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白山黑水铸英魂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抗联分卷》踏查随想 2024年01月26日 来源:文艺报

□耿 柳

2023年10月末及2024年1月初,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相关专家先后到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学术考察,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白家堡惨案纪念地、通化抗日英雄林、八女与战友露营地遗址、汤原烈士陵园等地缅怀致敬英雄,重走抗联路,聆听抗联英雄残酷的斗争故事,痛彻肺腑,震撼心灵。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东北抗联将士以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守卫我们的家园。正如《精神的力量:46种精神引领百年大党之路》一书中描述的东北抗联:“白山黑水育英雄,一抔热土一抔魂。”

抗联传说是百姓铭刻于心的家园记忆。在东北地区流传着许多抗联传说,从抗联英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到普通百姓坚定的抗日信心与决心。正所谓无奇不传,传中见智,智里藏志,志之不移。1940年冬,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日本人残忍地在辉南各县轮番悬示杨司令的遗颅,他们想以此证明,东北民众的精神意志已经被他们摧毁,想让老百姓放弃抵抗。可老百姓说,这头颅是假的,杨司令早就化作大鹏鸟飞走了!在广大民众心中,杨靖宇已经幻化成民间传说中不死不灭的神话人物,“洋湖沟山连山,英雄好汉数抗联,山中有位杨靖宇,那是一位活神仙,小鬼敢踏半步山,有来无回全玩完!”

辉南县的民间传说《彩凤斗飞机》大意是:“日本关东军包围了凤鸣山,杨司令和警卫员二人骑着凤凰向长白山方向飞去,敌军的飞机在后边紧追,凤凰托着二人穿过了两山一沟,敌军的飞机却撞在石砬子上爆炸了。有歌谣说:蜂蜜顶子里,藏着杨靖宇。杨司令真神奇,骑着凤凰斗飞机!”

传说《长脖子与短脖子》则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某村生了一对双儿,一个脖子长,一个脖子短。长脖子说,你别看我脖子长,秋后不拿出荷粮;短脖子说,你别看我脖子短,再也不受日本管……”

“出荷粮”是伪满政权向农民低价征购的粮食。那时候,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日本人能吃大米白面,中国人只能吃高粱米、苞米面。谁家过年时偷吃一顿细粮,就是“经济犯”,被伪警察发现,轻则挨打,重则坐牢。有民歌唱到,“东北失守十呀十四年哪,百姓苦处无法言,实在太可怜。牛毛羊毛他呀他都要哇,鸡鸭鹅狗都上捐,搜刮咱血汗。穿的更生布,麻呀麻袋片呀,吃的树皮野菜团,饿死数千万。有心上街买点米呀,警察看见经济犯,押在监里边。”

东北的百姓痛恨日本侵略军,也痛恨伪满警察。所以当传说拔一根公鸡尾巴,就能死一个伪满警察的时候,家家公鸡的尾巴毛都被拔光了。

抗联传说是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抗联传说大力弘扬了抗联精神,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以反映抗联的说唱作品为例,很多都取材自抗联传说。

白家堡被日寇杀害了400余人,留下几个幸存者,衍生很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被改编为中篇评书《小白猿大闹娘娘庙》,大意是:白家堡惨案中,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去县城看病,幸免于难,但他走投无路,进了戏班子,后来因为猴戏演得好,人称“小白猿”。娘娘庙会那天,日寇也来看戏,小白猿上台,趁日寇看得入迷,拿金箍棒将其打得脑浆迸裂。

杨靖宇的战斗传说《巧布口袋阵》衍生出东北大鼓名篇《杨靖宇大摆口袋阵》,“杨司令二番传下令,叫全军分两路在西东。准备了战斗前的一切力量,埋伏在两旁沟岔鸦雀无声。杨司令摆下一条口袋阵呐,这一回敌人上当真不轻……”这个节目在1958年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上荣获一等奖,周总理曾两次观看演出,给予热情鼓励。

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过48集的《抗联英雄传》,“周保中割肉取弹、冯仲云离妻别子、吕妈妈舍亲生掩护抗联战士、赵尚志率领百名战士跪地认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录制过20集的《铁马冰河丹心谱》:“李兆麟活捉久留岛、一钱傲骨一两金、文韬武略苗可秀、木匠幸入讲武堂、绿林豪杰老北风、和平天使嘎丽娅……”这些说唱作品将史实和传说融合,用小细节彰显抗联英雄的大无畏。

抗联传说是人民万难不屈的史诗。鄂伦春是东北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一个,最近他们现身哈尔滨中央大街火出了圈。有人说上次搬请他们的还是乾隆。实际上,上一次让鄂伦春人出山的是东北抗联。1941年东北抗联的一名队长王明贵在大兴安岭抗日的时候结识了当时鄂伦春的头人盖山,二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誓言是:“我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愿同生死、共患难,不投降,不叛变……”鄂伦春人践行了誓言,他们骁勇善战,在一次次长途奔袭和游击战中,很多人壮烈牺牲。

除了针锋相对的殊死斗争外,也有很多关于普通百姓抗日的智慧故事流传。

1945年,丁正洪在茶社说《西汉》。有位日本军官是个“中国通”,也天天来听书。有一天丁先生正说到韩信大谈孙子兵法,头头是道。散场后,那位日本军官对丁先生说:“您能不能把这些中国的古代兵法传给我,我愿当您的学生。”说着从手上撸下金戒指,“请先生笑纳。”丁先生用手一推说:“且慢,你光知道我会说书,却不知道我们说书艺人有个通病,上台满嘴是词,下台情绪全无,啥词都忘了。你要真想学,就等我换一家茶社再说到韩信归汉时,你一句一句自己记录吧。”日本军官问:“那得等到什么时候?”丁先生说:“一年以后吧!”日本军官只好讪讪地走了。

还有很多民间说唱是反映军民连心的:“妈妈做鞋底,闺女做鞋帮,送给咱抗联,穿上打东洋。”“别看年纪小,个个本领高,白山顶去放哨,见了鬼子影,三棵白桦齐放倒!鬼子兵进屯找,哈哈,抗联队伍早就没影了。”

这其中的“白桦齐放倒”,本溪的七旬老人蒋俊友介绍说:把大树放倒,老百姓叫“消息树”。杨靖宇在本溪时就住在他爷爷家,要是日本侵略者来了,村民就把高高的大树砍倒,这样老远大家都能看到,抗联就转移了。

在东北只要是上岁数的人,上溯一两代人,无不能讲述一两段抗日的故事。因为历史的脚步并没走远,英雄的血脉在这片黑土地上生生不息。这些用信仰之笔饱蘸沸腾热血书写的传奇,体现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勇敢顽强、前仆后继、坚贞不屈、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百折不挠、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精神力量。

抗联传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大系·传说·抗联分卷》的立项有着深远的意义。抗联精神是超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是融化在血液里的不屈不挠,是铭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抗联精神历久弥新,有必要也必须传承。

东北抗联传说体量大、流传广,黑龙江和吉林省已经初步编纂出征求意见稿,辽宁省也在陆续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我们在本溪桓仁地区搜集了抗联传说100多则,在辽阳等地搜集抗联传说40余则,依托《集成》辽宁的县区分卷,检索到辽宁各地抗联传说60余则,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这个数量还在增加。

《大系·传说·抗联分卷》的立项设想,是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举措。死亡不是分离,遗忘才是。通过抗联传说卷本的具体呈现,让先辈们英魂不死,力量不衰,意志不减,精神不亡,信仰不灭。铭记先辈的牺牲奉献和丰功伟绩,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辽宁省曲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说唱”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