,听水落之声如惊涛裂岸,看水击浪花似飞舟扬帆。再看诗人对“日全食”的描绘:“苦苦追寻五百年/太阳月亮终于相见/宇宙间最光明的天体相遇/竟让地球漆黑一片/太阳把月儿拥在怀里/自己也融成金月一弯/月亮把灿烂给了太阳/不惜把阴面示向人间/一分分/诉不尽千年的苦恋/一秒秒/分不开痴情的缠绵/太阳把全部的金光/铸成了定情的戒环/月亮把全部的银辉/化作最辉煌的玉钻/于是/天宫重放异彩/大地光芒无限/寰宇便成了/绝世婚礼的圣殿/只憾/日月总是相悖的行线/来不及留下坚守的誓言/便匆匆离去/再等待/百年以后的相见”。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戒环”“玉钻”“圣殿”的比喻,鲜活生动,把这一独特的天文景观诠释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这哪里是一次日月的交会,分明是苦苦思念的恋人一次冲破千难万险的私奔。尤其诗的收尾,喜去悲来,形势陡转。落差之大如飞瀑泻地,意蕴之深似潭水千尺,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与企盼。

有学者云,西方文学所留存人间的最核心的部分,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终极价值的追问能力”,也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这实际上应该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芳心诗集》辑诗262首,无论是“江山灵韵”,还是“情海流漩”、“人生求索”,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女性自觉的责任担当:以一片芳心,向这个世界发出一声声真诚的祝福。呼唤爱,呼唤着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