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辛酸之旅,两个欢喜冤家,从水火不容到“父子”情深,有嬉笑怒骂,更有静默温情。这是由芦苇监制、白志强执导的电影《拨浪鼓咚咚响》所讲述的故事。近日,该片在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亚洲新人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饰演毛豆小孩的本色表演情真意切,据导演白志强讲只培训了小孩一周时间,有此表现实属不易。
清涧在榆林东南部,位于无定河下游,那里沟壑丛林,是白志强的家乡,那里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歌、剪纸、果馅、煎饼一应俱全,独特的地域习俗和传统观念为影片打下了坚实基础。《拨浪鼓咚咚响》对准这片土地上的行路者,毛豆在山巅奔跑,或是在山谷里欢笑。历代传唱的道情,在片中的舞台上说唱欢跳。那里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只得艰难生存。影片既有无奈的叹息,也有欣喜愉悦的调子,原生态气息迎面扑来,呈现出独具风味的美学意蕴。
影片中的庙会不仅供人们自娱自乐,也团结凝聚着百姓,烧香磕头让人身心安宁。导演白志强拥抱苍凉萧瑟的陕北大地,不是俯视,而是仰视苍生,将这些小人物的内心成长有意放大,对其情感体验进行艺术化表达。影片运用蒙太奇手法,将苟仁儿子的死亡和毛豆的天真活泼重叠在一起。影片里苟仁向众人求情,伸出无助的双手,却只得到冷漠的反馈,无人理会。
相反,底层间的相互温暖令人动容。小偷召来团伙砸了苟仁的车,流氓群打卖货郎,苟仁心疼地给小孩消毒。狗眼看人低的售楼客服,笑话苟仁无钱购房。被误认为毛厚的人讲出实情,苟仁带毛豆住进酒店总统间,给毛豆洗浴剪发,没享过福的农村娃毛豆,穿上了城里娃的衣裳,“你爸认不得毛豆了。”看着烟花毛豆哭了,苟仁将自己的积蓄都给了毛豆,将拨浪鼓也给了毛豆,拨浪鼓象征意味自此彰显,那就是对亲情深切的呼唤。究竟孩子的未来在何处?哪里才是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的爱的彼岸?影片没有止步于对故事的简单呈现,而是对孩子的命运表现出更多担忧。白志强较好地诠释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还有富有和贫穷对人性的复杂考验。
回顾白志强的创作道路,一路充满坎坷艰辛,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变的是白志强对脚下这块拥有厚重历史的陕北大地的珍视。(鲁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