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像藤蔓一般缠绕的亲情

□曾祥彪

原始森林的主要成分是树木,但如果没有缠绕在树木之间的藤蔓、没有那些争夺空间的灌木和杂草,没有那些穿梭或蹲守于茂密丛林中的走兽飞禽,这片原始森林也就失去了很多意趣。最近,在读了胡小平的《血脉》后,我仿佛找到了藤蔓缠住亲情的感觉。

《血脉》是一部散文集。它以亲情为主线,包括《佳节倍思亲》《挂念父亲》《想念母亲》《懂你》《怀念奶奶》等30篇作品,共20余万字。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亲情、对友情、对生活、对文学的厚重情感。该书有几个创作特色。

从文学经典中吸取养料,用率真的情感去写亲情。胡小平喜欢阅读经典文学名篇,对朱自清的名作《背影》等背得滚瓜烂熟,他从《背影》中悟出了散文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必须注重细节的描写,必须用率真的情感去勾勒人物的形象,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升华那些曾被感动而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生活碎片。譬如作者在《挂念父亲》一文中,写自己回到老家去:“才说上几句话,父亲便拉着我去参观他今年夏收的成果,有摊在地上的洋芋,盛在箩筐里的黄豆,装在蛇皮袋里的油菜籽,飘着红须的玉米,还指着田里说要打多少担稻谷,指着地里说要挖多少斤红薯。父亲说这些的时候,眉飞色舞,眼睛亮着,脸上笑着。”“父亲沐浴着夕阳的光辉,笑眯眯地看着我,笑得很真诚,真诚里还有几分天真。”“我被父亲那个得意的样子感染着。”这些简洁而又直白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父子用心交融的甜美的人物画中,父亲的形象写得细腻而传神。儿子却用真情记录了这个动人的经历,把父子之间的情感缠到了一起,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从生活细节中擦拭亮色,用朴实的情感去提炼亲情。在社会生活的现实中有许多细节感人至深,在家庭的亲情网络里同样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许就是生活中的细节。这本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它们仿佛是原始森林中的藤蔓,表现出不可割舍的关系。一个个记忆的碎片串成了珍珠般亲情的项链,剪不断,情更深,植入了心灵的沃土。

从母爱的崇高中寻找生命的张力,把挚爱的情感贯穿于生存的空间。《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一直伴着作者长大,因此,他对母亲有着亲缘中不可替代的情愫。在生活中处处留有母亲慈祥的微笑,特别当一些节日来到之时情感尤为浓烈。当母亲去烟台为二弟带孩子离别两年未见面、又值年关时,他的那种想念母亲的情感一天天加深了。于是,那篇字数不多却内涵丰富、情感炽烈的散文《想念母亲》便跃然纸上。

透过那些鲜活而又蕴含深厚情感的文字,我找到了打开心灵仓库的钥匙,这也许便是读胡小平散文集所得到的最具审美价值的瑰宝。我期待他在亲情散文的创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血脉》,胡小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2-06-22 □曾祥彪 1 1 文艺报 content31162.html 1 像藤蔓一般缠绕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