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网恢恢 ——中国公安“清网大追逃”纪实 2012年06月20日 来源:文艺报 □张胜友

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与巍峨的国家博物馆比肩而立的,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大理石贴墙九层大厦,门前那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挂牌透出一种威严。拾阶步入正门,大厅内“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横匾赫然矗立,让这座大厦展现一股正义与力量。

2011年春夏之交,东长安街上如往常奔腾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肯定猜度不到,眼前的这座大厦正紧锣密鼓地酝酿着一场撼天风暴。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文化走向多元,各种利益诉求与矛盾交错凸现,公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1999年,公安部首次利用逃犯相关信息在全国实施联网抓捕,“网上追逃”由此诞生。对特别重大的逃犯,比如A、B级通缉令逃犯,还直接挂在公安部政府门户网上,发动全国人民参与抓捕,给逃犯以极大震慑。遗憾的是,“网上追逃”永远是一个动态呈现,抓回一批逃犯,新发案又逃走一批,网上在逃人数一直在高位徘徊,潜逃时间最长的逃犯竟长达三四十年;更有甚者,个别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潜逃在外继续作奸犯科,给社会造成危害,更给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受害者亲属长期上访不息,多达数千起此类信访积案,压得各级信访部门喘不过气来,成为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凡此种种,令公安部领导们寝食难安,焦虑、愧疚、负债感时时袭上心头。

中国社会伦理历来崇尚“千年道统民为贵”。公安——共和国之盾,手握法治利器,忠诚于祖国,护卫百姓平安。“以人为本”正是公安肩负的神圣职责。人民呼唤公安卫士重拳出击:下定决心,全警动员,攻坚会战。

多谋还须善断,勇气比智慧更重要!

没有行动的愤怒毫无意义。正如美国剧作家纳西·威廉姆斯的名言:“敢想而不敢行动的雄狮,会永远被困在牢笼。”行动,关键在于行动,打响一场多警种、多部门全线出击的“清网行动”:清剿网上逃犯,清理在逃信息,清查违规问题。

2011年5月2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场由中国公安部领衔的惊心动魄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战斗,终于拉开了序幕……

杀手:必倒于枪口之下

冥冥之中,宗立勇注定在刧难逃。

2011年7月22日下午,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境口安检通道,与往日无异,等待出境的队伍井然有序,一个个鱼贯而入。此时,排在队伍中的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男子却左顾右盼,神色紧张地递上护照,边检民警小王立即警觉起来:护照上的姓名与出境卡上填的姓名不相符。

“去澳门干什么?”小王不露声色、尽量以平和的声调问道。

“去,去,去旅游呀……”中年男子结结巴巴地回答。

“北京好玩吗?”小王突然又抛出一句试探性的问话。

“什、什么……好玩吗?”显然,中年男子已乱了方寸。

民警小王随即将中年男子带至值班室。“你的名字?宗立勇是谁?”中年男子如同遭到致命一击,面如死灰,立刻大声嚷嚷起来:“我是澳洲人,你们扣押我是非法的……”作案后长期外逃“潜伏”的中年男子,没想到刚一露头即被擒下。进一步通过电脑上网查询、照片比对,警方大喜过望:该名男子正是直接参与18年前轰动一时的“中俄列车大劫案”、国际刑警组织专门发出红色通缉令、全球追捕的在逃要犯宗立勇。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人称“东城老七”的宗立勇,18年前可是名动京城的北京倒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值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轨,而前苏联一夕解体,经济社会陷入动荡与贫困,“东城老七”宗立勇等一批北京倒爷们趁此良机,从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的白沟商城大量批发皮夹克、羽绒服、旅游鞋、打火机等小商品,源源不断运往俄罗斯,倒买倒卖大发其财。北京至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开通的第一条涉外列车线路,穿行于中、蒙、俄三囯之间,号称“中华第一车”。一时间,k3/4次国际列车上人满为患,操着一口京片子、拎着大包小包的倒爷们、蛇头和偷渡客,以及到俄罗斯求学的留学生各色人等,挤满了车厢和包厢,喧闹异常,成为人们前往俄罗斯“淘金”的快捷通道。

财富如潮水般涌来,倒爷们很快过起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出入莫斯科赌场,光顾豪华酒楼,消费高档奢侈品……然而,欲海难填,他们竟盯上了k3/4次国际列车上商贩们的货物、手饰、钱包,结伙干起“把刀一亮、对方交钱”的罪恶勾当。按照规定,中俄国际列车驶出二连浩特边境城时,中国铁路乘警随之下车,而俄罗斯却沒有配备相应警力上车值守,这就给歹徒们抢劫提供了可趁之机。宗立勇等抢劫犯罪团伙,即瞄准这一空档,多次在列车进入俄境后实施暴力打劫,中国商人则成为他们的主要打劫目标。

1993年5月26日7点45分,k3/4次国际列车准点从北京站始发,经过十多个小时风弛电掣般飞奔,于当日午夜浓重的夜色中徐徐驶离中国边境二连浩特站。顿时,魅影憧憧,整趟列车车廂顷刻弥漫着恐怖气氛:先后有4个犯罪团伙手持瓦斯枪、电警棍、匕首、长刀、木棍等凶器,频繁出没,轮番作案,一节一节车厢地毯式洗劫旅客财物,并丧心病狂地强奸、轮奸妇女……在俄罗斯境内4天的行程中,劫匪们对列车进行了5轮洗劫,气焰极为嚣张,一路“打家劫舍”直至终点莫斯科站,几乎所有的中国旅客都被抢劫一遍以上。劫匪们手段越来越凶残,稍有不从,刀棒相加,甚至还砍杀了旅客。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名旅客受害,被抢财物价值达百万元——这趟“财富列车”变成了“厄运列车”。

“中俄列车大劫案”震惊世界,多名受害旅客向我驻俄罗斯大使馆报案。大使馆于6月3日即专函报告中央,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和重视,明确作出批示:此事令人发指,建议派得力干部去俄,尽早破案,予以严惩。

“中俄列车大劫案”被列为当年的四大要案之一。6月6日,公安部组织铁道部公安局、北京铁路公安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专案组,分成多组警力对该案全力侦破。

“中俄列车大劫案”同时引起俄罗斯方面的高度关注,其《劳动报》刊文指出:“据俄罗斯安全部和内务部掌握的材料表明,中国的犯罪团伙都是些在其国内服过刑的人,每个团伙3至6人不等,年龄为25岁到30岁之间,其中许多人都持有伪造的俄罗斯高校学生证。”

其后,这起恶迹斑斑的惨案,还被香港导演拍摄成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于1995年正式上映,事件余波持续发酵。

正当犯罪分子纷纷落网之际,作为抢劫团伙要犯之一的宗立勇,却狡诈地从莫斯科逃往罗马尼亚、法国等地,化名为“李勇”,数年间游走于欧洲各国。2006年,宗立勇持澳大利亚护照悄悄潜回北京,以赌博为生,东躲西藏,尽量避免抛头露面。

18年亡命天涯,宗立勇已几乎难辨当年容颜,滿头花发,形容憔悴。此次,公安部发起声势浩大的“清网大追逃”行动,更是令他终日心惊肉跳,预感未日将临头。宗立勇企图躲去澳门,一是赌瘾发作,二则打算避避风头。谁知在填写出境卡时,他竟鬼使神差地写下了自己的真名“宗立勇”,自投罗网。正可谓:百密一疏啊!

世间多有巧合事。18年前的5月26日,宗立勇肆无忌惮地参与制造了“中俄列车大劫案”;18年后的5月26日,中国公安部掀起一场雷霆万钧的“清网大追逃”行动,最终使他逃无可逃而落入法网。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多行不义必自毙:杀手,必倒于枪口之下……

“演员”:最终在舞台上谢幕

吉世光的故事,堪称一则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当年,谍战剧《潜伏》风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晚央视播出时,往往万人空巷,亿万观众守在电视机前随着剧情的推进而扼腕唏嘘,剧中男一号余则成的扮演者孙红雷大红大紫;而饰演保密局档案股股长“盛乡”的演员吉世光也大获成功,导演姜伟对吉世光的评价是:“盛乡这个角色在剧中情绪起伏很大,有哭戏,但他演得很自然。”你瞧他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都透出戏味儿,保不准日后一不留神也弄成个“大明星”呢!

此时,吉世光凭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很快从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升格为有一些台词的配角,短短几年间,他已混了个脸熟,正向着成功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尤其是在电视剧《潜伏》中饰演角色后,吉世光星途灿烂,越来越多的剧组找到他。吉世光所扮演的角色,多数台词不多,靠面部表情和眼神表演,这也正是他所擅长之处……在最近热播的《武则天秘史》《唐宫美人天下》等电视剧中,他还有幸与刘晓庆等演艺界明星同台演出。

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沉浸在“明星”光环下的吉世光,却又时时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中,从不敢看电视剧中的自己。每当有自己出演的电视剧播出时,又想看又怕看,纠结复纠结,最后还是立即转换了频道,担心不一定哪天就会被警方发现了呢。曾经有多位导演邀请他去北京拍片,北京,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大舞台,但最终他都找借口一一婉拒了。

2011年12月7日,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铁锋公安分局的刑警千里追逃、前去抓捕吉世光时,他正在新开机的电视剧《少林猛虎》中扮演一名和尚呢,该剧已拍摄了30多场。警察用东北的家乡话问了一句:“你叫啥名?”吉世光当场就崩溃了,没有丝毫反抗的意识……“回想当年那场事,自己实在太胆大妄为了,如今只能自食恶果。如果我不是逃犯,我的人生会是非常精彩的——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吉世光平静地说完这句话,目光黯然地落在了眼前冰冷的手铐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应验了江湖上的一句流行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1972年,吉世光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小爱好文艺,曾在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歌手比赛中出过风头,还在市话剧团培训班学过表演。然而,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心境却是灰暗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常年酗酒、脾气暴戾的父亲给吉世光心灵投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在家中,小吉世光从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一句话乃至一个字,父亲的酒瓶子就会飞将过来……所以,他不喜欢回家而经常整宿整宿地混在街边的录像厅或浴池过夜。吉世光就在这期间结识了几个哥们兄弟,实质上是一帮社会上的打架斗殴之徒,而导致他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998年12月6日夜,齐齐哈尔市冷风飒飒,街上人迹稀少,市公安局铁锋分局刑警杨琳和妻子脚步匆匆赶去单位加班,正穿过一条偏僻的胡同,突然遭遇手持尖刀的4名歹徒拦路抢劫。“我是公安局的……”杨琳大喊一声,话没说完前胸和后背已各中一刀,昏死过去后被抢走“七七式”佩枪,造成八级伤残,落下终身残疾;妻子则被抢走钱包等物……这起结伙袭警抢枪案惊动了齐齐哈尔市、惊动了全国,公安机关立即组成专案组破案,并迅速抓获了其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吉世光却一抬腿逃了个无影无踪。

吉世光一路往南逃窜,不敢坐火车,反反复复换乘短途汽车,七弯八拐,直至来到了深圳。最初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摞砖头、扛沙袋,只要能挣钱能活命,再苦再累的活儿都干;后来又凭着一个好嗓子会唱歌,在一些歌厅、夜总会赶夜场混饭吃,也曾在城乡结合部为一些农家操办红白喜事做主持人。

其时,地处浙江金华的横店影视城声名鹊起,全国各地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纷纷前往横店圆梦。2007年10月,已度过了近10年如惊弓之鸟的日子,也许吉世光心中的那根弦又被拨动了,他悄悄潜来橫店,蓄起小胡子,化名为“张国锋”,对外则称山东人氏。由于此前有过播音、主持人的经历,且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制片人给吉世光一连试了几个角色,感觉比较满意,将他留了下来。于是,吉世光开始了在横店影视城的“演艺”生涯。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吉世光腿脚勤快、任凭差遣、能吃苦耐劳、从不计较报酬、为人又“仗义”,很快受到导演们的青睐,曾有大牌导演让他出演多部电视剧配角,脱离了扮演群众演员的初级阶段。从2006年开始,吉世光先后在《神探狄仁杰》《潜伏》《倚天屠龙记》《东方红1949》《神医大道公》《武则天秘史》《新还珠格格》《唐宫美人天下》《深宫谍影》等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各类不同角色。“小有名气”的吉世光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2010年1月,他竟忘记了自己的特殊身份,接受一家媒体专访,大谈自己“横漂”的传奇经历:“2008年,是我在横店事业起步的一年,2009年则是我进步比较快的一年,从特约演员成功迈向了专业演员之路。”

其实,13年来齐齐哈尔警方一直是把“1998·12·06”袭警抢枪案作为命案来侦办的。“清网大追逃”行动开展以来,追捕组磨拳擦掌,撒开大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程近万公里进行摸排、走访。工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根据知情人提供的新线索,在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发现了吉世光的踪迹:有一个男子操东北口音,也会说浙江话,他的相貌、年龄、体貌特征和吉世光极为相似。经过多方仔细辨认,民警确定这人就是逃犯吉世光。

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吉世光抓捕归案,2011年12月7日,抓捕小组多策并举,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吉世光的行踪,对吉世光可能的藏身地点进行了全面查找和布控,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蹲坑守候,顺利地将犯罪嫌疑人吉世光抓获归案。

心若安时即是家。吉世光回忆起这些年颠沛流离的逃窜生涯,少有安稳的日子,每逢外出拍片回到出租屋的“家”时,常常会疑神疑鬼,总怀疑一推开家门就会有蹲伏的警察冲将出来……归案后,吉世光曾说:“当年逃离齐齐哈尔那天,我就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飘到哪里不知道,但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卷回原地的。”吉世光被押解回齐齐哈尔后,曾见到当年的受害人杨琳,这次显然不是演戏,自知罪孽深重,“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2012年2月21日,在《天网》栏目中吉世光忏悔不已,说自己心中的梦想是:“很希望有一个家,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今后一段日子里,只能以监狱为“家”了。

社会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戏剧史。显而易见,吉世光的传奇充满戏剧性又远远超越了编剧们的想象力。大戏终于落幕,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吉世光这个人生轨迹大起大落的“演员”,最终还是在舞台上谢幕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一副冷冰冰的手铐,随着一阵尖啸的警笛声绝尘而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9年4月29日,公安部发出一份公缉[2009]26号A级通缉令,追捕在逃重大犯罪嫌疑人吴正莲。

吴正莲,又名吴金娇,1985年2月18日出生,苗族,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交播村人。在乡亲们的眼中,吴正莲一直是一个乖妹子,个头矮小,温顺乖巧,做事勤快,说话细声细语,从没和家人或邻居顶过嘴、红过脸。

令乡亲们跌破眼镜的是:2008年11月18日,随着全国“打拐”统一行动号角吹响,吴正莲突然被云南警方逮捕,因其正值哺乳期,被实施监视居住。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不声不响老实本分、没有进过一天学堂门、年仅23岁的农村妇女,自2007年至2008年两年期间,伙同丈夫等人竟连续作案9次,涉嫌拐卖妇女、婴幼儿多达30余人。

2009年春节,吴正莲将1岁多的大儿子送到娘家交由父母看管,而后背着仅半岁的小女儿悄然外逃。

被乡亲们称作“A级人贩”的吴正莲,从此人间蒸发……

广南县警方放出狠话:挖地三尺也要将吴正莲抓获归案!

此后两年多,广南县警方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出动警力300余人次,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寨张贴《通缉令》,拉网式摸排、盘查线索300余条,又辗转于广东、广西、贵州、山东以及江苏等十余省(区)30多个县市展开追捕工作,遍访厂房、工地、菜场、小作坊等可能打工藏身之处,行程千万里,耗资百万元,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地茫茫皆不见”。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清网行动”后,A级通缉犯吴正莲再度引起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网友邓飞则发起了“微博打拐”行动,在微博上集资8万元奖励线索举报人,12小时内即被转发7万多次,连姚明、孟庭苇等大明星都参与了转发。

公安部督察专员以及云南省公安厅督察总队、刑侦总队、文山州公安局等相关领导,先后深入到广南县部署抓捕工作。一个蹊跷的发现:吴正莲自2009年春节过后,已经再没有人见过她的踪影,也没有与任何亲戚熟人联系过,当地群众根本无人知晓她的下落。

显然,吴正莲不按常理“出牌”。

老子在《大学》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必须调整侦破思路,分析多种可能性。决定从源头抓起,从吴正莲出逃的那一刻一步步仔细核实,并将每一个细节认真分析、梳理。多少条线索接上又断,断了再续,工作之海量,琐碎如芝麻,堪比大海捞针。最终,一条极为宝贵的线索指向,令广南公安干警们欣喜若狂: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乡郭庄村大西庄殷某前两年娶回家的妻子“熊中仙”,很有可能就是吴正莲!

当谜底真正揭破之时,大家都彻底傻眼了:为了躲避抓捕,“A级人贩”吴正莲玩起了绝活,最后把自己也“贩卖”出去了,隐姓埋名改嫁到河南一深山旮旯的小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隔绝,与人无“争”,天衣无缝般“潜伏”了下来。

毋庸置疑,潜逃与追捕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花多大的心机去逃亡,就必然会遭受到多大的威力被追捕!

2011年11月7日,南阳市公安局组织了一支由技术侦查支队、刑警支队、桐柏县公安局民警等20余人组成的抓捕组,会同广南县公安局一行4人赶赴回龙乡实施抓捕行动。

真正见到吴正莲时,她怀抱孩子端坐不动,有意将头发放下遮住半边脸,问她话不答腔,问多了,一口咬死自己叫“熊中仙”,村民们也都指证说她就叫“熊中仙”,比对照片,吴正莲与“熊中仙”虽然很相像,但黑白胖瘦却各不相同,细心的民警还发现“熊中仙”的两颗上门牙特别小……一时间变得难以确认。

接下来的工作是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包括对吴正莲父母亲友的政策宣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专门请来懂苗语的女民警与她耐心交流……“熊中仙”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吴正莲。原来,为了改头换面,吴正莲竟连两颗金牙齿也取下来了。

2011年11月9日20时30分,当押解吴正莲的警车在广南县公安局门口缓缓停下、人们献上一束束鲜花时,我们凯旋归来的女民警却只说了句:“顶(很)辛苦的,只想美美睡一觉啊……”

此刻,“A级人贩”吴正莲落网的消息一经传出,网民们奔走相告,网络上一片沸腾,人心大快,大快人心。中国有句谚语:“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人在做,天在看。既然作恶了,纵且逃往天涯海角,终将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徐心联的故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徐心联,僧人,人称惟迪法师,头上罩着五光十色、令人炫目的光环:浙江大学成人本科学历、二级建造师,书法作品屡获大奖,杭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净慈寺、香积寺两院监院,多次出访各国,会晤佛学界各路宾客名流。

然而,徐心联又确确实实系“1994·7·27”江西九江南站铁路宿舍灭门案的主犯之一。

2011年11月28日夜10点多,九江县公安局刑警在杭州市警方的配合下,悄悄包围了徐心联香积寺的卧室,待管区片警叫开房门,刑警们一拥而上,将身穿佛袍、表情淡然的徐心联团团围住,彻底撕开了反差如此巨大的一幕。

真相是沉重的,却又是无坚不摧的!

从1994年到2011年漫长的17年间,徐心联遁入空门,辗转于多所庙宇,频频更换姓名,游走于僧俗两界,由杀人嫌疑犯摇身一变为名寺住持,内心却时时在自首悔过与隐匿逃避之间挣扎,他从不轻易抛头露面,一直保持低调的行事风格,利用在当地的声望以“高僧”形象示人,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警方的抓捕。面对此情此景,徐心联反倒觉得一颗悬浮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自我嘲讽地说:“当年的苦果由自己种下,如今当有此业报啊……”而与徐心联共事的佛界人士惊讶之余,却另有一番感慨:“穿僧衣的未必都是和尚,和尚口念的未必都是佛经,对菩萨顶礼膜拜的——也未必都是觉者。”

徐心联出身农家,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从小“犟得死”,初中没毕业即在江西九江市一家汽车修理铺当学徒工,在与一群社会上混混商议南下海南“淘金”的前夜,犯下了伤天害理的杀人凶案。

显然,徐心联在佛学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作案潜逃后,他开始云游四方。九江市北靠长江,江北50公里的东山山麓下,即为中国禅宗史上著名的五祖寺,徐心联的逃亡之旅,首站即选于此处。随后,他的足迹遍及安徽九华山、厦门佛学院、福州西禅寺、普陀山普济寺、嵩山少林寺等。2000年10月,徐心联来到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冒用广东韶关曲江县罗某的名义办理了二代身份证,取法号为“释惟迪”,开始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潜伏”生活。在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徐心联从扫地、敲钟的挂单和尚做起,因佛经唱念极佳,短时间内即掌握了全套法器的用法,逐步升到僧值、知客,直至住持和尚。在杭州的11年间,徐心联竟然达到了他人生事业的巅峰。

徐心联的父母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杀了人。据老两口回忆,儿子是在傍晚四五点钟空手离家的,穿着一身夏天的单衣,没有留下一句话。万万想不到的是,此一别后,望眼欲穿苦巴巴等待了17年,父母与儿子的再次相见,却是在泪眼婆娑、相对无语的看守所中……

据徐心联自述,逃亡17年间,“就像阿修罗附身,也许是恶业难消,杀人的事时时折磨着自己”。也曾多次萌生自首的念头,却迟迟“说服不了自己”。多次出国访问,也没有趁机逃亡。他每日均在为亡灵超度,努力行善,参与杭州各类慈善活动,捐助云南大旱,带头参加无偿献血,试图偿还苦果,祈求补救于万一……然而,一切皆晚矣!

人生是有底线的,比如敬畏生命,敬畏法律。

“向善”与“作恶”往往在一闪念间。中国有一句警世名言:“一失足成千古恨!”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毫无疑问,等待徐心联的必将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零点:越来越猛烈的欢乐的风

2011年12月16日零点,对于全国各省、区、市公安厅局长们来说,兴奋、激动、期盼、喜悦……五味杂陈。这些厅局长们都在忙着统计各自“清网行动”的赫赫战果,又都十分体恤属下的干警们,是他们的勇敢与牺牲,立誓“为人民的安危而战、为公安干警的荣誉而战”,秉持法律之坚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著,高喊着“有逃必抓,除恶务尽”的口号,风餐露宿,夜以继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一个个打疯了、追疯了,吃喝睡觉都在喊着“追逃,追逃……”似乎每个人的心里都刮起了一阵越来越猛烈的欢乐的风。

“清网行动”,全警行动,全民行动,全国行动,上下齐心,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前所未有,仅群众举报的线索就达3万多条,犹如撒开一张张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顷刻之间陷于灭顶之灾,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无处逃遁。《孙子·谋攻》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专群结合”是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传统法宝,强大的政策攻心发挥了巨大威力,各地召开在逃人员家属劝降会8.5万次、33万人次参加,多达40%的逃犯经过劝降而主动自首归案。

“清网行动”原部署实施13个月,预计至2012年6月底前结束。行动开展后,声势之显赫,威力之凶猛,却大大超出了战略预期,前4个月,即快速完成任务50%;总指挥部即时调整战术,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全国各地党委、政府闻风而动,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作战;全警追逃,全国一盘棋,多警种联动,通过区域警务、国际警务合作,辅之公安信息化建设,有如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鼠标轻点,运筹帷幄,织就“天网”,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和超常的执行力。

“清网行动”仅历时203天,犹如一场疾风骤雨,荡涤污泥浊水。全国公安机关网上在逃人员总量下降率已超过84%,其中,从77个国家和地区押解回囯的境外逃犯达900多人,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在逃人员16人、B级通缉令在逃人员174人、部督在逃人员201人,抓获涉嫌故意杀人在逃人员2万余人,潜逃10年以上在逃人员2.3万人。所谓的“金牌配角”、“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名寺住持”、“亿万富翁”、“相亲嘉宾”……竟是一些改头换面、隐姓埋名长期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一一被抓捕归案,一大批久侦未破的大案要案也逐一告破。公安部领导们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笑得那么惬意、含蓄,决心趁势而为,完善一整套打击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力求大幅度提升网上在逃人员信息质量、网上追逃工作规范化水平及全警追逃破案率,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此刻,面对频传的捷报和民众赠送的5.2万余面锦旗、书信,部长们果断地作出决策,挥挥手:提前收网,鸣金收兵!

显然,在新中国的公安史上,这是一场呼应民意、化解民忧的难以忘怀的战斗,惊心动魄而又大获全胜。然而,全国200万公安干警仅仅开心了一阵儿,授完功领完奖庆贺完胜利,又都绷紧了神经末梢,不敢有半点松懈——因为,他们的心中早已立下一个庄严的承诺:共和国公安,人民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