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小说《到灯塔去》的海洋意象解读 □唐燕琼 2012年06月01日 来源:文艺报

《到灯塔去》是英国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压卷之作。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诗化的语言展现了人类发现自我、重建自我的心理历程。小说中的海洋意象贯穿始终,并在主观意识流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了这一意识流动自如、时空交错、变幻莫测的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海洋意象不仅是《到灯塔去》的时空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理想以及人物在各个精神层面成长的写照,而灯塔之旅实为文中各个人物的生命和成长之旅。

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注重人物的精神世界,她在《论现代小说》一文中指出“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而作家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印象记录下来,从而描绘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定、解说的内在精神”,来揭示内心活动的本质。伍尔夫的这种创作理念决定了海洋这一意象在《到灯塔去》中正是人物在不同阶段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映。伍尔夫借助大海的象征意象,在心灵与大海的碰撞中构建了一幅幅真实的海洋画卷,海风、海水、海浪、船帆和灯塔,这一系列富有色彩、动感和声音的组合,展现了人物不同阶段的精神实质,生动地描绘出了人生的历练、沧桑和最后的感悟。

《到灯塔去》海洋意象的构建与作品中的情节、节奏相互呼应,在不同时空里代表不同的生活意念和感受,是现实生命的交响,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理想的展望和追求。大海中的灯塔有着深入人心、亘古不变的意象原型,即象征着光明、智慧和决心,而“到灯塔去”本身就带着朝拜和朝圣的意义,具有追求真理、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隐喻。另一方面,海水、浪涛、海风的意象生动展现了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的历程,在人物意识流动中海洋意象也变得更为丰富而饱满。

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海洋的形象凶险狂暴、难以征服,大海在各个人物的意识中大多是咆哮、翻滚的巨浪和奔腾的波涛,海洋的平静和动荡的交织仿佛是生命的波涛,象征着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彷徨和恐惧。对此伍尔夫通过莉丽的思想指出:“生活是如何由彼此相邻而各自独立的小事组合而成,凝聚为一个完整、起伏的波涛,而人就随着这波涛翻腾起伏。”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也认为岁月“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彩虹罢了”,海滩的浪潮声一次又一次地激起拉姆齐夫人对不可预测的人生的恐惧,浪潮声“好像一阵骇人的隆隆鼓声,敲响了生命的节拍,使人想起这个海岛被冲毁了,被巨浪卷走吞没了”。看似平静的生活隐藏着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而人在生活的波涛中只能随波逐流。小说第二部分《时光流逝》描述了在充满了寒风和毁灭的黑暗中,“大海中波涛叠起,浪花四溅”,预示着生命的苦痛和磨难。拉姆齐夫人突然逝世,继而,普鲁难产而死,安德鲁战死沙场。战争和死亡的阴影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景象:“一艘灰白色船只寂静的幽灵,在海面上出现又复消失;海面上有一个紫色的斑点,似乎在海面下有什么东西隐秘地爆炸了,流出了鲜血。”这是人们对生命无常和残酷战争的强烈控诉,翻滚的生活波涛让人们深刻意识到:在浩瀚的宇宙的海洋中,一切人的生命都无限渺小,永远化为乌有。此时,海洋平静的势态完全被打破了,“海风和波涛追逐嬉戏,就像巨大的海怪难以名状的躯体,理性之光从未穿透它们的额际,它们一层一层地叠着罗汉,猛然冲进黑夜和白昼(因为日夜和年月都无形地在一块儿飞奔),玩着那些愚蠢的游戏,直到整个宇宙似乎都在兽性的胡乱和任性的欲望中漫无目标地厮杀、翻腾”。残酷的现实让拉姆齐一家迷失在了纷争的生活浪涛中,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和方向。

第三部分中,当生活的浪涛缓缓退去的时候,人们重新收拾纷乱的记忆碎片,思索着生活的真正意义,而此时,海洋意象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人物生活、情感和心灵的渐次丰富和完善。拉姆齐一家终于踏上了去灯塔的征程,父亲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灵枷锁得以释放,一家人最终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和团聚,坚定了生活的方向。此时,海水的形象开始变得温柔平静。“这是一个美丽、风平浪静的日子”。 他们的船“深思熟虑地选定了它的航道,越过了其他船只,向着大海乘风破浪而去。”莉丽心中也升起了拉姆齐夫人的形象,“生命在这儿静止不动了”。此时的大海“晴空万里,波平如镜”,悬崖峭壁和驶过的船帆,“好像它们彼此之间灵犀相通、信息互收”,人与海在瞬间形成了永久的联系。暴风雨已经过去,海面恢复了平静,这时的海面就像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映衬出人们内心在经受了生命的洗礼和历练后的释然和领悟。在夫人的精神之光的引领下,人们对于生与死、时间与空间、痛苦与希望等人生问题也豁然开朗。人们最终完成了超越时空和生死的精神航程,艺术生命也享有了永恒的空间。在此,伍尔夫用海浪比拟生活的激流,用记忆串联真实的岁月,利用海洋的辽阔和深远展现了同质的现实生活,用瞬间真实的永恒展现了这一生命的旅程。

在《到灯塔去》这部热情洋溢的小说中,伍尔夫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捕捉到了人物的瞬间情感。海洋意象和小说人物的内心感受浑然一体,晶莹的海水,涛声和波浪,赋予日常生活以节奏,创造了友善、微妙而又敏感的气氛,表现了永恒的情趣。作者以人物为中心,以反映人物内心真实为内容,借助丰富的海洋意象,审视了个人心灵与大海的关系,用一种诗化的、精神主义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部充满灵动的经典意识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