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黄河文化在今天的中国能够成为母亲河的意象,其原因来源于20世纪近代史,它的被产生、被塑造恰恰表明艺术是可以介入时代精神的重要材料。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黄河文化的话语、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历史的活跃性。黄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往往会与政治的治理发生关系,黄河的灾难性、黄河的治理难往往会构建出独特的意义与内涵。20世纪之前,黄河在我们文化中虽然很重要,但重要的程度和方式与20世纪之后不一样。发生这样的变化正是因为艺术的介入。尤其通过20世纪上半叶黄河考古材料的新发现,构建出了其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源流关系。这种源流关系持续至今。黄河作为文化符号,因为考古等诸多原因成为重要的母亲河的基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