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第6版)
王丹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部戏给我们多方面启示,贵州品牌、地域文化的开掘和抗日题材剧形成一种有机整合。
小切口、小故事,一条路、一座桥,在敌后,也是最前线的反衬中,走出了抗日题材开发的新路径。真山、真水、真群众演员,在创作中呈现出的审美的质感和我们在基地、摄影棚呈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多方面的整合使这部戏有了新的面貌、感染力和吸引力,并在抗战胜利7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访美的时间点上,这是一部重要的力作。这部戏对爱国主义有新的诠释,运用多种手法,创造独特的视听效果,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奉献出有品质、有地标效应、有路径经验总结的、丰富多彩的作品,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果。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艺评论家)就影视剧来看,《二十四道拐》确实是很特殊的一部作品。这部片子从题材到主题,形式和风格有一种很特别的样式,再现了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部分。用非常独特的视角弘扬了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它所创造的不俗的收视率也证明了它受到观众欢迎的程度。
这部片子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我们贵州电视剧创作以欧阳黔森同志为中心的团队,这一路走来,从地域文化出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弘扬主流价值观,拍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使《二十四道拐》形成了一个品牌。这部电视剧精彩表现了贵州抗战、西南抗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填补了整个中国抗日战争艺术创作的地域空白,为全民族抗战和国际合作抗战又增加了非常精彩的一笔。在贵州晴隆这么一个小地方写出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中美各个层次、各种方式的合作,这在今年的抗战剧中还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展现抗战合作精神,把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写成一个整体。在剧情中,所有的重大矛盾冲突全部是围绕着护路和保桥展开,国内没有一个片子是以这样的角度切入的。整个围绕一个拐、一座桥来做文章,内容丰富,使这部片子新鲜生动地展示了历史内容。通过二十四道拐和保桥的抗战,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
武桂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如果把整个抗日战争比做一个大全景,我认为这部戏是在全景下的特写镜头,聚焦在一条路、一座桥、一个区域。这个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剧中人物都能立得起来,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形象非常丰满。这个戏特技效果做得非常好,空战特技达到了非常逼真的效果,很震撼,很过瘾,这是创作人员在制作方面追求精品的一个思想动力,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辛苦,体现了对艺术的负责、严谨的创作态度,这是值得敬佩的。
立意新打造国际视野
悬念足深化艺术内涵
《二十四道拐》通过保障抗战后勤运输的视角,再现了抗战的悲壮、英烈。在剧情上,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与日寇的斗争展开,悬念一环紧扣一环,深化了该剧的艺术内涵。
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过去的影视作品通常都是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惟独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后勤运输,实际战争中后勤是极为重要的。这部剧有目前少有的国际视野,美军直接加入战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在这个剧里有比较真实的表现。
这部剧在叙事上有两个比较。首先,前两集交代了二十四道拐为什么会成为主要争夺之地,并迅速揭示了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揭示了梅松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说明地下党员在这么一个生命线上起的关键作用,要是没有这么一个关键作用,那这部戏就没有这个高度了。开局前两集写得很成功。其次就是梅松和军统苟延康的冲突对比,苟延康关心的是地下党有没有潜入进来,而梅松则坚决维护抗日统一战线,这个对比也很有意义。这部剧从头到尾贯穿悬念,观众知道每个角色的真实身份,而主角却不知道他的对手是谁,让观众始终关心梅松的命运,关心桥和路的命运。最后,数字技术给全剧带来了亮点。数字影像和实体影像比较完美的结合,构成了这部盛筵。飞机轰炸、汽车、道路和悬崖等在数字影像和实体结合之后,在屏幕上构成了二十四道拐的真实影像感,再现和重构了这条运输大动脉的生命线和大血管的意义,重现了70年前二十四道拐上的雄伟奇观。这种技术重构的不仅是叙事空间,更体现出其美学空间。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军事文艺理论评论家)《二十四道拐》比较扎实、生活化,没有神笔,展现的是悬念的力量。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谍战类型的战争题材电视剧,这部剧的悬念艺术是一个突出特色,这也是从第一集开始就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原因。二十四道拐的故事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悬念性,这是一种广义悬念、总体悬念,它寻求的是对一个事件过程的终极答案,并且通向创作主旨。而这部剧中还有狭义悬念,观众已经知道剧情和秘密,剧中人还不知道,于是不能不为之担心,悬念随之产生。《二十四道拐》编织了密实的情节网络,在总体悬念下,编导以饱和悬念手法,实现悬念的引进,产生大量情节悬念。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悬念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物性格塑造。剧中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日本间谍王雅琴的形象,同时塑造了越挫越勇的梅松形象,强强对手戏悬念丛生,贯穿始终,正所谓棋逢对手。这些悬念性格,让观众担心随时可能发生不测,十分揪心。还有悬念的情感因素,梅家大儿子工程师梅山被王雅琴表面的温柔和美貌迷惑,对她产生好感,甚至萌生情愫,悬念构成。王雅琴利用梅山的孝心,胁迫梅山上山,悬念加深。再一个敌人内部也有性格冲突造成悬念。这些悬念调动观众的紧张感,从不同方面推动情节发展,使观众获得了丰满的观赏愉悦。最后《二十四道拐》的悬念艺术做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从根本上说因为创作是从生活中来的,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生活的逻辑。
张德祥(《当代电视》主编)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来涌现了大量抗战题材作品,艺术作品背负了一个重要使命,展示中国人民如何英勇抗战,这在《二十四道拐》中表达充分。此外,这个作品颇具传奇性。王雅琴这个女间谍的角色是虚构的,一方面她是美艳的,另一方面,她所承载的使命是非常恶毒的,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个主体身上,把她和梅松制造出美女和英雄的对决,邪恶与正义的对决,增加了该剧的艺术性和悬念感。这种强烈对比才能在思想主题上有提高、有深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国产剧应加快走出国门
精品戏促进地方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该剧内容丰富,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又有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矛盾,既有中日之间的敌我关系,又有中美之间的美好友谊,让观众看到这段历史不仅是贵州的抗战历史,也是世界的抗战史。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二十四道拐》不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历史的印迹,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向、一种意境,它就是要告诉人们缅怀历史,要懂得历史是曲线发展的,但又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发展的,它是曲折的螺旋式的上升发展。之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意向、意境的片名,是为了今年我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要站在一个新的时代的高度、人类的高度,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的高度,告诉人们要珍惜和平,要重视历史经验。要坚守地方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地方党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指导下,努力实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是有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正确态度的原则问题。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历史发言,让史实讲话,中美两国曾经是反法西斯同盟,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所以我也认为这部作品应该放到美国去播,实际上是在为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揭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预热,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主张用诚实劳动开创美好生活,主张知恩图报、讲仁爱、崇正义、主诚信、倡和合、求大同。这部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创作的根源是历史的真实,通过这部剧感悟并了解那段历史,然后从这真实出发进行创作,并且借鉴谍战剧的创作手法,但是消化到讲清楚中国故事的整个创作思维当中去,不是单纯的模仿。我们今天抗战题材创作是在70年之后的反思,那就更应该丰富多彩,更应该有独特的思想发现和审美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向《二十四道拐》表示敬意。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二十四道拐》对地域文化、地理资源用得很好,挖掘地域文化,讲好主旋律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方面,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样本。这部作品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信念的历史诠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之所在。通过作品可以看到,这段历史不仅是贵州的抗战史,也是世界的抗战史。作品用血与火的事实,让我们看到反法西斯战争战场上胜利来之不易的图景。这段历史鲜为人知,今天用艺术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其实也是重新发现和复活了一段历史。长期以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十四道拐在贵州,这个作品还原重现了很重要的历史事实,所以它有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为人们了解贵州又提供了一个事实基点。这部作品将有益于世界和平事业的维护和发展。它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很好的艺术传播效果。这部戏以巧妙的讲述方式,形象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时期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对国共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把握和拿捏比较有分寸感,弘扬主旋律,喜闻乐见,具有很优异的艺术品质。
陈芳(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二十四道拐》第一次从国际视野展现了二战期间,偏居中国黔西南大山里的一段公路传奇和守桥历史,谱写了一段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和一段感人肺腑的国际友情,开创了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一个新的表现领域。这部电视剧有恢复国家记忆、重现抗战史实的重要作用。它填补了抗战题材在创作上的空白,开创了抗战题材影视剧表现的新的领域,视角非常独特,题材非常新鲜。在叙事上,这部剧是站在更高的国际视野上,在具体的戏剧结构和情节的设置上,赋予了人物和情节更多内涵。编剧的创作是秉承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以二十四道拐公路的奇观和守桥的传奇为切入点,将战争剧的惨烈、谍战剧的烧脑、家族剧的恩怨、土匪剧的江湖规则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风情风貌等众多元素有机融合,巧妙编织出一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二十四道拐的雄奇险峻,还把贵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展现进来,这也是这部电视剧一个很大的特点。相信随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贵州的旅游经济将被带动,特别是造访二十四道拐的人会越来越多。
易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首先,这部剧小故事大史实,视角独特。从抗战大后方保护抗战大动脉的角度,把我党倡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写得淋漓尽致,值得回味。其次,这部剧对本土文化进行了非常好的发掘,是综合收益非常大的剧。我相信这部剧的热播会让二十四道拐等地成为旅游热点。这部剧也很巧妙地把抗战中的贵州名人进行了介绍,对贵州浓郁的山歌表现得非常到位,这些对贵州的本土文化都有很好的宣传。这部剧的播出时机非常好,恰逢习总书记去美国访问,本剧在展示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同时,表现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军对中国的支持,很有现实意义。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傅思说,美国华盛顿有一个二战纪念馆,里面有一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他们搞仪式,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都要向这个照片敬礼。在美国人眼里,二十四道拐是二战胜利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