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23年度好小说·小小说: 质量和创作的新突破 □刘海涛 2024年03月29日 来源:文艺报

2023年的上榜小小说呈现了一种“单篇质量有突破,系列创作成品牌”的发展态势。单篇突破,是说有获茅盾文学奖的大小说作家,以绚丽的文学想象和新颖的文体方法,创造出一种新形态的小小说文本,展示了这种文体的艺术标高;一批创作思维和创造激情较为灵活充沛的小小说作家,对已经形成的小小说文体模型进行创新试验,突破一些已有理论归纳的模型和方法,创造性地将它们发挥为一种新的小小说技巧。这些高质量的单篇作品,在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性内涵上,有着亮眼的出彩表现。系列创作形成了品牌,是说有一批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系列小小说”写法的“专业户”,以千篇以上的巨额数量和本年度的高水平作品,形成这一类作家个人的“小小说品牌形象”,为这种独特的小说文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鲜和有益的文学经验。

刘亮程的《开满窗户的山坡》用一种充盈着浪漫诗意的散文语言,讲述了一个充盈着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小小说故事内核。这些充满诗意的浪漫想象,实际上是作家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孕育着的新山乡巨变。安石榴的《L教授的火车》讲述了L教授一生的故事和他种种奇特怪异的行为方式,在小小说人物塑造上有着用新方法刻绘的好效果。赖海石的《反诈乌龙》运用“翻三番”情节模型制造了意外结局,但这篇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做了两次180度的反转后,却拆析出一个高度概括当前人们现实生活的人生哲理。秦俑的《灯光》,把现实生活中一个小细节写成了一篇历史记忆和现实诗意完美融合的小小说,对小小说的细节理论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运用。王荀的《小蒜煎饼》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创建了一种新颖的叙事文本来表达人生哲理,多种小小说的叙事技巧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作品趣味盎然的可读性。欧阳华丽的《玄关》则在小小说的场面描写中用特定的错位叙事方法,升华了作品的文学创意,写出了职场生活里纯粹的同学友情被世俗功名熏染而出现的尴尬误判。上述作品在小小说的文本形态、写人方法、细节锤炼、情节设置和场面描述上,均有可圈可点的艺术创新,突破了已有的小小说创作模型和构思套路,给了读者一种新鲜和惊喜的阅读印象。

相裕亭在3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致力于一种“新笔记系列小小说”的创作,用一种形成了鲜明艺术个性的小小说叙事方式,讲述着不同人物类型、体现不同时代精神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一批性格个性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小小说典型人物。他的《口碑》,用小小说的“升三级”的叙事方法,将一个农村妇女处理人际关系时狭隘自私的言行做了传神的描述,对国民深层人性中那些与现代化不合拍的一面,做了引人深思的含蓄批评。申平的“动物小小说”的创作数量已在千篇以上,他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马语者》获得了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形成了创作品牌后,他仍然深入地继续着新的探索试验。他的《大雁快飞》的构思和创意,既新鲜离奇又紧贴现实,刷新着“动物小小说”的写法。非鱼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截取了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的一个生活小场面,用小小说“折叠叙事”的方法,创造了一个充满时代感和历史沧桑感的文学化的小小说场面,这是她在3年疫情期间创作的22篇“《河上有风》系列”的优秀代表作。安谅的系列小小说“明人日记”已经超越了千篇大关,这一篇《打瞌睡》仍然是以明人作为小小说的故事讲述人,给读者描述了一个性格个性有特点、教书育人有方法,永远活在学生心中的老知识分子形象。这将小小说人物形象的光彩和小小说写人的方法,做了相当充分的发挥和挖掘,使小小说常用的正写、侧写、暗写等写人方法与小小说人物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以若干篇小小说组合为一个“题材意蕴聚焦,地域集中,人物承接牵引,事件延伸渗透,格调风格一致”的“系列小小说”,既有单篇小小说的审美趣味,又有一部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系列小小说能够形成一个小说创作品牌,是当代小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显示了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创作的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岭南师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