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午”是端午。端午也作端阳、端五,即五月初五。历史上,北京人过端午,讲究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连续5天都浸润在节日的氛围里。初一为小端午,初五为大端午,是端午的正日子,这一天,家里要举办宴席,庆贺端午节的到来,也就是赏午。《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便讲述了这一天“午间”的故事:“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除薛姨妈和宝钗,参加宴席的,还有王熙凤、宝玉、林黛玉与贾迎春姊妹,总计8人。
在历史上,北京的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王公府第更是如此。在端午的第一天,也就是端一,据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介绍睿亲王府中的情况是,“各个院落都要挂堂帘”。堂帘是竹帘的一种,只是比普通的竹帘大,“是为殿堂宽大的门槛而特制的”。在这一天的黄昏,“每张堂帘上都要贴上葫芦花”,“窗子外层的间柱”还要贴上老虎的剪纸,“殿堂正门外,左边摆一盆菖蒲盆景,右边摆一盆艾子盆景,正门门楣上张贴朱砂钟馗像”。这些剪纸与画像,到了五月初六东方既白,也就是端六的凌晨,都要揭掉,丢弃到王府外面,谓之“丢灾”。
农历五月是盛夏之始,既是万物生长之际,也是虫害、疾病易发的季节,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五月被称为恶月、凶月、毒月,《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民谣亦云:“端午节,天气热。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蛇、蝎子、蜘蛛、蜈蚣与蟾蜍等5种有毒的害虫。为了躲避它们的伤害,在室内或者室外要张贴老虎、葫芦花与钟馗的画像。老虎与钟馗容易理解,为什么还要贴葫芦花呢?在民间文化中,葫芦也是降妖伏魔的宝器。葫芦花的做法是:用红色毛边纸剪出一只葫芦,里面刻有五种毒虫,象征它们都被收进葫芦里面,不能害人了。葫芦的底部还有一只花朵,故称葫芦花。至于菖蒲与艾子就好理解了。菖蒲是水生植物,叶形如剑,因此又称水剑;艾子,即艾蒿。这两种植物都有香气,有解毒避瘟的功效,因此要把它们悬挂在门口两侧,《红楼梦》中的“蒲艾簮门”便是这个意思。睿亲王府中采取盆景的做法,只是特例。《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虽然不是王府,但是在端一这天,综合北京习俗,也应该悬挂堂帘,并且要在神堂、佛堂与祠堂里摆上新鲜的樱桃、桑葚与五毒饼。前者是时令果品,在这一天作为供品,取“荐鲜”之意。后者是用面、糖和素油烘烤而成的应节糕点。在这种糕点的表面上,用模具印出5种毒虫的图案,因此叫五毒饼。如果没有樱桃,五月之前出现了闰月,樱桃已然下市,便用山豆子替代。山豆子是一种类似樱桃的果品,但是味道颇酸。到了端五的夜间,或者端六的清晨这些供品也要撤下来。
在传统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以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点缀节日的什物与活动。从端一到端午,女孩子们要梳妆打扮,戴上鲜红的石榴花而走访亲戚,因此端午节也叫女儿节。“王府未出阁的格格、姑娘们,早在节前的十几天,就已备好五色丝线,用以缠绕粽子,手巧的还勒丝成串的小玩意儿,如小老虎、小葫芦、樱桃、桑葚”,这些什物也都要在端六的凌晨丢掉。男孩子们在左臂还要系上虎符,在额头用雄黄涂抹出一个“王”字来。《红楼梦》里“虎符系背”就是这个意思。在端五这天的宴席上,雄黄酒自然是少不了的,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出原形的故事,往往成为席间的谈资。总之,气氛是愉悦、轻松、欢快的。
但是,这一次,王夫人的赏午宴席却有些尴尬: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便知是昨日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采,也只当是昨日金钏儿之事,他不好意思,索性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她宝玉、金钏儿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连见了宝玉尚未挽回,自己如何敢说笑呢,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昨日”在这里是虚指,应该是前天,也就是端三。这一天是薛蟠的生日,薛家摆酒唱戏。宝玉和黛玉来到贾母处见到宝钗。宝钗说因为天热,她怕热,只看了两出戏就走出来了。宝玉说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听到这样的比喻宝钗很愤怒,待要发作又不好发作,只好拿丫鬟靛儿出气。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答言”,不想靛儿因取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见黛玉面有得意之态,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不明就里,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 ‘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宝玉与黛玉前几天闹别扭,刚刚和好,“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在王夫人的宴席上,宝玉、宝钗与黛玉,便是因为昨天的事情而显得生疏,因此彼此之间的表情是懒懒的、淡淡的。
同样是在“昨日”,中午的时候,宝玉来到王夫人房间,见王夫人在凉榻上睡着,丫鬟金钏儿给王夫人捶腿,“也乜斜着眼睛乱恍”,便轻轻走到跟前把她耳上戴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睛见是宝玉,抿嘴一笑,摆手让宝玉出去。宝玉拉着她的手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的只是有你的。”王夫人突然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把金钏儿撵了出去。在王夫人的宴席上,宝玉、王夫人与王熙凤都觉得不自在而淡淡的,便是由于金钏儿的缘故。这些人不高兴,没意思,影响了贾迎春姐妹,她们也觉得没有情绪了。
上面说到,端午节也是女儿节,是姑娘们开心的日子,少女之间互赠礼品,主人给仆人节赏,却哪里想到大家并不开心,王夫人给金钏儿的节赏是一个嘴巴撵出去,后面的结局我们知道了,金钏儿投井自尽,并引发出宝玉被贾政毒打了一顿。在一个本应喜气洋洋的节日里,却发生了这些叫人不高兴的事情,是无论如何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