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粒种子在草原生根开花 ——听歌剧《尕布龙》有感 2024年09月09日 来源:文艺报 □紫 茵

民族歌剧《尕布龙》

尕布龙,这个名字在大漠草原深入人心、交口传颂。去年6月,青海百姓众口皆碑的“牧民省长”“时代楷模”被搬上歌剧舞台。歌剧《尕布龙》由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织创排,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中共青海省海北州委宣传部予以支持。编剧房千,作曲陈璐,导演姚娣,徐玮指挥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及合唱团、青海师大音乐学院合唱团,于今年6月29日全阵容再度上演。

全剧以共产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为原型,从真人真事中提炼出“奉献”“公仆”“奋斗”“自律”四大精神,文本剧诗由序幕、尾声加五幕戏结构而成。开篇“还有谁,能像一粒种子,在人民的土壤中生根开花……是你啊是你,草原的儿子你就是那粒种子”,结语“那是一颗种子,在那肥沃的草原,它会再次生根发芽、结果开花。回家,回家……”序幕、尾声前后照应,用合唱的形式表达出人民对尕布龙颂赞的心声。

该剧音乐有意识地突出了民族化与地域性,在素材与风格上强调“草原之子”鲜明的身份标签。序曲开始,采用民族五声基因变异的羽调式,从属音到主音的四度音程跳进,表达老百姓对带头人的缅怀与思念,表现出一种内在含蓄的深切感情。这段起承转合的乐曲贯穿始终,在后面不同场景中反复变化不断重现,带给观众越来越深刻的印象——即作曲家着意刻画的主人公尕布龙的人物形象。

编剧在布局上有着周密考量,所有情节推衍与矛盾事件并非讲究连贯,而是一幕讲述一个片段,五幕五个片段连缀五个闪光点,将尕布龙光辉的一生由点及面、一脉相承地重点展现出来。这位“牧民省长”平生经历无大起大落大红大紫,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从基层到重要的领导岗位,自始至终保持着为民务实的初心本色,将与老百姓有关的点点滴滴铭刻在心,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在他身上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最真实鲜活的体现。

第一幕时间回到上世纪50年代。走马上任深入基层的尕布龙,“过黄河、跨草原辗转千里快马加鞭”,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新来的书记不像个官,大活小活抢着干”,这是南旗村的村民对村干部的由衷敬意。“我们不是菩萨不是神,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人”,这是尕布龙面对贫困牧民的肺腑之言。这些剧诗语言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幕间奏曲用板胡的特殊音色,引出浓重的乡土气息且弥散着一种闲适与轻松。常年下基层的尕布龙面对乡干部推杯换盏地大快朵颐非常气愤,他断然拒绝宰牛杀羊铺张浪费,坚持要去牧民家自己做碗面片汤。“党管干部以身作则”“作风不正枉为官”“我们一定严查速办让百姓放心”,这段零碎的对话式、严肃告诫式的宣叙调,音乐写得较顺,基本听不到生硬别扭的乐句。“一缕阳光透过了草原暖了牧民心田”这段合唱情绪到位,旋律悦耳入心也非常美。

如果说,前两幕重点在于表现尕布龙和群众的密切关系,那接下来的第三、四幕则集中在尕布龙和亲人之间的,以及种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戏。这是全剧最感人肺腑、最情动于衷的两幕。

一个求救电话顿时让尕布龙心潮翻卷。父亲亏欠女儿实在太多了,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召格力第一次让他着急忧虑慌了神。“谁都说有了当官的父母就有幸福童年”,因为有他这个当官的爸爸,女儿却留在草原,“在家干着脏活累活,在外拿着放羊牧鞭”。在医院病房里,老书记第一次为女儿流泪,这段咏叹调抒发了他深藏内心的炽热父爱。“阿爸老了!女儿却不能守孝在身边”,女高音的咏叹调同样写出了人物应有的心绪和情感。接下来,又是一首旁白式的合唱,同样充满了崇敬与颂咏之情。

“有情人在天边,白云飘飘也缠绵……”第三幕结尾的合唱引出第四幕的场景。这是省长的家,在海晏县简朴的蒙古包里,尕布龙为轮椅上的爱妻华毛熬药端药喂药。这个画面有着一种撞击心灵的冲击力。最淳朴也最真实的夫妻之情,多么难得又短暂的相聚。“去吧!我没事……西宁家中那么多人等着你呢!”妻子一句话足以催人泪下。因为有亲人的理解与奉献,尕布龙才能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放下夫妻爱、儿女情,爱在牧区、情系群众。

“那么多人”在西宁的家中等着盼着省长,这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两层小楼陈旧简陋却干净整洁,“这哪是家、这哪是家?分明是草原牧民的一个小小天下”,尕布龙省长的家住满了从草原到省城看病就医的牧民,他们之间互不相识,但都认识这位草原的儿子。这个“牧民之家”面向牧民热情接待长达十数年。“共产党人就得管咱老百姓过好日子”, 尕布龙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家的“免费客栈”不单包吃包住,还管联系医院问诊取药,太暖心贴心周全周到了。这样经年累月的麻烦琐碎,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像尕布龙这样一直坚持?

第五幕的开始也有一段抒情性很强的间奏曲。“六十六本是安享晚年时光……你却把本属你的快乐留在南北山上”,通过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原主任张杰等人的男声三重唱,原已荣休离岗的尕布龙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你说你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让南北山改变模样”,这就是身边人眼里、心中的老省长。“你的情在哪?你的爱在哪?南北山成了你的家。”这些剧诗没有空洞的说教、虚浮的口号,从侧面生动刻画出尕布龙高大的艺术形象。

众人皆散去休息,老省长仍不歇口气,满山转悠查看树苗生长情况。大家心急如焚找到“失踪”多时的尕布龙,原来他发着高烧忍着病痛,体力不支倒在了山坳里。清醒过来的老省长坚持不去医院,合唱再起:“你的情在哪?你的爱在哪?大地回春,遍野新花”,歌声悠扬回响天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歌剧《尕布龙》是个“大男主”的戏。两轮演出只有尕布龙这一个角色特邀“外援”专业歌剧演员挂帅领衔,舞台上其他青年演员则全部由青海师大音乐学院和省内院团联袂组阵。在徐玮指挥的乐队歌队的铺垫基础下,演员得以很好地发挥。作为一部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创演主体的民族歌剧,该剧在舞台呈现上的质量水准也毫不逊色,全剧的合唱及器乐段落都完成得相当不错。华毛(尕妻)和召格力(尕女)的饰演者许美君、畅东云,两位“旦角”无论独唱、对唱还是重唱,都注重从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寻找依据。她们的歌声没有过度雕饰,表演也比较本真本色,注意分寸情理合度。乡长、书记的饰演者范增磊、范乘逞,两位“生角”的独立唱段虽不多,他们都能非常认真地去唱去演。还有司机秘书、乡亲牧民等一众群演,皆有较好的专业基础与声乐条件,该剧如有机会多演出多实践,演员对音乐和剧情、人物和个性当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表现。

甘肃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熊辉应邀主演尕布龙,将其舞台经验和艺术造诣的优势发挥得相当充分。他塑造的“草原之子”“牧民省长”可谓形神兼备,举手投足间自然得体,从头至尾没有夸张的姿态和动作。特别是熊辉还很注意用歌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尕布龙的情绪情感、情思情怀,一切尽在男高音声情并茂的咏叹之中。看着、听着,在歌剧舞台上重获新生神采奕奕的尕布龙老省长,他的亲友故交当会别有一番感触感动感慨在心头。

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力图用歌剧《尕布龙》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相信经过创作者在剧诗和音乐、舞台与表演上的精工细磨,这部立意高远、基础扎实的新作将迎来更有质量、更具魅力的新一轮、再一轮演出。相比一场演讲报告、一篇先进材料,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将产生更为强大深远的社会影响。

(作者系《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