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沉没之鱼》中的东方主义 □杨宇红 2012年06月01日 来源:文艺报

《沉没之鱼》是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十二名美国旧金山游客到东方游览的故事。主人公陈璧壁以幽灵的身份,跟随着朋友们,从中国的丽江开始,然后进入东南亚腹地兰那王国。一路上离奇的故事不断发生:因为无意中侵犯了云南的一座寺庙,他们遭到了村长的诅咒。在更改行程进入东南亚后,这些美国游客又被丛林深处的部落绑架。原因却是游客中的一个男孩,被部落认为是救世主“小白哥”,他们需要这个男孩来拯救他们。这些美国游客的失踪,在西方和东南亚引起了政治、新闻、社会等各方面的角力,游客们称为新闻宣传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被全世界关注。

《沉没之鱼》作为“休闲文本”的旅行文学,除了具有编织异域风采和引发浪漫思绪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这种意识形态可以用“东方主义”来解读。按照东方主义逻辑,东方人成了非理性、邪恶(堕落)、稚气和异常的别名,而西方人则代表了理性、品德高尚、成熟和正常。谭恩美是个华裔,对东方文化比别的西方作者更为了解,但她在美国出生并接受西方教育,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审美情趣,在介绍东方文化的前提下,也不可避免地在小说中植入了“东方主义”。

《沉没之鱼》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旅行者的国家意识、文化优越感、所到指出对居民的评价:“愚昧”、“野蛮”、“无知”、“懒惰”以及对当地开发潜能的展望。在本书有这样一段描写:车下穿梭着许多兰那女子,他们穿着花色鲜艳的裙子,头上用布包着,头顶一篮子的东西,脸上涂着用树皮做成的糊。/在我初次看到他们的脸时,我以为和我的故乡上海一样,兰那人喜欢白皙的皮肤,涂的东西可能是用来防晒的。但我试过后,发现其作用只是使皮肤干燥。它在遮盖皮肤的同时,也将皮肤烤得像土砖一样开裂。我不能说这对皮肤有好处,我看起来像个被烤干的小丑。

显而易见,作者眼中的东方兰那人是愚昧落后的,他们的行为不能被西方人所理解。涂上一层对皮肤没有好处的树皮糊是无知的表现,是“他者”异类文化,必遭西方读者的贬抑。

《沉没之鱼》的英文名为:“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直译为“拯救溺水鱼”。这个书名来自于小说开头所引用的一段寓言性的话:一位虔诚者向他的追随者布道:“夺取生命是邪恶的,拯救生命是高尚的。每一天,我保证要拯救一百条生命,我将网撒向湖里,捞出一百条鱼,我将鱼放在岸上,它们翻跳着。不要害怕,我告诉那些鱼儿,我将你们救起,不至于淹死。一会儿,鱼儿安静下来,死掉了。是的,说起来很悲惨,我总是救得太晚。鱼儿死了。因为浪费任何东西都是邪恶的,所以我将死鱼拿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有了钱,我可以买更多的网,用来拯救更多的鱼。”

这个救鱼的故事在小说中再一次被提及:沃特说:“他们在屠宰和捕鱼时都很恭敬,他们将鱼捞到岸上,他们说是在救鱼,免得它们被淹死,不幸的是……”他向悔过者一样向下看“……但鱼并没有得救。”

这是小说的中心故事,是渔民在美化自己的杀戮行为。乍一看会觉得非常可笑,那人怎会如此荒唐无理,明明是要捕鱼、杀鱼、吃鱼,却说成是拯救鱼,免得它们被淹死,这是表象东方主义。究其实,救鱼所体现的是哲学问题,一种具有明显的悖论,而往往又不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戴着救世主的面具,却要置人于死地,是殖民主义假慈悲、真掠夺的写照,也是西方强权主义的体现,是意象东方主义。

《沉没之鱼》中的旅游者来自文明都市,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出门时,身边总带着些高科技的玩意,来显示“白人优越论”。比如海蒂,在漫长的旅途中,居然随身携带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富含蛋白质的面条、给水消毒用的加热圈、抗菌消毒剂、让她站着就能小便的连接六英寸伸缩管的塑料漏斗、防蚊虫叮咬的肾上腺素注射笔、挂在脖子上的便携空气清洁设备、防止虐疾的同化药片、消炎药、用于细菌性肠胃病的抗生素等等。这个琐碎的清单不仅昭示这名白人女子的洁癖,更显示出她自负、优越的心理,以及她对东方充满蔑视、满怀抵制、厌恶、甚至恐惧的情绪。

书中的旅游者最后被绑架到了“无名之地”,原因是其中一个少年被南夷部落认定为救世主“小白哥”。书中的“无名之地”位于现在的缅甸。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20世纪中期才独立。帝国主义为了传播他们的文化,派白人传教士来教化当地居民,这些传教士被称为“小白哥”,每当一个“小白哥”逝世,他们就期待下一个救世主的出现,期待“小白哥”能带领部落人民脱离苦难。然而这种梦想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闹剧,“无名之地”的部落不但不能得到“小白哥”的拯救,反而为此搭上了全族人的性命。

“小白哥”是小说的高潮,寓意深远。早期的传教是帝国主义推行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一旦在精神上控制了被殖民者,他们就会显露出豺狼本质,对“他者”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和掠夺,直到榨干“他者”最后一滴血。

谭恩美在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是表象,让读者领略东方地域的神秘、怪异、东方人的野蛮、愚昧、无知、邋遢、低贱、丑恶、落后,西方游客的优越、理性和文明,其实是想让世界了解东方的落后是因为长期受西方列强的剥削和奴役造成的,呼吁美国各阶层乃至全世界人民放弃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和文化帝国主义行为,尊重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和历史传统,消除歧视。同时又呼唤美国人要把平等和人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不要像小说的题目——“拯救沉没之鱼”,借拯救帮助之名,实际则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故意伤害“他者”。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

(本理论专题版作者均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