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尼尔·斯蒂芬森《瑞密德》: 虚拟实境 亦真亦幻 □苗 青 2012年02月24日 来源:文艺报

《瑞密德》

2011年9月,美国“赛博朋克”(Cyberpunk,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 流著名科幻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散文家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携其新作《瑞密德》(Reamde) 再次回归。 继198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大学》(The Big U )以来,尼尔·斯蒂芬森先后共出版了十余部“赛博朋克”类小说,几乎每部作品都受到读者热捧。因此,《瑞密德》的出版对于尼尔·斯蒂芬森的拥趸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斯蒂芬森又一次让我们对虚拟世界和信息储存进行思考,又一次使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赛博朋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在科幻小说内部诞生的一个新的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所描绘的往往不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世界;其中,眩目的高科技通常深植于平民窟、黑帮等种种不良社会形态中。从主题方面来看,此类小说的作者们试图从侦探小说、黑色电影和后现代主义中汲取元素,描绘20世纪后20年数码化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有观点认为,“赛博朋克”是一种悲观的预言,警示了网络可能对社会结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们对渐渐深入生活每一个角落的计算机心生警惕。但正是这类小说中疯狂的未来世界,以及栩栩如生、顽强不屈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未来的人生,同时也对未来世界充满期待。

尼尔·斯蒂芬森笔名为斯蒂芬·伯里,1959年10月31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对地理学和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赛博朋克”作家奠定了基础。

1977年,斯蒂芬森毕业于埃姆斯高中,之后在波士顿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1981年他毕业时获得了地理学学士学位。然而,刚刚毕业的他发现,身为一名毫无社会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他尝试了多条发展道路:修车、电脑编程以及写作等。1984年他的处女作《大学》出版,并在2001年得以重印,遗憾的是,该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他的第二部作品《佐迪亚克》于1988年出版,为他带来了荣誉。

但斯蒂芬森真正成为一名作家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奠定了他“赛博朋克”宗师的地位。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同时引发了一股“赛博朋克”流的阅读与创作热潮。

1995年,斯蒂芬森出版了小说《钻石时代》,该书获得了1996年雨果奖长篇奖;1999年出版了《编码宝典》;2003年出版了《巴洛克记》(共三卷)的第一卷《水银》,获得英国科幻小说奖“阿瑟·C.克拉克奖”;2004年出版《巴洛克记》第二卷《混乱》和第三卷《世界系统》;2008年出版的《走出围墙》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单榜首,被认为“娱乐性和哲思性”俱备。2011年9月,新作《瑞密德》一经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行列。

2011年8月,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评选出的幻想文学作品前100名的名单中,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钻石时代》《编码宝典》和《走出围墙》均榜上有名。《时代周刊》对他的评语是:“自从发表了小说《雪崩》之后,他塑造了一批网客。”他以洋洋洒洒、亦真亦幻的创作风格闯入了网络创作的主流。

《雪崩》是“赛博朋克”小说的新典范。在书中,斯蒂芬森提出了“虚拟实境”的概念,并描绘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数字空间,使地理空间受阻隔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化身”相互交往,度过闲暇时光。小说从佩着武士刀的比萨速递员开始,将一个混乱到有些滑稽的未来社会写入作品:私人公司群雄割据、美联邦政府定居在高速公路旁搭建的帐篷中;同时,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穿梭于故事情节中,比如:专门用吸盘从汽车上窃取动能的“滑板客”、随身携带核弹到处与人斗殴的恐怖分子等。斯蒂芬森很会讲故事,他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体验未来,将“赛博朋克”的世界、复杂的语言学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讽刺强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继《雪崩》之后的《钻石时代》《编码宝典》和《走出围墙》等作品基本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与特点。小说中丰富的想象力、独到的创见与思考、传神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令读者折服。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涉猎如此众多的领域: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哲学、密码学、数学、宗教、金融等等。高科技在他的小说中已成为必然存在的背景,但是,他关心的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延伸,是后工业时代社会的混杂秩序以及科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那么,《瑞密德》讲述了怎样一个奇特的故事呢?

理查德·福斯拉斯特曾经是一名毒品走私贩,他利用其非法的收入创办了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的视频游戏公司。他收养了一名叫祖拉的年轻女孩,她出生于东非,并经历了很多苦难。理查德的公司发行了一款名为“地形夺宝”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它使“魔兽世界”也变得黯然失色。祖拉的男朋友彼得向理查德借了一个存储装置,用以储存窃取的信息,然后卖给俄罗斯黑手党。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该存储装置染上了一种由“地形夺宝”玩家制造的名为“瑞密德”的病毒,它是英文单词“自述文件”偶然或者有意的错误拼写,在这里具有一定的讽刺含义。该病毒使俄罗斯黑手党人的电脑瘫痪,他们开始用极端的方式寻求帮助。

在彼得和祖拉的帮助下,这些俄国人非法飞入他国境内,企图找到并杀死制造这种病毒的黑客。在行动中,他们无意中接触到了一个圣战组织,领头人阿卜杜拉·琼斯是一名被通缉的恐怖主义分子,他虽然是英国籍黑人,但是却把别的国家当做合适的藏身之地。琼斯劫持了祖拉,并用飞机将其带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荒野……

该作品围绕“瑞密德”病毒构建故事,情节精彩,场面很视觉化,当读者进入小说的时候,就好像书中的人物进入了“虚拟实境”,一切都立体化起来。斯蒂芬森是一名出色的情节魔术师和信息驾驭者,虽然小说难免有狂热色彩,故事情节中有太多枪杀与死亡的极端画面,但是这种狂热是有其思想深度的。该书最出色的部分有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理查德·福斯拉斯特和他的公司以及“地形夺宝”游戏的描写十分精彩。两个因素确保了该游戏的商业成功:其一是按照实际地质规律进行编程,并对地形地貌进行管理(该游戏的名称来源于此);其二是游戏使用了基于真实货币的货币体系,即从游戏中采集的财宝可以转换为现实中的货币。这正是“瑞密德”病毒侵入的原因,当不幸的玩家进入了黑客控制的领域时,他们被虚拟地杀死,钱财却被抢走。

其次,斯蒂芬森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猫和老鼠的双重游戏,那些在网络游戏中被跟踪的人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被跟踪着,这是该书最出彩的情节之一。

《瑞密德》中丰富的想象力和高科技相当吸引人的眼球。尽管延续了“赛博朋克”的行文特点和虚拟网络的老套路,但是斯蒂芬森聪明地把虚拟空间对人类的冲击成功地引入真实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汇融合、人在不同界面上的思想与行为,成为这部小说的亮点。

或许新作中的未来社会又一次陷入了几近崩溃的边缘,未来世界似乎过于混乱悲观;然而,斯蒂芬森在预言悲观未来的同时又一次点燃了每个人心底的希望。重要的是,读者看到了不屈奋斗的人和改变命运的勇气与信心。在亦真亦幻的作品中,他揭示出个人意志和集体潜意识所形成的一个坐标,并跨越理性的限制,到达信念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