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树理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山药蛋派创始人,其核心价值深刻体现在作品主题、创作手法与社会关怀中。我从小喜欢赵树理的作品,他以农民为创作主体,聚焦其生存状态与精神诉求。我们这代乡土文学作家,跟赵树理所处时代不同,但对乡土和农民的情感是相通的。
作家如何与人民走到一起?怎样认知新时代乡土社会?如何在作品中深刻而广阔地再现当前真实的社会生活风貌?这些是作家应该认真考量的问题。向赵树理学习,摒弃“精英视角”,以平视姿态记录农民的喜怒哀乐,赋予农民主体性,写出新农民真实的心声。学习赵树理身上的人民性、大众性,学习他语言的幽默、口语化,让文学成为农民生活的精神镜像。赵树理的批判启蒙也很宝贵,破旧立新,重塑价值,在作品中完成传统农民的现代转型。赵树理的作品兼具“破”与“立”的双重启蒙,一方面犀利批判封建残余,另一方面塑造生动鲜活的“新人”形象。
新时代火热生活中,那些受人民群众欢迎,真实、丰满、有深度、有情趣、有魅力的崭新人物形象等待我们去塑造。作家要把山乡巨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认知,观察新人的典型细节,新人才会脱颖而出。AI智能时代,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和科技赋能的生态农业和现代智慧农业在广袤土地上崛起。大规模高标农田、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的兴起,都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气象。今天的梁生宝、今天的小二黑,就这奋斗的人群中。这些时代新人在乡村振兴中释放新的能量,实现了生命状态和思想感情的巨大转化,在奋斗中完成文化的重建和人的新生。
乡土文学发展至今,作家很难再靠某种单一的文学取向,必须既向内也向外。我们学习赵树理,就是要学习如何提高作家的认知能力,如何对艺术世界有独到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认知,如何塑造属于今天的新农民形象,如何获得写作的创见。这是我们面临的写作难度。作家需要“在直面自己的内心的同时,以宽阔、深入的眼光容纳时代生活的复杂经验”,重新面对时代和文学的基本问题。为了这样的提升和改变,我们必须重读赵树理,获得启迪,真正获得表现这个时代精神高度的艺术能力。
(作者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