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说山海经》系列绘本,张锦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024年
十三年前,我刚开始研究《山海经》。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他认为,中国神话是不完整的,这激起了我的创作豪情。于是,也就有了把豪情变为现实的神奇而漫长的新神话小说《新说山海经》的创作之旅。我以古籍《山海经》提供的素材、细节为母本,创作了12卷新神话小说120篇,总字数超140万字。用庞大的新神话故事绘制了一幅集三大天帝帝谱、山海江河、古风古俗古国、奇兽趣禽、英雄创世、神鬼精怪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长卷。其中,《九凤》刊发在《人民文学》2024年6月号上,导演王国平将其制作成同名AI动漫电影。
目前,由《新说山海经》文本进行再创作的系列绘本已出版五本,其中《白鹿记》出自《奇兽卷》,《黑森林》出自《趣禽卷》,《羽人》出自《精怪卷》,《金种子》出自《女神卷》,《青燕》出自《英雄卷》。这需要把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原作缩短为一千字左右,然后再与画家合作,把文字变为一幅幅图画绘本,是很艰难的过程。
绘本故事几乎篇篇充满悬念,《羽人》是一个落难渔夫的遭遇与经历。我曾经是一名水兵,写作时把我在海上的感受写进作品了。风暴打碎了渔夫的船,渔夫是游水好手,但在冰凉的海水里还是失去了知觉,任凭风浪吹打。海水把他打到一个无人小岛上,海上的鸟神救了他,他吃了鸟神给的神食,活了过来,增添了神力。他孤身一人,思念亲人与家园,这始终悬在他的头上,不断推动故事和意外的发生。故事情节的悬念设计要慢慢透露出来,要隐而慢进,要掌握情节的起伏节奏,如音乐的旋律一般,有强有弱,有慢有快。
绘本的基本支撑点是图画,最大亮点就是艺术美。我从小喜欢画画,曾经描绘过《芥子园画谱》,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肖像,临摹过国画螃蟹、燕子。现在,兴趣来了还会涂鸦国画。当我以作家的目光、作家的审美力来判断、衡量绘本画的美学含义的时候,发现绘本画的美,应从绘图的“形、气、韵”去分析。所谓“形”就是绘图的外在形态、结构,所谓“气”就是画的内在气势、气量、气场,所谓“韵”就是画的韵味、韵律、韵声。画家根据文本提供线索进行创作时,要考虑到画的基本色调,《羽人》的基本色调是古朴的褐色、古铜色、深紫色、淡黄色,这种色调带来远古的氛围与远古的生活场景的现场感,起到烘托远古背景的美的作用。岛屿上的场景显出庄严中的温馨,而渔夫在孤寂之中制作的日常用品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闲画,却能让读者意会到渔夫求生的欲望与回家的期待。
绘本的文字是绘画的基本依据,因为原作的体量较大,重新删节创作成绘本文字,又不失原创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立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往往要多次酌量、修改,才能达到要求。绘本需要一种精美的艺术语言,一是语言简洁凝练。绘本文字不是连环画,图画只有十五六幅,不可能照原著那般详尽描绘。文字讲求“炼”字,如火炉将矿石炼成金银铜铁般经得起推敲。二是语言的描绘要更形象,要文添五彩,要有色香味,更要有动态感。
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说,他希望小说中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呢?他认为应该是“悦耳的旋律,或是真理的领悟。”所谓“真理的领悟”,就是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思考、人间万物的哲学考辨、永恒定律的确认等。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从绘本中了解到一个好故事,更要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理解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对人性光芒的向往。
《山海经》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充满了幻想与奇说。以它的细节重新再创造的《新说山海经》系列小说和绘本作品,并不拘泥于原著本身提供的点滴线索,需要有大胆的想象,才能展开不可思议的奇幻之思。幻想需要生活的阅历,而阅历越丰富的作家,幻想的能力越是惊人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要做一条深潜进神话传说的汪洋大海中的小鱼,把那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