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13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可 喜:艺术的探索、队伍的年轻化 欠 缺:细节的表现、剧本的文学性 □刘 平 2013年09月02日 来源:文艺报

《建家小业》

《向上走,向下走》

《临时居所》

小剧场戏剧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而且也提高了创作者的热情,催热了戏剧市场,繁荣了演出,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为了给小剧场戏剧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检阅小剧场戏剧创作的实绩,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和北京市文化局于8月主办了“2013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由北京东方文化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演出剧目25台,其中民营社团演出12台,集中展示了小剧场戏剧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艺术方面的追求。

新视角、新思维,使小剧场戏剧在艺术探索方面出现了新成果。创作者以新颖的舞台创作实践了艺术层面的创新,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与诗意性的表达。

小剧场戏剧从本质上说是实验、创新,在舞台上展示新的思维、新的形式、新的表达。在本次展演中,福建人艺演出的实验版话剧《雷雨》(陈大联导演),就给人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惊喜。

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作品在中国戏剧史上已成为经典,对它的不同解读和创作,艺术家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笔者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两部作品:一部是几年前天津人艺演出的《原野》(王延松导演);一部就是陈大联导演的这部《雷雨》。

实验版《雷雨》得到观众的认可,首先在于导演在诠释经典作品过程中的实验、创新的整体艺术构思。该剧的创新,不是那种“无知者无畏”的“敢想敢干”,抡起“板斧”对经典作品的任意肢解与大拆大卸,随便地塞进自己的“私货”,以示其“新”,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手法对经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展示一种新的思考,实现舞台创作新的跨越,呈现舞台演出的新风貌。该剧的演出完全打破了原本《雷雨》的叙事结构,删掉了鲁贵,调整了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在剧中的分量,重点突出周冲、四凤、周萍和繁漪的戏。减少叙事,突出人物心理矛盾与心灵的碰撞,在描写人的孤寂、隔膜与生命的尴尬与无奈中,展开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隐秘的探寻,体现着曹禺的创作初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生活在狭的笼里面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又是“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其次,该剧的舞台形式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导演大胆地使用歌队,用打击乐伴奏。演员们既要跳进跳出地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还要作为“歌队”的一员完成打击乐的操作,配合戏的演出。导演把鼓声、锣声、铃声、梆子声等,恰切地运用到人物的台词中去,揭示人物的心理动作——兴奋、欢快、惊异、苦闷与伤感,达到语言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以此来刻画人物,揭示其性格特征。在这里,鼓声作为这个戏的灵魂贯穿始终,它不仅烘托场上气氛,也是把握整个演出节奏的总指挥。该剧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作者以新颖的舞台创作实践了艺术层面的创新,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与诗意性的表达,再现了经典的精髓。

在这方面,《黄粱一梦》的舞台呈现也很完整、新颖。《找鸟》的形式有创新性,但内容方面的表达却梳理得不够清晰。

本次展演剧目在题材选择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年轻人的创作占了主流,他们细心地观察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在描写普通人生活过程中揭示社会矛盾,在追求趣味性的过程中展示普通人的精神追求,把对生活的思考提升到艺术的层面。

《向上走,向下走》描写社区年轻的保安和小保姆的生活与爱情。编剧、导演及演员都是年轻人。该剧一经在舞台上出现就受到观众的喜欢,市场效益一直很好。《建家小业》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揭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亲情之间的矛盾,以小见大,小舞台承载了大思考。《招租启示》也是年轻人的创作,描写北漂人的追求与困惑、自私与爱心,自然、清新,令人感动。《女人初老》写白领阶层的婚恋,渴望爱情与过分的自我保护情感,造成了与他人沟通的困难,在困惑中她们也在渐渐地反思。《妄谈与疯话》用三个故事揭开青年男女的爱情疤痕,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痛处,促使他们“回望”自己成长的历程,检视自己内心所受到的伤痛以及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使他们在困惑中逐渐地成熟起来。《选民老冤蛋》通过描写农村选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出民主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塑造了一个性格软弱、胆小怕事的老冤蛋的艺术形象及其在现实中转变、成长的过程,舞台演出非常鲜活。

还有一些注重探讨人们心灵的作品,如《解药》,该剧的一大亮点,是编剧敢于面对今天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事关人生、家庭、婚姻的棘手问题。以“深挖一口井”的毅力,去追问人生,叩问灵魂,解读病因,寻找“解药”,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而《打不开的门》和《惹尘埃》则试图打开人们长期封闭的心灵之门,清除心底积淀的垃圾,力求轻松、自然地与人交流,友好相处,在相互信任的情境中快乐地生活,增强自信力,提升人格力量。

这些戏从社会生活小事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生活,揭示人们的亲情矛盾与情感困惑,舞台上展现的似乎就是发生在观众身边的事,让他们看了感到亲切,使他们在获得艺术愉悦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去思考一些问题。

原创作品文化底蕴的不足、对生活理解的表面化,舞台技术与表演技巧的欠缺是这次展演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借火“煮”肉,在交流中借鉴,在借鉴中提高。本次小剧场戏剧展演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创作上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其一是,原创剧目的文化底蕴不足,对生活理解的表面化,使作品失去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流于肤浅。因此,提高剧本创作的文学性就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从这个意义说,本次展演选出的几部外国剧目如《纪念碑》《雾都孤儿》《临时居所》和《贵妇还乡》,就具有一种学习与借鉴的作用。其二,缺乏生活细节的描写,使作品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实事求是地说,创作者们不是不努力,可为什么有的作品没有达到感人的效果?除对生活认识肤浅外,作品缺少对细节的深刻描写,也使作品缺少了感人的趣味。看《Hi,米克》就有突出的感觉。这个戏没有宏大的主题和史诗般的叙事,写的全是生活小事,父女之情、夫妻之爱,还有人与动物(一条狗)的关系,每一件事观众都不陌生。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纯情的表演,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诠释,显示出一种真实的情感力量,令观众心动。《彼岸》的演出也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一群追逐梦想的北漂人,租住在“彼岸公寓”,房主袁浩天暗暗地帮助着这些年轻的“追梦”人,宁愿少挣钱也不愿意赶走他们。他的宽宏与为他人奉献的真诚,不仅感动了剧中人,也让观众在浮躁中看到了一种淡定,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芒。全剧像散文一样地叙说着每一个人生故事,温馨且亲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在有些人时时处处用金钱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之时,袁浩天的选择便显得难能可贵。

小剧场戏剧不仅要提升原创作品的文学内涵,在舞台技术与表演技巧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在创新意识指导下的小剧场创作,才能体现小剧场戏剧的品格,才可能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实验版《雷雨》是如此,《向上走,向下走》《彼岸》等作品的舞台演出也明显地有别于传统的话剧演出方法而以新的形式出现,从而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欢。在这方面,本次展演的京剧《浮生六记》和吕剧《选民老冤蛋》可谓对话剧演出的一种示范和借鉴。相比较便可看出,戏曲演员对表演技巧的追求,台词的功底,表演的细腻与精准,表演技巧与人物情感的契合,都是话剧演员所欠缺且应该努力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