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尧 王 晓

信阳先秦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简述

从信阳出土的文物和挖掘的遗址得知,信阳是地处南北文化交融的地带。文物遗存兼具新石器北方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出土的陶器、石磨盘、石斧、式铲是北方文化在信阳的展现,有彩绘的陶器和石镰则是南方文化器物的代表,共同反映出上古时期信阳农业文明的先进程度

从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国经历了带有国家性质的奴隶制王朝,即夏、商、周三代。夏代,信阳属夏王朝南边的边境地带,商代,信阳属于靠近商王朝中心地带的辖区,周代时,信阳被周武王周初分封建国的属地,先后分封了申国、蓼国、蒋国、黄国、息国、弦国、江国、赖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逐鹿中原,从公元前688年到公元前538年,分封在信阳的诸侯王国先后被楚国所灭,信阳全境为楚国所辖,成为楚国进军中原的前沿。春秋、战国时期,信阳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时期,信阳这块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

浉河、平桥区——申侯助平王东迁,开启春秋时代

据《史记》载,周武王时,炎帝的一支后裔姜姓受封申国,早期在陕西眉县,周宣王时迁至南阳,称西申;后迁至信阳,称东申。浉河区即简称“申城”。事实上信阳申国辖浉河、平桥两区,国都建在谢城,在今平桥区长台关。周幽王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生一子曰宜臼,立为太子。周幽王三年,得褒国国君为赎罪而献美女褒姒,幽王专宠褒姒,与其生一子曰伯服。后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废宜臼立伯服。宜臼逃亡申国信阳,申侯为其建“太子城”,在今平桥区长台关。公元前779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起兵讨伐,杀周幽王于骊山下,在郑、晋、卫等诸侯的帮助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迁都城镐京(西安)于洛邑(洛阳),开启了东周时代,也是中国历史被称之为春秋的时代。之后,申侯将二女儿嫁给了郑国郑武公,生一子曰寤生,即春秋初年纵横天下称霸中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郑庄公。

而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这是周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信阳申侯是这个事件的关键性历史人物。信阳人为了纪念他,隋代曾建有“申塔”、“申碑”,现在信阳市内还有一条路叫“申碑路”。

息县——历史考辨,息妫没有事二夫

息妫,春秋是陈国国君次女,公元前684年嫁于息国(息县)息侯为妻,史称“息夫人”。因貌美,面似桃花,又称“桃花夫人”。

《左传》载,蔡国蔡侯娶陈国国君长女为妻,一次息妫从陈国娘家回息国,路过蔡国,顺便去看望姐姐。席间蔡侯见妻妹如此貌美如花,便语言亵渎,手脚调戏,息妫愤然,拂袖而去。回息后,将事情经过告于息侯。息侯记恨在心,意欲报复,而息国弱小,打不赢蔡国,便使人到楚国攻打蔡国。按计,楚国先佯攻息国,息侯求蔡侯出兵,楚国借此攻打蔡国。公元前684年,楚国在汝南击败蔡国,蔡侯被俘。后楚王迫使蔡侯脱衣献舞,放了蔡侯。蔡侯回国后,得知事情真相,又知楚王好色,便将息妫如花美貌说于楚王。公元前680年,楚王发兵攻打息国,俘虏了息侯和息夫人。

关于息夫人被俘,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左传》说楚文王纳息妫为妃,当年六月生下两个王子。息妫且以泪洗面,三年不语。有人质疑,息妫当年三月被俘,六月生子,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是历史记载有错。另一说法是汉代刘向《烈女传·贞顺篇》的记载,说息妫被俘后,楚文王为让她顺从,纳入宫中,而让息侯为奴去看守城门。息妫乘文王出游,出宫与息君相见,为声名贞节,当场碰死在息君面前,息君痛惜不已,满腔屈辱,也自杀而亡。后世据此为息妫立庙于汉阳。及至清代,光州知州张佩训为息妫鸣屈辨伪,在息县立《息夫人考辨》碑,还息妫以清白,还历史以真实。此碑现存息县文物局。

潢川县——鲜为人知的楚国令尹卢丘子

据刘向《说苑》载,楚国令尹卢丘子,弋阳人。弋阳,即今潢川县。《水经注》载,弋阳东有卢丘郭——一个村庄,立有卢丘子相祠。

卢丘子任楚相十年,恪尽职守,忠心耿耿,使楚国渐日强大,至年老体衰,仍为国家四处寻访贤达的人才。彼时,孙叔敖声名日隆闻于朝野,他便极力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接替自己任楚国令尹。而孙叔敖乃一介布衣,恐任命为令尹后朝中众官不服。卢丘子便建议楚庄王用王辇仪仗接孙叔敖上任。

卢丘子心智高尚,辨人识才,果然,孙叔敖任楚国令尹后,助楚庄王一跃而为春秋五霸之一,把楚国推向历史的巅峰。而卢丘子,由于时间太远,其功德事迹一直鲜为人知。我们只需记住他,弋阳潢川人。卢丘子相祠虽不复存在,但代表了我们曾有的历史纪念。

淮滨县——春秋第一循吏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期思(今淮滨)人。少时博学多识,任楚国令尹时谨记做官“三原则”: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利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识足者,患处之。同时谨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惧不敢取。曾五次为相,实行施教导民的治国安邦方略,使楚国迅速强大。其主持修建期思陂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400年,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第一水利专家”。他治军有方,将军队训练成能攻能守、战无不胜的劲旅,率兵在荥阳一战击败当时称霸的晋国,使楚庄王成为继晋国后的中原霸主。

孙叔敖一生清廉,被司马迁誉为“循吏(廉洁之官吏)第一人。”

平桥区——楚国两次迁都城阳城

城阳城,位于平桥区长台关苏楼村,其遗址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周长1879米,面积20万平方米。外城周长3587米,面积68万平方米。城阳城,春秋时为“负函”,是申国的都城,后改为城阳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491年前后,楚国与吴国交战,楚国第一次将国都临时迁于城阳。公元前278年,秦国一举攻破湖北江陵楚国郢都,顷襄王被迫迁都于城阳,因此,城阳城也称楚王城。在那里顷襄王问计于庄辛,庄辛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政论文《论幸臣》,载于《古文观止》,由此中国诞生了“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

1957年在城阳城附近发掘了震惊中外的战国楚墓,出土了中国第一套战国编钟,用它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响彻寰宇。

潢川县——楚国一代名相、黄姓始祖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贤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黄国(今潢川)后裔,黄姓始祖。顷襄王时,奉命出使秦国,上书秦王,使秦国停止攻楚。即随太子完在秦国为人质。顷襄王病危时,甘愿冒死毅然施巧计骗过秦王,将太子完送回楚国。太子完即位为考烈王,任黄歇为楚相。在任25年,对外穷兵黩武,纵横捭阖;对内辅政持权,治国安邦。名重于诸侯,权驾于国君,八面威风,极尽显赫。并在最后封于江东吴地后,开发了今日的苏州、无锡、上海等,在文化的江南,无处不留下了他的足印,以致上海源于春申君的开创,简称为“申”。因此,春申君最终所达到的地位和名声以及历史的影响力在四贤公子的排名中,仅次于信陵君。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美丽潢川,属于灵性信阳,更属于厚重中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很高的评价。

2010-01-11 黄元尧 王 晓 1 1 文艺报 content20667.html 1 信阳先秦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