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下的旋律
闪亮的八一军徽,辉映着国家大剧院音乐厅。12月5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成立5周年,总政治部歌舞团以精良的制作隆重推出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军旗下的歌声》。音乐会以激荡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庄重典雅的艺术品质,揭开了2013年总政治部歌舞团建团60周年系列庆祝演出活动的序幕。
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于2006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组建。5年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合唱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业务建设不断进步,多次圆满完成党、国家和军队的演出任务。特别是大型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赴日本、俄罗斯巡演,让这支年轻的队伍拓宽了艺术视野、走上了国际舞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为《军旗下的歌声》音乐会的高品质演出奠定了扎实基础。
序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忠实于原始编配的方式集中展示人民解放军豪迈雄壮的军威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由此揭示了音乐会的主题。这支年轻的队伍成立虽仅有5年,但《军旗下的歌声》串联起人民军队84年的壮阔历史。在流动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中,我们走进历史、感受铿锵、体验辉煌、汲取力量、铭记荣光。音乐会以歌颂祖国和人民军队的雄浑交响,彰显军旅特色、时代特点和艺术品质。混声合唱《边界的小路》《当那一天来临》《赞美祖国》《天路》《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在灿烂的阳光下》《我是一个兵》气势磅礴,昂扬奋进,唱出了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精神面貌和深厚的士兵情怀。
以海纳百川的艺术视野和胸怀,吸纳一切优秀的艺术精华,不断提高艺术水平,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不变的追求。诗意盎然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枫叶之恋》《半个月亮爬上来》《鸿雁》等,经典传唱的《神圣的战争》《伏尔加船夫曲》《希伯来奴隶合唱:在幼发拉底河岸》等优秀外国歌曲,让观众在欣赏中见证了合唱团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不懈的艺术追求。知名指挥李玉宁奔放从容、潇洒大度的执棒,优秀青年指挥李成在指挥台前执著自信,优秀青年歌唱演员周晓琳和张英席的深情歌唱,充分展示了这支年轻团队新人辈出、生机盎然的蓬勃朝气。
《军旗下的歌声》音乐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标志着军队的合唱艺术正朝着一个新的水平迈进。它的成长得益于军委、总部各级首长的关爱,也得益于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从总体策划、曲目选择、合唱编配、艺术展示、文学撰稿、服装服饰、舞美设计、录音录像等方面,整个团队科学统筹、缜密部署。音乐会后将制作高品质的光盘下发部队,以满足广大官兵热爱合唱艺术的需求,弥补他们未能现场欣赏的遗憾。
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年轻而富有朝气,《军旗下的歌声》嘹亮而清新,让我们在歌声中检阅他们成长的足迹。
军旗下的足迹
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的血脉来自总政治部歌舞团歌队。这个成立于1953年,有着辉煌业绩的优秀团队,为解放军合唱团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光荣传承。58年来,歌队把军魂熔铸于团队建设发展之中,培育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深受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喜爱的歌唱家,这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靠得住、过得硬的文艺队伍,先后被表彰为“总政系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总政直属单位人才建设先进群体”。
从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祖国万岁》《库尔班大叔,您去哪儿》《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我们是黄河泰山》《一二三四歌》《士兵的桂冠》《西部放歌》《天路》《走进新时代》《江山》,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一首歌曲唱响一个时代篇章,一台晚会激励一代人成长。歌队演员任何时候都把参加双拥晚会、“八一”晚会等国家和军队重大演出作为政治任务,自觉服从大局,以最饱满的情怀,唱出人民军队忠于党的赤诚心声。
刚刚跨入军旅行列的年轻队员们明白:坚定理想信念,并融入到创作演出实践中,是部队文艺工作者使命所系、职责所在。面对文化市场利益诱惑、“三俗”之风蔓延,歌队注重强化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以信念为磐、以实干为本、以豁达为境、以守德为品、以清廉为荣”的专题教育,树立文艺战士的良好形象。
“98抗洪”壮丽的一幕,至今矗立在人们的记忆里。歌队一批著名歌唱家身着迷彩服,在洪峰前与官兵手挽手、肩并肩,打着有力的节拍,在抗洪大堤上引吭高歌,就是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抗洪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弥漫战火硝烟的“猫耳洞”里,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院中,在被地震摧毁的废墟旁,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战士的身影,哪里就有总政治部歌舞团歌队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歌声。在火热军营生活中创作的《小白杨》《十五的月亮》《我的士兵兄弟》《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等优秀歌曲,唱到了士兵兄弟的心坎里,也成就了文艺战士艺术道路上一次次新的跨越。一位在歌队工作了30多年的歌唱家说:“歌队没有大腕明星,只有普通一兵。我们从不把自己看做一般的文艺工作者,而是担负着特殊使命任务的突击队、战斗员!”
近年来,歌队先后有26人获国家级大奖,多人被评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9人被聘为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形象大使。从光荣团队的历史与传统中,年轻的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找到了自己的信念之基、理想之源与追求所在。走进军营、走进官兵中间,为官兵纵情歌唱,歌声与心声相伴、汗水与泪水交融,这是在艰难险阻面前军心士气的力量凝聚,是战友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情迸发。那一张张甜美的笑脸、一声声饱含真情的欢呼和呐喊,让官兵们真正感受到了文艺战士的价值所在。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一支年轻的合唱队伍是如何起步前行的,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成长发展的进行曲。
军旗下的方阵
在中国当代文艺舞台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军旅文艺,素以人才辈出、名家荟萃为主要标识。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列阵军旗下,在国家大剧院这所音乐殿堂向着时代和人民放歌咏唱,一支蔚为可观的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58年来,总政治部歌舞团历届党委遵照军委、总部首长关于加强人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强化人才战略工程。歌队党支部始终着眼职能使命,把梯队建设作为兴队之魂,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努力探寻“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一支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较强创新能力,全军领先、全国一流的优秀专业演唱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军、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歌唱家。
千百次出征,千万里征程,文艺战士瞄准了军旅艺术这一目标,那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赖以成长的土壤与阳光。兵的本色,不仅在于一身迷彩,而是“我就是战斗员”的精神灌注,这得益于一代代歌队队员把政治思想品德作为立身做人、当兵从艺之本。由此,基层部队成为砥砺思想作风的大课堂,每次下部队慰问演出,军史馆和荣誉室是文艺战士必须要去的地方,在那里,他们感物吟志,旷达胸怀,寻找情感脉动与艺术源泉。
“德者,才之帅也”。是把艺术作为获取名利的方式手段,还是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不仅关系到人才建设的质量,更关系到为谁服务的“命脉”。在创作、演出曲目上,歌队高蹈于流俗之上,坚持高格调、主旋律。歌唱家阎维文入伍40多年,始终把献身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以40多年的艺术累积成功举办个人从艺生涯的首场《钢枪·玫瑰》演唱会,被誉为“歌坛常青树”; 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隆重开幕之日,青年歌唱家雷佳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以“复兴之歌独唱音乐会”的方式,为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艺献上一份倾心之礼;11月,青年歌唱家谭晶联袂瑞典著名摇滚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在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以中西交融的音乐方式,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在下基层中上台阶,在出精品中育人才。合唱团成立后,团党委特邀俄罗斯、朝鲜著名指挥家叶夫根尼和申前,以及国内、本团专家教授,为演员做针对性、系统性训练辅导;选调颇具实力的著名指挥李玉宁,特招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的李成博士来团工作,使合唱团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先后在国家和军队重大演出中担当主要任务。近年来,先后选派年轻演员参加《一个士兵的日记》《红旗飘飘》《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复兴之路》《我们的旗帜》等重大演出活动。在复排、创演歌剧《木兰诗篇》中,优秀年轻演员挑大梁、唱主角。近年来,先后有10余人次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秉承“走下赛歌台,回报军营来”的优良传统,每当参加各种大奖赛后,团里都组织获奖歌手走进基层部队,走进边海防哨所,把获奖后的第一场演出献给一线官兵。一支“德艺双馨”的人才梯队,首先是一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战斗队。走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军旗下的号角
《军旗下的歌声》音乐会刚一落幕,年轻的合唱团队员已经按捺不住激情。基层在召唤、生活在召唤,到部队去、到火热的基层一线去、到沸腾的演兵场去,文艺战士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使命的崇高,责任的光荣。
深知“静水流深”之道的团领导,让全体队员凝神聚气、开动脑筋,真正学习领会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往那些波动在脑海里的五线谱,今天跳荡的全是思想的音符。他们热切地交流探讨、沉思谋划。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重要讲话,开启了文艺战士创造的力量、情感与智慧。他们深知:学习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建设文化,也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问题。
艺术家、年轻队员们坐下来、沉静下来,按照党委的部署,大家集思广益开起了“务虚会”。每个声部长、分队长的笔记本上都记得满满的:为兵服务,也是成才的一条途径。下部队,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官兵喜欢什么。高雅艺术进军校、进社区、进高校……
他们的思绪融入歌队58年的集体记忆,那是一面高扬的旗。几代艺术家牢记宗旨、践行使命,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频,以充沛激越的歌喉,把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些凝聚在歌声中的民族情感和意志、时代风潮和脉搏,一次次地赤诚奉献。
随着学习的深入,思考也在深化。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奉献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优秀作品。因而,树立什么样的文化理想、坚守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文艺工作者修身立业的根本。古今中外,那些挺立时代潮头的文化先驱、那些彪炳史册的名家大师,无不拥有高远的文化理想、高尚的价值追求,无不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有机结合。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才能启迪人们心灵、引领社会前行。
秉持崇高文化追求, 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满腔热忱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与呼,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日本新国立剧场、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他们让古老的《木兰诗篇》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神韵与精深,体现文化交流的自醒与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名家与经典》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演出中,他们颂党恩、唱心曲、传经典、推人才、惠百姓;在大型红色经典交响音乐会《东方红》全国巡演中,他们饱含激情,礼赞高尚情操,弘扬当代主流文化;在全国声乐大赛的赛场,他们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体现良好精神风范;在全军战斗精神歌曲演唱录制现场和慰问边海防官兵时,他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思想的犁铧划出行动的垄沟。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在春天里又一次铿锵出征!
(图为音乐会现场,李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