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与西部电影集团公司等联合推出了反映钱学森生平事迹的大型人物传记故事影片《钱学森》。本片将钱学森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表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坚定不移的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理想和情怀。电影重现了钱学森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和一个伟大科学家的不平凡的一生,从历史揭秘的角度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本片充分运用了时间和地域上的大幅跨度,从钱学森在旧上海与蒋英的相爱到在美国受到的迫害;从旧中国的贫弱到新中国自强不息的崛起;从义无反顾向往祖国到历经困难终于返回中国,投身新中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电影《钱学森》无疑实现了地理上的广度和时间上的深度的巧妙结合。在短短90分钟的有限篇幅内,主创者发挥了影像本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优势,在讲述钱学森为国家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生命历程的同时,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虽然曲折,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映射着20世纪40年代末到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命运,像钱学森和科学家友来这样出国留学,立志学成后归国效力的年轻人是那样一个动乱时代语境下爱国青年的必然选择和可贵奉献。影片在钱学森归国之后,展示了新中国“从无到有”的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的建设历程,以钱学森和导弹研发为情节主线来展开故事。除此之外,影片还对“朝鲜战争”、“冷战”、中苏关系等重大国际和时代背景进行了宏观展现,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青年人的命运紧紧依附于时代命运,具有宏大的叙事格局和史诗品质。
国产电影在人物传记题材上一直鲜有突破,比起为人称道的《巴顿将军》《美丽心灵》《莫扎特传》等外国传记电影,之前的一些电影虽然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一直难于跻身主流商业市场。近些年来,中国电影人开始拓展思维,使得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明星为卖点,而人物传记片《梅兰芳》则将明星、爱情、爱国这三点自然融合,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民艺术家形象。此次,总装与西影推出的《钱学森》在创作理念和制作观念上更具国际化视野,对当下国产人物传记片的创作极具启示意义。
首先,影片总体上追求真实化的效果,在制作上颇为精良,服装道具和背景等尽量再现历史的真实情境。钱学森与蒋英相识的舞会及夫妻二人在美国的居家,在后期特效的加工下色彩饱满,极具质感和美感,而影片后期诸多导弹试验和升空的画面更是在特效的加入下表现得惊心动魄,处处体现着一部大制作电影的较高水准。据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本片制片人之一)刘翔介绍,电影《钱学森》拍摄之初就经过有关部门允许查阅了大量机密历史文件史料,剧中呈现的监狱、接待室、审讯室、钱学森办公室等场景都按照档案图片精心复原,国防科研试验的场景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景实地拍摄,剧中壮观的集体场面演员均由发射中心官兵饰演。大到雄伟高耸的导弹发射架、拍摄场景的搭建,小至人物的服装造型都力求在美轮美奂的同时还原历史真实的氛围,形成了该片整体影像风格上的稳重、大气。
其次,影片以情动人,尤其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成为片中一大亮点。导演在主人公钱学森热衷科学研究和立志报效祖国的主线之外,用其与夫人的感情作为支线,突出了钱学森性格中浪漫化的部分,既不失科学家的严谨内敛,也符合当代观众的欣赏口味。演员陈坤和张雨绮完美演绎了这样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佳话,两位青年演员,特别是陈坤褪尽了身上明星的浮华气质,在表演上做到了沉稳、内敛,将一位志向远大、意志坚定的爱国科学家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传统的主旋律人物传记片总是突出主人公的伟大品质而忽略讲述的生动性和真实性,《钱学森》里却不失独具特色的故事桥段。美国移民局局长劝钱学森留在美国时说中国没有建造导弹的条件,钱学森回国也会遭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处境,钱学森却用 “我可以回国种苹果” 的话语拒绝了美方的要求,看似调侃却坚定地透出了隐含的铮铮风骨。
再次,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得较为丰富饱满,富有个性。相较于以往的主旋律人物传记影片,本片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塑造得比较丰满,摆脱了扁平化、片面化的弊病。除钱学森外,聂帅、科学家永来、移民局局长金博儿、美国导师冯·卡门、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张工农等配角性格的塑造也较为成功。每个人物都有其自身性格变化的合理性,其行动也随着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内在的动因和逻辑,避免了角色塑造上的虚假。相较于钱学森的义无反顾,永来的理智和谨慎则彰显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沉稳、慎密,最后其在钱学森的建议下投身我国核武器研究事业,实现了他和钱学森年轻时的承诺。
影片并不流于表面上的明星阵容和特效制作,而是从“爱国主义”的故事内核上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进行了借鉴,整个影片叙事流畅,戏剧冲突集中尖锐,剪接行云流水,有极强的可看性。特别是影片前半段,对钱学森在美国一系列遭遇的情节展示扣人心弦。“一个钱学森,顶军队五个师”——这是美国军方给钱学森的评价,他的离开使美国军方深感不安,在麦卡锡主义的大潮下,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异常艰难。审讯、牢狱、软禁,钱学森正是在这样恶劣的逆境中写出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当年中美两国对钱学森的争夺堪称一段没有硝烟的世纪暗战,钱学森的回国和两弹一星的成功导致世界格局被重新定义,使得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电影《钱学森》是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与西影集团联手推出的近年来最为优秀的主旋律大片之一,也是我国近些年来少见的优秀人物传记影片,对于反思历史、重振民族精神将起到重要的文化促进作用。本片推出恰逢钱老诞辰100周年,相信凭借其大片式的精良制作和先进的电影创作理念再配以强大的后期宣传,定会在主流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