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探寻谍战剧的当代意义和发展趋向 中国作家网学术论坛纪要 2012年02月22日 来源:文艺报

王 干

吴义勤

全勇先

近期以来,《刀尖上行走》《悬崖》《誓言今生》等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评论界、观众关于谍战剧的新一轮热评,凸显了谍战剧在题材拓展和艺术追求上新的生长点。如何看待谍战剧这一创作现象,谍战剧的当代意义体现在何处,谍战剧创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向,2月17日,中国作家网举行第三次网上学术论坛,邀请《悬崖》编剧全勇先,评论家王干、吴义勤,围绕“谍战剧的当代意义”这一主题,就上述问题与广大网友对话。

谍战剧有精神补钙的意义

中国作家网主持人:首先请各位从总体上介绍一下谍战剧的创作现状和当代意义。

王干:谍战剧是近些年非常有影响的一个文化现象,既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就目前谍战剧的创作而言,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麦家的《暗算》为代表,重在表现人物的斗智,比智商,敌我双方看谁的智商高,这基本上还是传统谍战剧的路子。第二个阶段,以龙一的《潜伏》为代表,开始在剧中注入情商,余则成最大的智慧就是利用周围的人际关系为他的谍战做掩护、铺垫,进而完成谍战工作。《黎明之前》其实也是延续了斗情商的路子。主人公最终不是靠勇和智取胜,而是靠敌特内部的人际关系。《悬崖》让谍战剧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欣赏;其次,写出了特殊环境下地下工作者的真实心态;再次,跳出了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和传统谍战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既写了人性的分裂,也写了人格的力量和信仰的忠诚,达到了一定的人性高度和历史高度。

吴义勤:谍战剧在当今的意义,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历史的再现与反思。对历史本身我们有很多的叙述途径,教科书是一种方法,谍战剧也可以看做一种最具观察性的方式。第二,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尤其是把文学性注入电视剧创作中,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文学力度和历史事件的思想涵量。第三,谍战剧善于把人和英雄置于非常极端的情境里面,考验人的分裂和人性的东西,这使得过去被简单化的历史人物和英雄有所还原。

谍战剧精于营造我们今天比较欠缺的崇高感,面对世俗的庸常生活,我们渴望一些传奇、浪漫的东西,谍战剧从心理学角度恰恰能够满足我们普通人的好奇心,产生超越日常生活的一种冲动。同时,谍战剧正面宣扬了牺牲和信仰的价值,对我们今天价值观的重构也有积极的意义。我甚至认为,它有一种精神补钙的意义。《悬崖》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重视。剧作无论是从对人性的表现、情节的逻辑性,以及包括对历史和人的悲剧性的表现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很多谍战剧的风格基调都建立在喜剧美学的基础上,但是真正的谍战剧是最具悲剧意味的。

编剧要对得起观众

网友愤怒的斑点狗:《悬崖》中的部分情节感觉过于残酷、压抑。请问,编剧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谍战剧是依据什么资料来创作的?真实性来源于什么?

全勇先:我想做一个很真实的戏,这里面没有模式和概念。这个真实是情感的真实、逻辑的真实,然后还有当时社会氛围的真实,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人的复杂性。

我在写周乙的时候,就是要把他塑造成以前谍战剧里罕见的人物。他既是思想者,又是殉道者。我特别想把文学性的东西带到电视剧里,因为现在有些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塑造的有些简单,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想让剧中所有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有自己的逻辑,在他自己的价值观里都是成立的。

支撑周乙的是他内心的信仰,我们不做哪个信仰是对或错的评判,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人,他们可以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可以放弃个人的一些东西,他们是为精神而战,所以我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也是怀着敬意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从事谍战工作的人,没有信仰是做不下来的,因为他们做的都是欺骗,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是不行的。

所以这个戏,一要有文学性,二要有真实感。我觉得情节不是太重要。我们最开始在策划剧本的时候,就想做一个好东西,它不一定有多少收视率,但是一定要做一个自己看得过去的东西,要对得起观众。我写剧本的时候,始终是把观众看成一个有审美、有见地、有思想的人和他交流,而不是我怎么编你怎么看。事实上我在编每个情节的时候,都在想象观众是和我一样的人,他听到这个台词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我是真正拿观众当回事了,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我听老人们讲他们那时候的伪满洲国是什么样,然后苏联红军是什么样的。又看了很多资料,包括看那时候的报纸,我觉得作家其实就是需要把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缝补起来,你要还原那个时代,然后还要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融入到作品里面,而不是那种特别简单的“狗血”情节的。

写出苦难中的人性美

网友麦小萌:与以往谍战剧相比,《刀尖上行走》《悬崖》《誓言今生》有哪些新的突破?这些突破是如何实现的?

吴义勤:好的作品,第一要素就是它的观赏性,这是基础。在观赏性的基础上,我们要挖掘内涵,这个内涵包括情怀、价值观的呈现,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或者这样一个剧情,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或者给人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的震撼。刚才提到的这些作品就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突破。

谍战剧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是很有启示的,它已经证明了有很多我们抛弃的严肃文学价值理念,比如典型化、文学是表现人,实际上并没有被埋没或者丢掉。现在的谍战剧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其采用的手段无疑值得我们肯定。

从《悬崖》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极限,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究竟有多高,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还可以看到命运感,对文学作品来说,命运是情节内涵很重要的东西。《悬崖》里面的人物顾秋妍的命运、周乙的命运,已经完全融合在剧情里面,它应该说是非常具有文学性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有时候在文学作品里面反而缺失了。谍战剧把这种东西强化出来,对我们的文学其实是有启示意义的。

王干:现在的小说没有电视剧好看,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作家还是缺少对整个社会整体的、现实的把握,路子越来越窄。谍战剧有时候不是一个点,它在一个大点上有很多支点。如《悬崖》涉及很多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人格分裂,一方面反映了苦难岁月里的人性;一方面说到了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在复杂的战争环境里,各种人与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充满残酷性。该剧一方面是写谍战的,另一方面整个调子是写苦难的,写苦难对人性的摧残,也写了苦难当中的人性美,这个尽管是很俗套的谍战剧,但是因为写了苦难当中的人性美而显得特色鲜明。

我认为,电视剧中的谍战剧等类型创作,对我们的小说创作,对一些作家应该有所启示。当然,一个艺术家、编剧,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学造诣和修养,也同样创作不出好的影视剧。

全勇先:谍战剧实际是把人置于一个极端绝境,在绝境里面,一定是表现人性最本质的方面,其实这样更好写人,因为谍战剧面临的都是生死的考验。我一直跟导演说,你不要觉得在一集里放20件事就会是高潮,如果没有产生期待那还是不行。像电影《危情十日》就是因为抓住了观众的心,要有内容,有厚重的东西,你不能一直都是俗套的状态,不要说中国的观众不买账,外国的观众也不买账。其实我们的技术不差,差在情怀上,我觉得这个恰恰是需要的。情感是一个基础,在情感基础上做一个节奏快的,符合规律的戏才能成立,如果这个情感没有,你做得再天花乱坠,观众不走心。谍战剧创作应该在这个方面寻求深入突破。

融各类艺术的长处发展自己

网友牛牛:谍战剧的情节貌似越来越紧张,但编造的痕迹太明显,有的根本经不住推敲。请问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是不是在创作上陷入了误区?

吴义勤:电视剧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本身是自足的世界,其实是可以完全独立于我们世界之外的。我们要求一个作品是否真实,就是在这个独立世界里面,它有自己的内在逻辑,有它自身的真实。我们常常把文学、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混在一起,用文学世界之外的真实要求文学世界内的真实,这个完全不是艺术欣赏的眼光。

我们有时候为什么对影视作品提出一些疑问、批评,就在于混淆了很多东西,很多不应该混在一起的概念混在了一起。所以在中国,文学要培养读者,影视剧要培养观众。

全勇先:影视是个虚构世界,创作者首先要在虚构的世界里面不违背常识,其次要有自己的逻辑,这个逻辑和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违背,这就达到了另一种真实。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在屋里挖了20年的洞,那些警察怎么就发现不了呢?但是观众还是相信了,故事和人物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真实心态让观众“愿意”相信。

现在的影视创作、电视台播出、媒体宣传,都力求在努力引导观众欣赏更高品质的东西,但是同时又常常向市场妥协,完全投其所好。这个像谈恋爱一样,你完全迎合对方,其实个人魅力就没有了。

王干:情节对于谍战剧至关重要。因为所有的电视剧和文学,它必须是虚构的,虚构必须有编造,那么怎么让这种虚构合情合理。好的编剧,好的影视剧,能把假的说成真的,差的编导也可以把真的说成假的。

我们经常看到某个电视剧,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是大家就是不爱看,感觉太假,但是像《悬崖》《潜伏》《借枪》,一看就是假的、虚构的,在生活中很难发生的故事,比如让顾秋妍和周乙生活了这么多年,两个人在情感上还是那么纯洁,这肯定是假的。但我们看过后觉得一点不失真。

真实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最基本的,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第二个真实,就是一个真实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力量就是让这个情节感觉真实;第三个真实,我觉得比较复杂,从美学讲,跟我们的观众和读者今天的接受心理有关系。真实必须是这三个因素的融合才能真实,如果你脱离了这三个因素,片面追求离奇、古怪,肯定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

网友历历:谍战剧对我国文艺作品的类型化发展有什么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

王干:谍战剧本身就是一种类型剧,但是为什么谍战剧大家都很喜欢,其实今天的文学、电视剧都面临着一个从原来的比较自成体系的文学价值分离出来的趋势,呈现了新的阅读方式和收视方式。谍战剧糅合了涉案、言情、职场、悬疑、惊悚等不同的类型元素,其对现实的观照有时超越了谍战本身,辐射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谍战剧肯定还会继续走下去。但是我们需要更多像全勇先、麦家、龙一这样的作家进入,能够提高整个影视剧的品格,同时,谍战剧也需要更多地去融合各类艺术的长处。

吴义勤:我认为,谍战剧的艺术观念应该更加开放。我们过去常常把娱乐性、思想性、文学性对立起来,把各种类型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一个等级化的对立,好像某一类作品有价值,某一类作品没有价值。娱乐片、类型片、谍战剧,也可以实现类型价值、思想价值,这些都是相通的。电视剧是比文学更综合的艺术,要实现多种思想的审美、娱乐的功能,它的优势是明显的。

全勇先:谍战剧应该在关注人上进行深入开掘。沈从文说过,小说就要贴着人写,其实影视剧也是这样。我觉得谍战剧可能还是要塑造出一个很完美的人物,然后它才能更吸引观众。将来影视剧还是要在人物上下工夫,好的影视剧,你记住的永远是人物。

(整理: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