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夏,袁宏道在湖北荆州沙市遽然而逝,《袁宏道传》应该告之结束,但如书中所载,有关袁宏道的故事其实远没有终结。中郎阳寿虽短,爱好却极为广泛,他的性灵文学开创以来,在整个汉文化圈都没有断流,这也是我如实写下袁宏道的诗文及理论在日本、朝鲜传播情况的原因。
另外,论及袁宏道家族,还有一个课题需要开拓和发掘:在此,我仍需要强调袁宏道的子嗣研究。袁宏道殁后,三袁后代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袁宏道的子嗣们从文坛转向南明政坛,除了乡人王夫之著录有《袁彭年传》,黄宗羲也曾多次记载袁宏道次子袁彭年的事迹,然而,后世对袁宏道的子嗣们关注度并不高,亟须深入研究。
袁姓在明代时是一个大姓,袁姓在明朝晚期更是大放异彩,从稍显和平的万历早中期,到后来内乱和边防严峻的天启、崇祯年间,相继涌现出“文三袁”和“武三袁”。“文三袁”是指本书的传主袁宏道及其大哥袁宗道、三弟袁中道,“武三袁”分别是指袁可立、袁崇焕、袁应泰。
明末是一个纷争战乱的年代,袁宏道是纯粹的文学家,但绝对不是“空头文学家”,本书详细记载了他文学之外对于政治的参与和关注。笔者尤其感兴趣的是袁宏道早年在苏州吴县任县令时说的一句警语:“弟尝谓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相聚不久,二败兴也。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袁宏道把“破国亡家”的考量置于首位,他的身边并不缺少武职朋友,他也写过赞叹戍边将领的诗文,因此受到清廷封禁。文士尚且如此,武人更无须说了。需要指明的是,“武三袁”都是文进士出身,不同于武举出身的将军们,这验证了晚明文人仍有强烈的报国之心,“武三袁”中除袁可立外,其余二人命运非常惨烈。
我在本书中对中郎先生的描绘,也是将他放入社会综合的“网”中谈及的。本人在书中强调过,无论是纯粹的文学还是政治,任何一面都无法完全还原,只有综合地讲述这些有机部分,才能得出一个全面的袁中郎。
中郎生前文学地位显耀,后世在潮流和落魄中沉浮。清代中期,以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袁枚等人承前启后,对于性灵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重要而且及时的作用;民国初期,性灵文学又对现代文学形成很大影响,周作人、胡适之、任访秋、郁达夫等人对中郎的重新发掘,兴起小品文热,一时,公安文学蔚然成风,大批学者名家都在研究袁中郎。当时,这股风气夹杂在政治与社会形态的诸多影响下,赞赏与批判不一,后来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发生转变,偃旗息鼓。新中国成立后长达30余年,袁宏道研究成为一片空白,直到新时期的1981年,钱伯城先生出版《袁宏道集笺校》才彻底打开局面,钱笺大大促进了袁宏道研究,产生了一大批专门研究袁宏道的学问家。
然而,对于袁中郎应有的文学地位来说,他又明显寂寞,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始终没有站到应有的地位和高度。这几乎是性灵文学的命运。自从钟嵘提出“性灵”思想千年来,性灵思想在文学史中始终不温不火,直到袁宏道才有真正的喷发,因为袁宏道疾逝,又急剧落幕。但是,性灵文学没有消亡,像波浪一样间接地出现在中国文学和文人中间,待有足够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条件支持,必然喷发,放在历史长轴上看确实如此,因此,袁宏道又是幸运的。对于袁宏道来说,他的故乡公安县文风昌盛,文脉不断,而且非常重视“三袁”文化,令人由衷高兴。
我于2013年元月开始《袁宏道传》的写作任务,关注和研究明朝文人始于2006年。写作袁宏道传的数年间,本人坚持小说创作的同时,书写了一系列与明代文人相关的史学论文,今后将持续研究明代文化、宗教、工艺美术等课题,《袁宏道传》就是这样一部人物传记和文人史方面的著作。此书有幸入选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专辑丛书,本人作为年轻学子,感觉非常荣幸,诚惶诚恐之际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站在历史责任感上书写袁宏道和万历时期的文人们,将袁宏道作为文人群像的代表放入时代中去研究和书写;鉴于袁宏道传记已有数部面世,此部书籍务必采用严谨的史学资料考证,以史叙文,以情补史。书写的过程很是漫长,也让我忐忑不已,因此本书付梓,也期待借此抛砖引玉,希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攻瑕指失,对你们的指教和批评,本人先表示感谢。
2014年,是袁宏道逝世404年,我前往袁宏道的故乡公安县考察。那时正值8月,炎炎酷暑,我从湖南出发,从长沙过淼淼洞庭到武汉,然后路经天门、潜江,窗外尽是一派碧绿的农田,广袤的江汉平原极其静谧安详,我被田园风光完全吸引,思考当年袁宏道离家的路线,当到达江北的荆州府,在巍峨的荆州城墙下,我又想起当年他写下的荆州城墙修复记。
那年夏天,我在公安县度过了愉快的10天,查核到大量与袁宏道相关的文史资料,多次和当地热心“三袁”研究的作者展开座谈。当我们和公安县文联一行前往袁宏道的故乡长安里,到达袁宗道、袁中道的合葬陵园,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我坚定了信心:用史料之笔完整地“雕塑”袁宏道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此前经历数年的资料搜集,回家的那夜,袁中郎的形象在此了然。
(摘自《性灵山月——袁宏道传》,叶临之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