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春华) 5月15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作家出版社、湖南省作协、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出席并致辞。湖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奇亮,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以及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湖南作家余红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以宋家三代人的命运为轴,串联起改革开放40年间洞庭湖区的产业转型、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书写出大江大湖人永不放弃的创业史。本书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吴义勤表示,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发生史诗性的沧桑巨变,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自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以来,湖南省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组织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调研采访,为作家们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创造了条件。长篇小说《洞庭人家》历经多次打磨和改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时代轮廓,通过宋家三代人的奋斗历程来展现洞庭湖地区的历史性变革。作者以微观叙事展现宏阔历史,主人公宋明泽从退伍军人到企业家的蜕变,既是民营经济突围的缩影,更折射出“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与会专家围绕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就湖湘经验书写、地域风物与文化内涵等话题进行交流,并由此思考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书写乡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大家谈到,主人公宋明泽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发展紧密交织,在洞庭湖区变革的浪潮中彰显出湖区改革者的理想主义色彩。作者以“小家带大家”,以“一家之变”写“一域之进”,这种叙事策略兼顾了时代进程与人性深度的书写。“晒月亮”“渔歌号子”等地域文化意象为小说注入了浓烈的楚地风情,增添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历史纵深与人文温度。与会者还谈到,《洞庭人家》还原了改革历程中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跳,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与丰富的画面质感,期待未来能以影视化改编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创作成果。
作者余红坦言,宋家人的故事脱胎于身边人的生命历程。自己关注到湖区百姓从最初的艰难困苦到小康生活,再到新时代的各种变化,想写出现代乡村在经历了山乡巨变以后,人们内心的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