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百花奖”没有理由取消对编剧的奖励

□汪海林 费 明 刘 毅

将于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的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没有编剧的奖项,将编剧整体排除掉,这是一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一次对百花奖历史的背叛。

从历史上看,第一届百花奖(1962年)就把最佳编剧奖授予了夏衍、水华,获奖剧作是《革命家庭》;第二届最佳编剧奖授予李凖的《李双双》;第三届最佳编剧奖授予了陈立德的《吉鸿昌》。这说明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创建之初,就肯定了首创的价值和原创的地位,注重了奖励剧本的创作功能。通过评奖也检验了观众认同和感知影片叙事的能力,观众凭着自己的喜好参与投票,选择好故事、好人物、好对话,最终评选出最佳编剧奖的作者。

三届百花奖评选出最佳编剧奖,证明了当时相关部门深知电影创作发展的根本在剧本,剧本决定一部电影的命运。没有好剧本就不可能有好导演、好演员,电影的任何花果都是植根于剧本上的成果。因此,当时身为影协主席的夏衍先生亲自操刀编写剧本,并率先举起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编剧奖杯,昭示未来,号令旗下。中国电影要想存活下去,不能缺少编剧,不能歧视编剧,不能怠慢编剧。然而,在今天轰轰烈烈的电影产业求发展之际,在电影产业急需要创意剧作之时,百花奖却把编剧奖取消,令人费解。这是与老一辈艺术家创立的百花奖的宗旨相悖的。今天把编剧奖抽空,漠视剧本的价值,就是让观众忘掉编剧,删除编剧。

电影的一切是从剧本开始的,没有剧本就没有电影的一切。从本届百花奖的提名引出一个显而易见的话题,没有王兴东、陈宝光创作的《建国大业》剧本,授权许可中影集团拍摄,就没有《建国大业》的电影,更谈不上什么导演奖、演员奖的提名;没有刘恒编剧的《铁人》剧本,不会有导演尹力的二度创作,也不会有吴刚饰演的“铁人”,更不会有黄勃的男配角提名了;没有柳建伟、康丽雯、王戈洪等创作的《惊天动地》剧本,就不会看到王珈、沈东导演的气势恢宏地再现了汶川地震中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壮举,也没有侯勇、岳红、李幼斌、王嘉的四项提名。没有编剧的剧本,一切无从谈起,“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剧本使演员有了角色,好的剧本成就了导演,造就了明星”,这个道理众人皆知。为繁荣电影创作而进行的评奖,却把承担首创的编剧奖踢除,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伤害了拥有首创权利的编剧们,侵害了编剧应该获得的荣誉权。

百花奖没有剧本奖,是对拥有剧本著作权人的蔑视,使“尊重创作”成为了挂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美国电影奥斯卡评奖给剧本设了两个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剧本改编奖”,而影响广泛的中国电影百花奖不设剧本奖,可见剧本的著作权在中国电影业内无足轻重。

众所周知,电影生产必须首先购买剧本的使用权,剧本著作权中就包含荣誉权,使用其作品必须指出权利人的署名,这是法律所不容忽视的权利。然而,中国电影百花奖在评定成就面前,使中国编剧集体缺席,暴露出中国影界知识产权概念的缺失,这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悲哀,也使中国观众欣赏影片感受不到源头活水之由来。

随着编剧奖的被取消,百花奖却在逐渐增加演员的奖项,据说又增加了七位“最佳新人奖”提名等等。百花奖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开闭幕式越来越铺张,越来越豪华,成本越来越高,走红地毯,电视直播,明星们比派头、比服饰,一个明星带好几个助理出场,这与百花奖的创意初衷有悖。

随着编剧在评奖中被删除,这种舍本图末已明显违反科学的态度。我们知道,违反科学规律必将受到惩罚,待中国电影剧本荒芜,编剧人才危机,无人尽职剧本创作之时,即使给天大的奖杯,恐怕也难寻编剧方面的专家了。君不见,女编剧薜晓路今年导演了自己的剧本《海洋天堂》,李连杰加盟主演。一句话,没有编剧的地位,不维护编剧的权益,就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了。

编剧在百花评奖中被删除,是在动摇中国电影的根本基础,这样一种明显的偏见与歧视,没有听到任何电影人为之呼吁,无论是那些因为好剧本而成功的导演,还是因剧本角色而成名的演员,似乎面包不大,理所应当就不该给编剧的份儿;更可悲的是,面对如此明显的不公,也听不到影评家的声音。

跟随百花奖之后的是大学生电影节,也不设编剧奖,多年来对于那些在校学习影视编剧的大学生(例如电影学院的文学系、中央戏剧学院的戏文系等院校)是公开的漠视与打击。大学生电影节不去引导大学生从电影剧本上学习创作,从根本上研究电影的特性,却认为只有导演和演员才是电影的主体,这会从根本上影响电影的未来,编剧专业明显不受尊重,没有青年人愿意从事耗时长、费心血、地位差的职业,那么,中国编剧就会后继乏人。

在评奖中删除编剧,后果恐怕不止这些,既然评奖方可以轻视编剧,忽视编剧,那么制片商和导演,业内界外都可以不把编剧当回事,这种连锁反应表现了中国电影编剧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在字幕上、在海报上、在各种宣传影片的小册上、媒体报道上不提编剧的署名,都被视为正常。所有从事电影创作的人都清楚,承担从无到有的创作时,编剧首当其冲,而到了评功论赏时,彻底抛弃编剧,这种电影界内的过河拆桥,对于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伤害。

任何奖杯都不是纯金的,迟早要生锈。维权绝不是为了争那个百花奖杯,而是为了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归还法律给予中国编剧的地位和尊重,才能凝集和造就一大批编剧队伍,才能承担电影产业发展的重任,实现走向电影强国的目标。评奖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奖励刺激新作品的诞生。靠明星们走一百圈红地毯,也无法开发电影新作品。没有剧本的发明就没有电影的一切发展,包括评奖。

2010-09-15 □汪海林 费 明 刘 毅 1 1 文艺报 content19380.html 1 “百花奖”没有理由取消对编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