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电视辩论节目有话好好说 □逄格炜 2012年04月11日 来源:文艺报

近年来,电视辩论栏目多了起来。在省级卫视上可以看到的有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一虎一席谈》、云南卫视《民生大议》等。在城市电视台可以看到的有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上海电视台《大声说》、扬州电视台《周日开辩》、南京电视台《辩天下》等。众多电视辩论栏目抓住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热点,切入老百姓中带有争议性的话题,为社会搭建起了交流、融通的平台,达到了为人们析疑解惑的目的。

与此同时,电视辩论栏目也暴露了一种不良的创作倾向:有话不能好好说。一些现场观众和网友言辞非常尖利,已经到了尖酸刻薄、不近情理的程度,还有一些嘉宾,在发言的时候动不动就大喊大叫。他们为何不能有话好好说呢?

发言人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挑事、拱火,激发其他人,特别是当事人、利益相关者及有相似经历者的情绪,激起他们话语上的强烈反抗。如此一来,整个节目热闹了,收视率就上去了。

国内资深电视策划人浦寅曾对电视节目中吸引观众的几大元素按效度大小作出排序:极端情绪——热点人物——好故事——尖锐论点。由此可见,作为电视辩论栏目的强项,尖锐论点并不是吸引观众最强有力的武器——这就是电视辩论栏目收视率不会太高的原因。但是如果嘉宾在发言的时候大喊大叫,促使其他人出于愤怒、大打出手,或是拂袖而去,那么极端情绪出现了,整个节目的吸引力和收视率就上去了。

为了提高收视率,一些电视辩论栏目竟以降低节目品质为代价。这样做,短期内收视率是上去了。但是从长远来看,收受率不但不会持续走高,反而会滑落下来,直至为电视观众所抛弃。原因之一,电视辩论栏目常常关涉较严肃、较重大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或个人问题。当事人、利益相关者以及有相似经历的人来到节目现场,把自己的困惑,甚至是切肤之痛讲出来是为了辨明是非,弄清思想,找到出路。如果发言人不是为他们着想,真诚地发表观点,批驳歧见,而是出于其他目的,那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哪里去了?栏目组的社会责任感哪里去了呢?原因之二,电视辩论栏目是一种说理性电视栏目。它的受众可能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观众。这就注定了电视辩论栏目不能靠低俗化以收视率打天下,而要靠提高节目品质以收视质量打天下。原因之三,电视辩论栏目是一种观点的自由市场。它售卖的是观点,满足的是人们对道理的需求。如果电视辩论栏目变成了娱乐栏目,惟收视率是求,人们还能找到想要的东西吗?

不是所有的电视栏目都要把追求收视率放到首位,也不是所有的电视栏目都能把追求收视率放到首位。电视辩论栏目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代表着一个媒体的良知。电视辩论栏目只有把为观众服务摆在首位,才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