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报刊网络中,中短篇小说数量众多,优质作品同样不少,为了将它们推介给广大读者,中国作家网特推出“短评中短篇”栏目。每月一期,以音视频形式线上连接,听专家学者分享各自阅读并喜欢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本期5位推介人为马兵、黄德海、徐刚、聂梦、郭冰茹。 ——编 者
推介人:马兵
马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与新世纪文学热点的教学和研究。著有《通向“异”的行旅》《故事,重新开始了》《北村论》等,曾获泰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等。
推介作品:留待《地平线》,《芙蓉》2021年第4期
留待是一位特别讲究叙事控制的小说家,也是依然坚持先锋文学观念的小说家。小说围绕一个可以返回过去、改变人生的时空穿梭机,聚集起几个各自遭遇情感困顿的男女,在他们改变人生的追索里,一点一点暴露了各自人生的隐痛和隐衷。然而当读者急于知道他们是否可以回到过去实现生命的转机时,会蓦地发现也许这一切都是一场叙事的把戏。元小说是先锋文学重要的叙事技巧,也是一种叙事观念,《地平线》借鉴元小说的手法,但又始终在一个重叠的故事框架中展开,显示出迷人的叙事魅力。
推介人:黄德海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世间文章》《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等专著。
推介作品:徐建宏《蓝舟》,《江南》2021年第4期
小说从一个人的携款出逃落笔,牵连起每个借款人一地鸡毛的生活,让他们原本相安无事的隐私渐次浮出水面,他们与长辈之间、子女之间以及夫妻之间的困窘,也因此而明显。不过,在这样的窘迫中,人们也没有完全被压垮,而是慢慢用各种方式来缝补这千疮百孔的生活,展现出自己虽经波折却难以泯除的善良与同情之心,重新拼凑出一个可堪忍受的日常。也正是在这样的困窘与挣扎之中,映照出现实丰富复杂的生态,让小说本身显得生机勃勃。
推介人:徐刚
徐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及理论批评研究,著有《小说如何切入现实》《虚构的仪式》《想像城市的方法》等专著。
推介作品:焦冲《孤岛》,《长城》2021年第9期
在我看来,“孤岛”首先是一片令人“沉缅”的忘忧之地。但问题在于,当文明的曙光重新降临时,蛮荒的小岛将不再是忘忧之地,世界短暂的“休止”将宣告结束。小说人物意外地获得了一种重新审视与反思自我的契机: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一过?因此,这座人心的荒岛,其实又是一片沉思之地。小说其实始终贯穿着对于人的局限的反思。焦冲希望每一个执着的人,都能顺利走出自我的局限,向着更完满的人格迈进。与此同时,我也情愿将这理解为焦冲对于写作的自我期许:破除执念,向着更开阔、更通透的写作进取。
推介人:聂梦
聂梦,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等学术批评阵地发表论文多篇,著有评论集《小说的年轮》。
推介作品:班宇《气象》,《作家》2021年第9期
班宇之所以选用“气象”这个词来涵盖他这篇又真诚又诡谲的小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和他的小说人物一样,做一名勘察员,穿过层层大雾的遮蔽,透过那些不可预知、无法破译的突发情况,去勘察一段历史,勘察一个已经逝去、但至今仍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施以巨大影响的时代的精神气象。
推介人:郭冰茹
郭冰茹,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
推介作品:马金莲《牛蹄窝纪事》,《作品》2021年第9期
小说带给我一种淡淡的温暖的触动。作者把一个扶贫干部的下乡经历谱写成个人与环境,或者说人与自我和解的故事。小说中那份对生活的耐心和韧性正是已经习惯了忙碌、变得越来越浮躁的我们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