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剑走偏锋 慧眼独具

□程树榛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已经逝去的岁月里的人们的功过是非,不论其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他或她真实的身影。只不过有的画面宏大壮阔,有的像细小的尘粒;有的名垂千古,有的稍纵即逝。但是,其铭刻在历史上的痕迹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而如何评价他们,摆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只能凭借后人的眼力了。

于大清的《在历史的夹缝中寻找》不是全景式的俯视历史全貌去评价人物,而是从“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最具典型的焦点,因此,较一般的读史者则显得视角甚为独特,思虑更加深刻而精邃。在我看来,却有一种剑走偏锋、慧眼独具的意味。

首先,我们察看于大清是怎么评价几位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重量级的历史人物的。那就是秦皇汉武和魏武唐宗。这几个“大人物”都是创造甚至改写中国历史的伟大先驱。怎样观察他们在推动历史车轮行进中的成功与失误,以及他们在人格上独特的方面,一般的历史经纶中几乎都有过论述,人们的认识几乎是定型了。但是,于大清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就是借助于那一个特殊的道具——“东临”碣石。

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定都咸阳。为了他的万世基业,同时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方,他不断出巡全国。当他在一次巡行到浩瀚无边的大海之滨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些碣石,于是,他的灵感来了,要在这里修建行宫,并刻石树碑,以显其“千古一帝”的赫赫武功。从此,这些碣石就大有名堂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的皇位刚刚传到他的儿子胡亥,就被遍地起义的义军给推倒了,空留下那几块碣石,成为他“功高盖世”却又“罪行累累”的一个短命王朝的象征。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举世所公认。但是,他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也为他的臣民带来无穷的后患。他也有出外巡查的癖好。就在多次出巡中,有一次走近了这几块碣石,从而又为这里涂上了亮丽的色彩。特别是他在秦始皇刻石树碑的基础上,又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弘的观海台。站在台上,放眼望去,只见波涛万顷,海天相接,当时的这位“天子”是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但是,在这浩瀚的大海面前,在那几块小小的碣石边,他又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改弦易辙,踏出另一条暮年帝王的人生之路。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是毛泽东赞美曹操的诗句。在历史上曹操绝不是小说和戏剧舞台上的反面人物,而是文武兼备、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 。他是在挟带着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声威、远征幽燕辽海和乌桓的胜利、欲实现北部中国统一的豪情来到这碣石边的。在这里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为后人留下无尽遐思的空间。但是,磅礴的诗句毕竟不能代替宏伟的勋业,在未能进入他预设的理想壮志之后,曹操导演的大幕便悄然地闭上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

过了400余年之后,又一位“一代天骄”来到了碣石边。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宏图大业、他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华夏后人所称道,而世界许多国家的“唐人街”、“唐城”,依然传续着大唐的光荣。但是,当李世民的功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在远征途中“东临碣石”时,走了下坡路。因为他当时已经不是那个从谏如流的有道明君,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皇帝。虽然他的那首《春日望海》显得志得意满,可是,此后不久,他便因迷恋食丹很快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重复了他曾经嗤之以鼻的秦皇汉武的老路。

以上几个“伟人”的“东临碣石”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借鉴的意义。它至少让我们认识到除了辽阔的国土外,尚有博大的海域等待我们去开发。紧接着作者又启示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窥视三个绝对的女人,那就是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她们既是女中豪杰、女人典范;又是女中恶煞、女人异类。她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诸多帝王将相玩弄于股掌之中,将中国的历史搅得色彩纷繁甚至改变了前行的轨迹。但她们的人生,她们的事业,她们的情感,又是那样的矛盾与复杂,带给后人无尽的思索。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为我们详尽地述说这三个女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但对她们的功过却进行了不同寻常的分析,没有一味地贬损她们,也没有片面地颂扬她们对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作的贡献,而是辩证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论证,使读者有某种豁然开朗、另辟蹊径的感觉。比如吕后,不仅写出她的阴狠毒辣,也写出她的聪慧锐敏;对武则天,不仅写出她的勃勃野心,也写出她的才能与功业;特别对慈禧来说,人们往往提到她,无不嗤之以鼻,认为这个女人通体坏透,对中国犯下了无可饶恕的滔天罪行。但作者却对其“网开一面”,从历史的夹缝中,使我们看到她执政于乱世,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晚年思谋变革,则呈现出另外的一副面孔。

历史就是这样吊诡,扑朔迷离,人们只能从纷繁的乱象中寻觅它的内涵和真谛。

此外,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众多的能臣和名将,以及历代的奸雄和大鳄。但都不是正面叙述,重复史书的定论,而是从某个独特的角度,选取极具个性的色彩,淋漓尽致地抒发异常的感受,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纵览全书,我们时时感到作者那如行云流水般的笔触,给读者以酣畅淋漓的快意,诸多精辟的论述,则发人深省;特别是那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出自作者独特的感触,不时闪出智者的火花,这就使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史书或随笔,而是我们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难得的奇葩。

2013-06-19 □程树榛 1 1 文艺报 content35497.html 1 剑走偏锋 慧眼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