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燕鸥的天堂 □张 六 2012年02月22日 来源:文艺报

距离我们居住的主岛不远有个乌屿,面积只有0.042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足球场般大小,却是《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所规定的重点稀有鸟类保护区,是候鸟燕鸥的天堂。千万只候鸟,每年四五月间从澳大利亚飞来,在屿上寻欢作乐,产卵孵蛋,教飞捕食,入秋后便成双成对飞回故乡。

候鸟之所以聚集于此,其中还有一个典故。相传,南宋末年,宋帝昺逃到南澳来,在澳前村驻跸。群臣计议,扩大地盘,兴建土木,营造宫闱,招兵买马,重振宋朝。所以,宋帝口谕,传旨海上四屿前来护驾。其他屿听旨前来,惟独乌屿原地不动,于是宋帝骂它黑心肝,并令万鸟聚集,鸟粪堆积,遗臭万年。其实,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周边食物资源丰富,又因地势险要,便成了远道而来的褐翅燕鸥一个季节性的乐园。

当我们同省里的科考队来到候鸟天堂探秘时,正是上午9点多,这是一天中鸟儿最欢乐最繁忙的觅食好时机。据专家目测,大约有1.5万只褐翅的、粉红的、大凤头的,还有少量的黑枕燕鸥在振翅飞翔,盘旋击水,叼捕鱼儿,“啁啾”的喧闹声响成一片。它们有的在水面飞旋,瞄准鱼儿因为海里闷热上水面透气的一刹那,俯冲下来叼走它;有的在退潮显露出水面的礁石间穿梭,寻觅小蟹、小贝、海石花、海藻等,这是它们的家常便饭;有的停脚在海滩或礁石上,伺机捕鱼;有的踏浪滑水碰运气;有的浮在海面等机会……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最有趣的是看燕鸥“恋爱跳舞”。堂侄说,其实一切动物都会发情恋爱,这是动物的本性。跳舞是燕鸥恋爱的一种方式。上岛以后,我和孙子跟着堂侄,挂着一个数码相机,拍录着一只只候鸟美丽有趣的镜头。当我们爬上西南靠海的礁石时,见一块黑色礁石上,两只褐翅燕鸥一圈一圈跳着舞步。一只“蹭蹭”向前几步,另一只也用同样的步调向前跳几步;一只绕石边转一圈,另一只也跟着转一圈……有诗人吟唱过,鸟儿是雄飞雌从绕林间,此时却是雄舞雌随石头上。这是它们温文尔雅的恋爱方式。旁边的鸟儿也许司空见惯,也许自己也这样舞过,所以它们看都不看,只站在礁石上发呆。

绕过山顶的灯塔,那东南向的山谷里,气流涌动,却有无数褐翅燕鸥在这儿迎风飞翔,舞姿多变,姿态逗人。它们喜欢先从高高的崖顶俯冲下去,然后顺着气流浮升到崖尖,扇动着双翅在风中悬浮,然后又直坠下谷底,当快要撞击到谷底的礁石时,猛然一个翻身,又扶摇直上云天。也许这是鸟儿的生活乐趣,也许这是它们正在进行万里飞翔的训练。

科考队的小胡和小邓则到处转悠,随处测量记录褐翅燕鸥蛋的体积。小胡告诉我,燕鸥蛋大多是4.75×3.74厘米。看着一头尖圆一头钝圆、蛋壳布满深浅斑点的鸟蛋,我真想捡几个回家。当我们转到塔边营地时,有好几只燕鸥一直在我们头顶盘旋,并不断扭头看自己下的那些蛋。小胡说,因为海岛中午与夜晚的温差大,所以母鸟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蛋。中午炎热,燕鸥一面要歇晌,一面要用自己的身体给蛋遮阴,夜晚凉冷,它们就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蛋儿。不然蛋儿就会坏死,自然就孵不出小鸟了。

入夜的时候,全副“武装”去捕鸟的小柯他们顺利回来了。他们捉来了几只褐翅燕鸥。当小柯要捉一只出笼来进行测量时,它竭力反击,用尖利的嘴啄人手,并且一啄就不肯放松。当翅长、体长、啄长、跗跪等一项项测量完毕,就在它的脚上套上特制的“环志”脚环,然后把它放回大自然。看着它们趔趄着惊恐地颠进低矮的灌木丛,大家心里都有点愧意。

这天夜里,我们只好依靠着塔边露宿。我们载来住宿的设备就放在山脚的沙滩上,除了没力气搬动上来,更主要的是我们实在不愿意多占燕鸥的家园。这儿到处是鸟儿,到处是鸟蛋,一不留神就会踩烂那遍布斑点的蛋儿,它们几乎和岛上的草丛、岩石混同一色,让人很难辨认出来。看着自己踩破的鸟蛋实在于心不忍,一个不久就会诞生的小生灵,就轻易地让我们毁了,好心痛。

夜越来越深,天气越来越冷。科考队员们都依靠在残塔边,一边聊天,一边小饮。堂侄怕小海受冷,把他搂在自己的怀里。我实在困了,不知什么时候也睡着了。等到被啁啾的鸟儿吵醒时,已是东方鱼肚白了,淡青色的天光逐渐显现,再没多久的时间,草丛里、石缝间探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黑脑袋,燕鸥们望了望浩瀚的大海,然后稍稍扇动着翅膀直飞出去。于是,万鸟振翅,鸟的天堂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因为有一场强台风即将到来,我们只好提前离开乌屿,告别燕鸥。当我们安全走上渔船的时候,燕鸥在头顶、周围低飞盘旋,它们是好奇,是依恋。我和小海都向着鸟儿们,向着乌屿不停地挥手告别。我心里默默地许诺,一定还会再来到乌屿,饱享这满天飞羽的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