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以时代来理解贾大山 □梁鸿鹰 2025年04月23日 来源:文艺报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人类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所有杰出作家艺术家都有着很强的审美能力,作品也有着较大的审美价值,贾大山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其作品曾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从审美角度研究贾大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得益于作者对贾大山的熟悉,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坚持,在民俗民间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志业成就。该书以审美视角为主,以中国传统美学方法贯穿全书,运用结构主义、“新批评”、叙事学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方法,结合社会学、比较文学、文化学与民俗学等视角,值得研究者借鉴。

贾大山的创作基本上还是属于中国气派的一路,与赵树理、孙犁、刘绍棠、徐光耀等作家的美学追求一致,是中国传统美学哺育的结果。他更多继承的是“五四”文学以来的文学传统,吸收了现代性观念,乡土叙事简洁精致,重点在服务大众百姓,个人悲欢并不是其小说艺术的追求。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凡人小事,异常注重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一般都愿意将人物放在集体和群体中来表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刻画人物性格。

贾大山的整体气派是精炼、平淡和幽默,揭示其小说中的幽默意在表达他旷达的人生态度与明柔而暗刚的文人风骨。他的艺术描写给人以阴柔、优美而灵秀的审美享受,却又总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潜移默化功能,能够让人们在他设置的理想的艺术形式之外获得思维的深沉、精神的高蹈之感。也可以说,贾大山是在自谦和随意中表现出他的审美精神的。

总体而言,贾大山小说的审美意蕴属于中华美学,是乡土的、民间的。该书深入研究了贾大山小说的意境之美,将之归纳为静美之境、轻灵之境和淡远之境,大体是准确的,但作者认为这仅仅是个人的体悟和表达,又略失偏颇。关于贾大山小说的内涵与意境,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探究,因为贾大山的小说完整立体、内外通达、虚实相融。比如,贾大山对外在自然的描写更多采用淡远的工笔,钟情于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放眼于辽阔的平原、幽静的树林,徘徊于街巷与店铺、古老的寺庙亭塔,但又没有繁复和堆砌之态。

贾大山是当代的思想者,他的作品总是用人物形象来说话,为当代文学绘制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长廊。这部研究专著按照贾大山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理解贾大山,去复活贾大山的精气神,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贾大山研究做了件很好的事情。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