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盐叙事”创新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 □胡一峰 2024年04月22日 来源:文艺报

生命中不能少了盐,同样不可少了精神。古代文献中有颇多以盐为喻的箴言警句,现代文艺作品中更有讴歌革命精神的佳作名篇。如此说来,盐与精神都可谓人类文明史的要素。采茶戏《有盐同咸》立足波澜壮阔的苏区革命史,慧眼独具地拈出一个“盐”字,以精深的主题、精彩的故事、精巧的结构、精湛的表演、精良的舞美,完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文艺“盐叙事”,艺术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史上关于盐的文化表达,也为新时代革命题材创作图卷增添了新的光彩。

全剧紧扣主题,以一个“盐”字贯穿始终,除序幕外的“分盐”“埋盐”“化盐”“饮盐”“识盐”“歌盐”6场均以盐为题,把叙事逻辑与欣赏焦点锚定在盐上,呈现出简练而丰富的美学风格。剧中的盐具有多维度的内涵,承担着多样化的功能。一些关键段落,如红军用半罐盐和3块银元为七秀赎身,打土豪给乡亲们分盐,给待产的罗思齐喂盐水等,真实地反映出盐不仅在苏区百姓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坚持革命斗争必不可少的宝贵物资。应该说,运用某一物件勾连剧情,渲染气氛,在从古到今的戏剧创作中并不罕见,但是,选择盐这样一种日常之物,充分关照其在革命历史中的真实地位,将其置于叙事的中心,并使之成为全剧情感抒发和思想升华的支点,确实体现出编剧对题材内涵的深刻领悟与灵慧把握。

剧中的盐被赋予了充沛的情感内涵,全剧洋溢着中华美学精神所强调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等要义。故事从以盐赎身开始,经由以盐诉情、化盐入水、送盐救人等情节逐步深入,展现了七秀的心路历程以及情感变化。自那个“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带风的”红军为七秀赎身,她便记住了这个恩人。盐换来了七秀的新生,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爱情的种子。于是,当同样走路带风的红军战士杨鸿飞出现时,七秀自然地把他当作了昔日的恩人,将报恩与眷恋的感情投向了他。但在与罗思齐聊天时,七秀却误以杨鸿飞和罗思齐已是夫妻,一时心情沮丧,神情恍惚,在“当年救我盼再见,今日再见没姻缘”的悲痛中含泪埋掉了在潜意识里当作定情信物的半罐盐。接下来,白匪进犯,根据地食盐供应受阻。七秀得知红军没有盐吃,没有力气,走不动路,决心挖出盐罐,以水化盐,浸入衣裳,把救命的盐巴穿在身上,冒险进山,为红军送盐,由此也得知了罗杨二人并非夫妻、杨鸿飞并非当年救她的恩人。此时的七秀已经完成了从对一个人的感恩爱慕到对一类人的崇敬爱戴的转化,而这一类人就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最后,七秀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该剧的“盐”叙事并未在此止步,创作者极富深情地演绎了七秀与杨鸿飞把名字写在“结婚证”上的情景,把一份专属于革命者的浪漫给予了七秀,革命的坚贞与人性的温情于此交相辉映,使这个走向革命的年轻女性形象更加饱满感人,也使作品的人文气息愈发浓厚。观剧至此,我们的心早已被七秀以及她心心念念的盐所打动。“歌盐”一场的到来顺理成章。这一场是唯一没有出现物质之“盐”的场次,戏演至此,“盐”作为精神代言人的任务已圆满完成。当百姓高歌“一棵大树万条根,红军百姓血肉连。一心一意跟党走,彩霞满天花满山”,白军士兵受到感化阵前倒戈,全剧达到感人至深的高潮,“盐”及“有盐同咸”的象征意义格外饱满,盐的精神内涵极大彰显。可以说,七秀对盐的认识,构成了全剧最深刻也最动人的主题表达。如果说,物质形态的“盐”串联起了井冈山军民对敌斗争的诸多史事片段,那么,情感形态的“盐”细腻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之情,二者互渗并进,在叙事与写人、写实与写意、记史与明理之间达成了艺术的平衡,为该剧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采茶戏源自民间,独具韵味。如果歌舞有颜色,那么我想采茶戏应是当之无愧的红色,这不仅因为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个古老的剧种就与革命者结缘,被广泛运用于革命宣传,而且因为近年来涌现出了《八子参军》《一个人的长征》等一批红色题材采茶戏佳作。同样,《有盐同咸》充分发挥剧种的长处,广泛运用富含红色文化气质的歌谣曲调,设计了多处精彩唱段与舞蹈场面,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相得益彰。罗周的剧作向来富有传统戏文的独到韵味,善于在文学性与戏曲性的交融中推进案头与场上的统一,淋漓尽致地表达中国式审美。《有盐同咸》亦是如此,唱词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表达百姓对红军朴素而真挚的爱戴,慰帖地传递出中国审美趣味。

七秀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升华,始终伴随着重要的唱段。比如,误会杨鸿飞和罗思齐是夫妻时,她的一曲“三断情”如泣如诉,哀怨婉转,凄美动人;银宝牺牲时,她抚尸所唱的“绕棺歌”,悲痛欲绝,揪人心肺。又如,七秀去寻找杨鸿飞时,演员以跪步等程式表现她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爬过骨堆山,蹚过血流河,在写意式的舞美映衬下,生动刻画出七秀之坚贞顽强。七秀与根宝化盐浸衣、拧衣取盐等动作的舞蹈化处理,则在给舞台增加灵动气韵之余,展现出了七秀下定决心追随红军后自信踏实的内心世界。总之,不论整体基调的把握,还是细节的刻画,扮演七秀的演员都表现出扎实的艺术功力和对主题的准确把握,让七秀这个人物成功立在了舞台之上。

一句“有盐同咸”,朴素而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一部《有盐同咸》,则生动而深刻地将其化为成功的创造实践,吸引着更多的人缅怀先烈,汲取营养,补钙立魂,奋力向前。

(作者系中国文联理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