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云南: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 □杨海涛 2019年07月26日 来源:文艺报

云南有26个民族,他们交错聚居于这块山峰耸峙、江流奔腾、大小坝子星罗棋布的红土高原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总体格局。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文化土壤中,云南各民族神话得以存在、流传和发展。可以说,世界上主要的神话类型都可以在云南各民族神话中找到实例,而且云南各民族神话还保留着它们特有的古朴性、完整性,并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云南各民族神话的发展过程较复杂,很多作品都在民间以散文体形式流传,但同时也有大量作品融入到后期的长篇韵文创世史诗之中,傣族、纳西族、彝族的神话甚至还被收录到民族传统典籍里。云南许多民族的散文体形式神话总是与韵文体的创世史诗并行不悖。只是前者主要在民间流传,篇幅相对较短,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讲述;后者却成为整部创世史诗中的重要部分,多由祭司和歌手在较庄重的场合演唱。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云南卷》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原则,结合云南各民族神话作品实际进行选编。本卷选编阿昌族、白族、布朗族等23个民族300余篇神话作品。主要选自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故事家、民间文学研究者采录的,尚未发表的民间文学资料;1984年以来全省民间文学普查中直接采录于民间,各县编辑的尚未发表的县卷资料本;少数作品选自20世纪50年代云南开展的3次民间文学调查工作中采录的资料;为保持云南各民族神话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还有部分选自1983年以来出版的各类民间故事集。

云南各民族神话按内容划分主要包括:诸神神话、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4类。

在云南民族众多的诸神神话中,主人公多以男性为主,如纳西族的丁巴什罗、崇热丽恩等,都显示着男性创造天地、战胜艰险、造福人类的伟力。我们从这些神话中,可以认识到云南各个民族在阶级社会前的神人英雄时代的历史,这是一个从蒙昧初开到文化创造和早期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漫长历程。诸神神话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古代英雄的创业史。这个时期,云南各民族的认识方向逐渐从自然转向自身,即从认识自然、审视自然不断上升到认识他们自身,所以诸神神话中有明显的人类自身认识和自身审美的特点。

而云南文化英雄神话中的诸神,多是神武超群、德智不凡的半神半人,有些甚至是神的后代。他们的行动和力量使某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或精神文化得以初创与发展,为氏族、部落带来了福祉。如“取火”英雄,“找谷种”英雄,还有那些为人间除妖灭害,给人们带来太平的如普米族“冲格萨”、藏族“格萨尔”式的英雄们。在此类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性英雄意识逐步由集体意识向个体意识渐进,由纯属自然幻想意识向人世社会发展意识渐进。这种由意识渐进到行为产生的神性英雄,以拉祜族神话《札努札别》为代表。札努札别突破传统观念,他责备不劳动而享受祭礼的天神厄莎,并破天荒地说出了人与工具结合才能创造财富的客观真理。札努札别得罪了天神,惨遭陷害而死。这则神话使我们看到古代初民对神的敬畏与叛逆。这一类英雄虽不是胜利者,却是古代为发现并捍卫真理而死的英雄。

云南少数民族开天辟地神话丰富,如彝族《开天辟地》、白族《开天辟地》、哈尼族《神话的古今》等都是重点讲述开天辟地过程的神话。云南各民族开天辟地神话按内容可分为变化生成说、神造天地说两大类。而在神造开天辟地的神话中,不只是形象地解释了天地形成的过程,还生动地展现了云南各民族在神话产生与发展时期的劳动情形和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充分肯定了劳动创造的丰功伟绩。

人类起源神话主要讲述人类为何产生,以及解释氏族、部落起源以及人类的重新繁衍。白族有《氏族来源》,布朗族有《削木成人》《帕雅英、帕雅捧、帕雅天造人》,独龙族有《雪山之神》等。这些神话除了极少部分认为人是由某种物质变成的外,绝大部分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

神造人的起源神话在云南许多民族中流传较多,把神造人的过程完全描写成凡人的行动,其中充满了挫折和失败,艰辛和痛苦,显得悲壮而崇高。这种造人的描述并没有多少神的威力,而是靠各个民族自身的智慧和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精神。神造人的神话,虽然没有能够揭示人类起源的真实原因,但它们并没有贬低人类的地位和价值,相反,它们像一面镜子,让各民族看到了自己生命发展历程的艰辛和神圣,让人们更加珍视生命。

云南文化起源于神话,以取火、用火、谷物获取与种植、房屋建筑和文字的发明为主要内容,如阿昌族《盐婆桑姑尼》、傣族《贝叶信》《谷魂奶奶》、德昂族《谷种起源》等。云南各民族取火神话各式各样,反映了人们对火的一种深沉渴望。而在云南众多稻谷起源神话中,大多说谷种来自天上,把谷种视为神圣之物,神赐之物。拉祜族《卡腊节的传说》中讲述谷种来源却与众不同,它讲的是,一位叫卡腊的猎人从鸟雀啄食草籽的观察中受启发而得来了植物的种籽。种籽来源从神坛走回人间,说明人类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神话隐约地向我们揭示出人类文明逐步告别童年的过程。农业的兴起与发达,使原始人有了更好的生活保障,因此,他们把早期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人视为神人。拉祜族苦聪人还有一个祭祀卡腊的节日,叫“卡腊节”。

在对文字起源的探索中,云南各民族的神话里,除了归之于天,归之于神外,也有归之于人。只不过这个不是一般的人,是各民族具有一定神性的文化英雄。比如汉族历史上传说的伏羲、女娲、黄帝等人就是这种类型的文化英雄。云南神话中彝族有两兄妹,哥哥叫阿苏拉吉,妹妹叫阿格。他们一同上山放羊,在神鸟的启发下,创造了彝文。在纳西族的神话中,他们认为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是其教祖丁巴什罗创造的。

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地域构成的原因,云南各民族神话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整合;二是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歌诗乐舞的审美活动。有学者称云南为“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确实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