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柯岩逝世一周年之际,由贺小风、贺小雷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永远的柯岩——悼念柯岩专集》面世了。现摘录一部分内容,以资纪念。 ——编 者
古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的顽强……我取它作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柯 岩
痛悼柯岩
□迟浩田
晴天霹雳失柯岩,
英姿诗韵叠眼前。
“总理在哪”动天地,
“魅力永恒”映坤乾。
六十二春耕耘路,
八十二秋辉煌卷。
同庚两唱生日歌,
神采依旧永无眠。
写在小柯灵前
□贺敬之
小柯,你在哪里?
谁说你已离我而去?
不,你我的同一个生命永在!
永在这里——
在战士队列,
在祖国大地,
在昨天、今天和明天
永远前进的足迹里……
别柯岩
□郑伯农
此去泉台路几程,新知旧雨别匆匆。
不随杨柳因风舞,常学杜鹃含血鸣。
古道热肠心太直,忠言逆耳性如冰。
等身著作传天下,换取人间正气盈。
柯岩是一团火
□石 祥
柯岩是一团火
她总是那么热情,那么光芒四射
她总是那么年轻,那么朝气蓬勃
她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人民作家
她却自诩为:岩石上的小树一棵
柯岩是一团火
三月的一丛杜鹃
六月的一束丹荷
九月的枫叶一簇
腊月的红梅一朵
柯岩是一团火
美丽而不妒群芳
要强却尊重弱者
作品:给人温暖,亦真亦善亦美
人品:大爱无价,崇尚精神、情操、道德
柯岩是一团火
“小迷糊”、“小兵”、小画家、小读者
把她的儿童诗当作火红的糖葫芦、小风车
开国总理的英灵听到她深情的呼唤
蓦地站起来,拥抱含泪的人民、长江、黄河
柯岩是一团火
第一个向世界宣告《癌症≠死亡》
患者尊她为“救命的菩萨”、“涅槃的神火”
大墙内失足的青年重塑《寻找回来的世界》
视她为回头的岸,航行的舵
柯岩是一团火
几代人在中学课本里
和她对话,听她诉说
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入门的钥匙
懂得了路该怎么走,人该怎样活
柯岩是一团火
为弱势群体鼓与呼
呕尽一腔血,捧出心一颗
为可敬可爱的人树碑立传
自己宁做丰碑的基石底座
柯岩是一团火
使命和责任是她脚下的“风火轮”
雅俗共赏是她笔下的庄严承诺
不追逐名利、桂冠、高职、厚禄
只愿做人民大众普通的一个
柯岩是一团火
情感源于人民母亲的怀抱
创作来自群众火热的生活
和百姓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
与祖国同忧患,同荣辱,同苦乐
柯岩是一团火
金、木、水、火、土,广采博取
多才多艺,不拘一格
赤、橙、黄、绿、青、蓝、紫,融为一体
浓墨重彩,独具特色
柯岩是一团火
贤妻、良母,新的女性
诗人、伴侣,平民生活
既是女人,又不让须眉
既发扬优良传统,又紧扣时代脉搏
柯岩是一团火
右派帽子扣不住这团火
十年浩劫扑不灭这团火
左风右浪摧不垮这团火
魑魅魍魉吓不倒这团火
柯岩是一团火
面对人民,鞠躬尽瘁
蔑视批斗,刚直不阿
“文革”中,“孤胆劫狱”传为佳话
还好人一个清白,捍卫了法律、人格
柯岩是一团火
野火,篝火
宁将自己燃尽,让大地开花结果
星火,圣火
甘为人间火种,让千秋历史评说
大家都在思念您!
□涂 途
大家都在思念您,
“小迷糊阿姨”!
这里有您的亲朋好友,
这里有与您并肩的兄弟姐妹;
这里有您疼爱的癌症患者和读者,
这里有您拥抱的工读学校子弟。
“小迷糊阿姨”啊!
大家都在想念您!
《他乡明月》照寰宇,
《面对死神》感天地;
《道是无情》情意切,
《癌症≠死亡》树心碑!
大家都在怀念您,
“小迷糊阿姨”!
追忆着《寻找回来的世界》,
千万遍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
您是真正的《美的追求者》,
您体现的正是无穷无尽《女人的魅力》!
“小迷糊阿姨”啊,
大家都在惦念您!
思念您啊,想念您!
《蓦然回首》,倾盆泪飞!
怀念您啊,悼念您!
《与史同在》,永勿分离!
一滴小水,一棵小树
□黎 辛 黄懿芬
在第三次作代会上,柯岩得知北京市办有一间工读学校的信息,便在会后背起背包到了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教育和改造失足青年的机构,柯岩在学校任校长室秘书、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她怀着热情和爱心到学员中去,接触、教育、帮助他们。一次柯岩在和一位自称“草上飞”(“草上飞”是个头儿)徒弟的学员谈话时,这位“惯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柯岩的钢笔偷走。他是要让柯岩“领教”他“高超”的“伎俩”。学员中吵闹、打架、偷窃、抢夺,还有其他流氓行为,工作多不容易,然而在学校领导、教师和柯岩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中,这些青少年慢慢地有了转变,他们找回了自尊,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挺起胸,抬起头,成为真正的人。柯岩以这深厚的生活底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寻找回来的世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柯岩一直遵循着这个创作规律,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部队去,与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无数好作品。她在多种文学样式中有突出成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历史的检验。仅以诗歌来说,《周总理,你在哪里?》至今仍深深留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我们知道,在周总理逝世的日子里,在“四五”时全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人群中,柯岩和人民群众同悲同愤,她流着热泪写下了这首诗,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呼唤。在柯岩创作60周年的时候,十大本精美的《柯岩文集》问世了,这让我们感到鼓舞与欣慰。
信仰成仁、事业成功
□贾 漫
作为柯岩众多诗友、文友中的普通一员,我常常深思:柯岩的这些优秀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除此之外柯岩一生还做了一些什么?她是一名长期重病患者,大半生都是在和病魔作艰苦斗争中度过的,她的许多作品写作于难忍的病痛之中。几部重要作品还是在两次大手术前夕的病危状态中写完最后一页的。就是这样的一位长期重病号,她同时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文学编辑家和文学工作组织家。我本人是“文革”结束后不久认识柯岩的,听到过她在第三次作代会上震动文坛的题为《我们的队伍》的著名演说,参加了主要由她出力组织的第一次全国诗歌座谈会,了解到她为诗歌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为受难的诗人们平反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任《诗刊》副主编期间,她建议举办了早期的“青春诗会”,推出了舒婷等一批优秀的诗歌新人。而此后,更令我感到惊异的,是我在和她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中了解到,她竟然还是一位长期为多种社会公益事业奔忙的社会活动家。她是建立北京“抗癌乐园”的推动者和长期支持者,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少年犯劳教工作和工读学校教育的长期参与者。与此同时,她又是为众多遭遇各种困难的人们提供帮助的“终身志愿者”。凡此种种,使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柯岩,一个之所以写出了那些名篇佳作的作家柯岩,更看到了一位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柯岩。理解了这样的柯岩,就知道她一生的生命之火是怎样为理想和信念、为祖国和人民而熊熊燃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