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进一步强化了哲理性和思辨性 □张颐武 2025年06月11日 来源:文艺报

2025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公开,共有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五套题目。其中北京卷比较复杂一些,出了“微作文”和“作文”两类,其中“微作文”有三题,作文有两题。其他各个卷子都只有一个作文题。这样就共有九个题目。

北京的三个微作文题目有两题是考应用文,第三题是“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强调应用文或特殊文体的把握能力,其实还是有其效用的。这更全面地考核考生应用各种不同文体的能力,还是有价值的。在大作文上,全国卷以及各地卷都以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的论说文为主。只有北京卷中有一道“当数字闪耀时”是要求写记叙文,但这篇记叙文实际上也要写出一定的哲理意蕴,因为题目就是要写出数字时代我们自己和数字之间的联系。这个记叙文要讲的故事,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哲理的思考。

今年的这些题目总体上没有时事性的题目,而是强化了哲理性和思辨性。具体说来,“家国情怀”(全国一卷)、“梦”(全国二卷)、“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北京卷)、“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上海卷)、“车轮(凝聚向心力)”(天津卷)等题目,都和哲理性的思考相关,更多地考验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的写作能力。今年的题目,和最近一些年的题目相比,增加了一些难度。这些题目能够较好地考出学生的审题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出这样的题目,都相对不太容易。这些题目往往要学生强化自己的现场组织作文的能力。比如,全国一卷提供了老舍、艾青和穆旦的三句名言(“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要从这里发挥就需要考生具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把这三句话的哲理意蕴充分发掘并加以联系,从中找到自己的主题,引申出自己的文章。这就一定需要考生自己有相当的水平,能够考出平时的积累和真实的能力。上海卷的“专、转、传”涉及原创与传播、提高与普及等的关系,能写好也要有相当的积累和现场的发挥能力。这样的题目,一般水平的考生也能有所发挥,但如果其语文水平确实比较高也能测试出来。学生可能在平时训练中涉及过相关的题目,但却并不容易押题猜题。这题目出得有一定的难度。北京卷的“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和天津卷的“车轮”,从一个状态或一个物件出发,要引申出哲理性的内容。这样的题目也并不太容易掌控。全国二卷关于“梦”的题目相对容易一些,比较容易把平时训练的内容带进来,但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要求,要写好也需要有一定的临场的发挥。考生当然知道题目的大致的要求,会找到走向,但真要入情入理地写好,也还是要有一定的水平。

这一次的作文题都有一定的巧思,不是限定性很强的时事性的题目,而是从耐人寻味的哲理出发的,选择的角度和题目的走向都让人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握,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语文的积累,熟悉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有较强的审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层层深入分析。这些都并不能在突击的训练中掌握,而是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和思考能力才能把文章写好。可以说,这一次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有水平,不是偏题怪题,但也不让考生轻松写来,好像可以提前准备好,而是你必须下功夫在现场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够真正对题目有些理解才能写得好。但同时基础薄弱的考生也能够有些发挥的余地,可以有效地体现考试应该具有的区分度。这样的题目有助于真正反映出真实的语文水平。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