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红色起点”丛书重温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确实必要且重要。《铿锵序曲》这部作品记录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和发展过程。实事求是地说,在谈到上海的红色历史时,我们可能更多地想到中共一大、二大,想到“左联”、龙华,除了专门的研究者外,普通读者恐怕很少注意到劳动组合书记部。而《铿锵序曲》一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起笔,叙述了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语境,和成立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工运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劳动周刊》创刊、香港海员大罢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等,不仅阐明了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国工运史上的贡献,也凸显了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摇篮和工人运动发祥地的重要地位。
《铿锵序曲》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了很大功夫,对这些资料的运用也颇具匠心。作者紧扣劳动组合书记部对20年代工人运动的领导、组织作用,将丰富的史实穿插其中。劳动组合书记部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作者以邓中夏、李启汉这两位主要领导者的活动为中心,串联起劳动组合书记部从成立到组织工人运动的整个过程,既有相对严谨的历史资料,又有文学性较强的逸闻轶事,呈现了早期工运的生动面貌,有一定的“温度”。作者在塑造工运领袖的形象时,着力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映衬出共产党人自我牺牲的崇高。纪实文学要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要“讲真话”,纪实文学本身也是文学,同样应具有审美向度。在这一点上,《铿锵序曲》没有堆砌材料,对细节描述比较细致、生动,是颇为可取的。但是,作者在处理事件和细节的时候显得比较克制、拘束,如果能够对重点人物和历史细节进行深入加工,可能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