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的国家叙事” 首届何建明文学创作学术会在京举行 2021年04月28日 来源:文艺报

本报讯(记者 王觅) 40多年来,作家何建明一直活跃在文学创作第一线,推出了一大批记录时代、影响广泛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特别是其关于“国家叙事”的写作范式,为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有益实践和可贵探索。2020年12月,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在沪正式成立,在开展学术研究、培养文学力量、组织创作活动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为更好地探讨和研究何建明文学创作的学术意义,4月25日,由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主办的“新时代的国家叙事——首届何建明文学创作学术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李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理论家、作家、学者等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院长何向阳主持。

何建明的作品之多、站位之高、影响力之大,在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中是罕见的。张平表示,作为长期致力于当代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水平和速度、数量和质量令人惊叹,其读者群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令人惊叹,其作品文学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持续激情和投入同样令人惊叹,值得广大报告文学作家学习。何向阳谈到,近年来,何建明创作出几十部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数量之大、题材之广泛、改编影视作品之多以及在创作上所积累的成功实践经验,对整个中国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晓原认为,何建明在报告文学高质量写作的核心问题上做出了示范,同时在选择好题材的基础上,较好地把握了“国家叙事的审美”,并在此过程中自觉追求精心的艺术创造。

进入新时代,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评论家张陵看来,何建明的许多优秀作品堪称中国报告文学颇具分量的“压舱石”,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聚焦新发展理念、扶贫攻坚、改革开放、革命历史等丰富题材。近年来,他以一种惊人的拼搏精神创作了大量作品,用文学的特有优势敏锐捕捉到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信息,生动地报告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深刻地反映中国人民新的生活创造的生动实践。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说,何建明擅长以形象的文学描写,收放自如地为抽象的宏大概念注入灵魂,让主题出版物变得有血有肉、有信息量,从而可读、耐读。

当今报告文学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报告文学创作迫切需要从火热现实和革命历史中寻找题材、汲取力量。何建明始终秉持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与初心,行走于辽阔大地,深入挖掘革命历史资源,热情彰显“国之大者”,积极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面对重大事件,中国作家没有缺席。何建明用深入一线的扎实采访和在场的书写,告诉我们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其真实性。他的作品注重时代的主脉,写出了时代的体感和温度,是“活的生命”。

何建明的许多代表作品在创作艺术上都呈现出创新意识和追求新境界的特征。学者常晓军注意到,何建明倾心坚守的“国家叙事”文体,不是一种简单的书写,而是一种精神深处的表达,他结合自己对当下形势的研判,尝试着不同的创作方法,细致入微地讲述着中国故事。加之“国家叙述”的审美意象、人性观照和文化魅力,使得他的作品同时具备了语言快感、故事快感和真实的现场感,努力在精神的抵达中彰显国运大气象。青年作家丁晓平、纪红建表示,研究中国报告文学的目的,就是要秉持学术上的正义、伦理上的良知、文学上的价值,来重塑和建立中国文学的“国家叙事”。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及成果,正是这样一个可以研究和探讨“国家叙事”的重要样本,为中国文学的“国家叙事”提供了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学者沈文慧认为,“上海书写”是何建明“国家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创获,他跳出传统“上海书写”的模式和套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重塑新时代上海的城市文化属性和精神品格,以壮丽的史诗书写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国梦为什么一定能实现。

杨扬、郝振省、王学海等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围绕何建明的“国家叙事”各抒己见。大家表示,“国家叙事”既是一个文学概念,也是何建明个人创作的主要特点,这一概念在他数十年的创作中具有成熟的特征与形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对研究何建明的文学创作、进而推动当代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积极现实意义。

何建明对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谈及多年的创作心得,他坦言,一个宏伟的叙述、宏大的题材最好能够沉淀很长时间,但有时候恰恰需要迅速作出决定并书写出来。中国的报告文学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除创作实践外,及时深入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十分重要。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报告文学能早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会上同期举行了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聘任仪式。在去年研究院成立时,梁鸿鹰、白烨、章剑华、贺绍俊、张陵、杨扬、李朝全、王晖、沈文慧等被聘任为研究院首批高级研究员。此次,陈崎嵘、施战军、郝振省、孟繁华、胡平、王必胜、黄宾堂、彭程、张志强、王学海、常晓军、谭智勇等被新聘任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参加会议的还有李一鸣、艾克拜尔·米吉提、叶延滨、周大新、黄传会、关仁山、杨晓升、孙德全、李朝全、陈亚军、郭海良、张子影、马娜、傅逸尘、孔平、袁志敏、刘浏、何华、田军、宋天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