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对于中国儿童剧而言,可谓是丰收的一年。《HI可爱》《魔山》《迷宫》《宝贝儿》《古丢丢》《罐头小人》《拇指姑娘》《“下次开船”港》等一批充满童真童趣和丰富想象力的原创优秀剧目吸引了不少孩子走进剧场。全国共演出6000多场次,1000余万名儿童观看了演出。“十一”期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儿童戏剧演出周”在北京举行,全国19个国有、民营、文化公司的儿童戏剧演出院团的26台剧目,15天内共演出81场,6万多名小观众走进剧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然而,看似热闹的儿童剧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隐忧。
我国有3.8亿儿童,而目前全国的儿童剧创作团体只有25家,又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让这25家团体完成为3.8亿儿童服务的使命是很困难的。况且全国20多个儿童演出团体,只有二三十位专业作者。专门写儿童剧的人才很少,很多人都是临时客串,致使原创力匮乏:一方面老的优秀儿童剧编导纷纷退休;另一方面,儿童剧对主创人员的高要求以及与之不成比例的低待遇也让儿童剧领域后继无人。人才的不断流失,导致了儿童戏剧精品的稀少。象《喜羊羊与灰太狼》《绿野仙踪》《HI可爱》《魔山》《迷宫》《宝贝儿》等精品力作可谓凤毛麟角。剧本短缺、编剧人才缺乏,成为儿童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合格的儿童剧演员特别是青年演员短缺,也成为儿童剧发展的一大“心病”。儿童剧演员是“待遇不高要求高”,不仅需要能歌善舞,还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骨干演员,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培养的,鲜有新人补充,儿童剧演出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自教育收费“一费制”后,给儿童剧演出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严格实行“一费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费用必须列入“一费制”的科目中,因此许多未能将看戏费用列入的地区就将面临无钱看戏的局面。
由于目前的国有儿童剧院团基本都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身难有资金积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面临巨大市场转机的儿童剧院团很难抓住发展的机会,因为开拓市场需要在艺术创作上有较大的投入,也需要大量的宣传投入,而这些都是目前的儿童剧院团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
本应大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剧,为何步入如此囧途?
其一,儿童剧不够儿童,有点“少年老成”。儿童剧应当描写儿童的成长,通过美的艺术来陶冶孩子。而许多儿童剧太过注重教化功能了,大多数剧作家写出来的儿童剧是教育问题剧,而不是儿童成长剧,许多儿童剧站在成人的视角看问题、看世界,而不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看,这使得儿童剧通常变成了家庭教育剧、学校教育剧以及社会教育剧,孩子们当然不喜爱观看。
其二,应试教育使儿童剧远离了儿童。目前学生负担太过繁重,家长们又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灵健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其三,儿童戏剧营销机制和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关注的眼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个孩子的未来,都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儿童剧引导少年儿童,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作为戏剧表演形式的儿童剧,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儿童剧通过戏剧的情境、人物行为的选择、伦理价值的判断使孩子产生心理认同,同时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是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儿童剧的创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不可替代性,给予儿童观众心灵的感染和陶冶,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愉悦。同时,用优秀的儿童戏剧作品去激荡市场、引导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为了儿童戏剧的繁荣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把公益性与市场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儿童剧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市场经营。儿童戏剧的创作,必须以市场为参考,分析受众群体的心理、时代的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取向,选择那些更加打动心灵,更加注重教育性、人文性、感染力、启发性和知识性的戏剧作品促进儿童剧的发展。只有打破固守公益性的模式,将公益性与市场相结合,才能使更多儿童有机会走进剧场,成为儿童戏剧消费群体,进而喜爱这门艺术。
二、加强创作、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培养编剧、导演等主创人才力量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除了从每年毕业的艺术院校生源中选拔外,也要尝试从社会上招聘,以解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同时,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统筹兼顾、立足长远、分步实施。
三、创作要创新思维。一部优秀的儿童戏剧能够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同时也要具备深入浅出的叙述功力,既不能以成人的口吻一味说教,也不能低估儿童的欣赏水平和精神需求而过于幼稚化。这种尺度的把握是非常难的,培养专业的儿童戏剧编剧需要时间。当然,新创、原创也并非惟一的儿童戏剧创作之路,我们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儿童剧创作的基础和资源。在进行儿童剧创作时,要将孩子看成一个自主自立的完整个体,“需要俯下身来和孩子们交流”。所以,如何把对少年儿童的艺术熏陶和素质培养,与创新、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选择结合起来,是当前儿童剧创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争取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儿童戏剧事业仍处于弱势阶段,政府要继续扶持发展,减免儿童艺术表演团体的营业税,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儿童戏剧事业的发展,改革目前的场次补贴办法,适当对儿童艺术表演团体倾斜,鼓励更多的儿童艺术表演团体把优秀的儿童剧送到农村、送到贫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