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信任瓦解和危机破除 ——动画电影《超级无敌掌门狗:企鹅的复仇》 2025年04月09日 来源:文艺报

小狗格罗米特、机器人诺伯特和华莱士

《超级无敌掌门狗:企鹅的复仇》电影海报

□李 萌

或许是因为人类始终对科技抱有未知的恐惧,所以“科技与人”一直都是作者在文艺作品中反复讨论的话题之一。在英国黏土定格动画公司——阿德曼动画的最新长片《超级无敌掌门狗:企鹅的复仇》(以下简称为《企鹅的复仇》)中,导演也讲述了一个以“科技与人”为主题的故事。

《企鹅的复仇》讲述了发明家华莱士与小狗格罗米特对抗反派企鹅的冒险故事。热衷发明的华莱士研发出新型园艺机器人诺伯特,其高效的园艺工作引发了小镇居民的广泛关注。然而,机器人诺伯特也被正在监狱服刑的反派企鹅觊觎,他计划通过远程操控将诺伯特变为实施报复计划的工具。反派企鹅通过计算机中控系统远程操控诺伯特生产出机器人大军,制造混乱并嫁祸给华莱士,导致华莱士被小镇居民怀疑,甚至面临法律的指控……小狗格罗米特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企鹅的阴谋并展开秘密调查。企鹅计划在船上实施最终的破坏计划,千钧一发之际,小狗格罗米特在与企鹅对抗的过程中险些跌入悬崖,最终被机器人大军拯救。

在跌宕的故事背后,《企鹅的复仇》讨论了“科技与人”之间的矛盾——现代科技是否会让人类忽视情感?先进技术是否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的今天,此类主题难免引发人更进一步的思考。

遗憾的是,影片对“科技与人”关系的刻画并没有更进一步,而是存在着简化的倾向。首先,园艺机器人诺伯特在操控下走向邪恶,在影片后半段又因为华莱士一键重启而走向善良……这是对机器与人的关系的一种潦草简化。反派企鹅将机器人诺伯特的芯片设置从“好”改为“坏”,这一利用邪恶芯片制造冲突的设计,本质上是延续了传统文艺作品中“工具被恶人操控”的经典套路。这种简化处理虽然降低了观众的理解门槛,但也削弱了对主题探讨的深度。除此之外,影片回避了科幻经典中的阿西莫夫“机器人学三定律”: 诺伯特被反派企鹅植入“坏”的芯片设定,显然与“机器人学三定律”中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相冲突。电影没有明确指出机器人底层逻辑的构建规则,而是直接赋予其可被切换的善恶模式。这种处理更接近于把技术单纯作为一种工具的简化表达。

反派企鹅通过远程控制激活诺伯特的“坏”设定,这一情节更像是为了制造冲突而设计的机械降神。它回避了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技术如何在与人类的互动中逐渐异化?如果诺伯特过度追求园艺改造效率而破坏了生态、或字面执行人类的命令而导致灾难……这些算法偏见和伦理困境,都是现在正在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影片最后,几十个机器人诺伯特头脚相连接,用“猴子捞月”的方式拯救了即将坠落悬崖的格罗米特——关键时刻,机器用近乎原始的形式拯救了人类。大团圆结局诠释了科技向善的道理,但是这也更加反映出影片主题落入窠臼的窘境。

作为一部主打英式幽默与视觉奇观的黏土动画,影片的核心受众包含大量儿童与家庭观众。将复杂的技术伦理简化为“好人战胜被坏人控制的机器”,或许是作为轻快叙事的一种妥协。一键重启诺伯特而切换善恶,可以说是对“技术可修复性”的一种乐观想象——从这点上看,《企鹅的复仇》倒是呼应了该系列一贯特有的轻松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