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由《十月》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十月诗会”近日在长沙举行。张胜友、谭仲池、陈东捷以及十多位诗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4年度“十月诗歌奖”在诗会开幕式上揭晓并颁发,王夫刚的《抱着马路边的小树哭泣的人》、泉子的《雄辩与寂静》、杜绿绿的《合适的火焰》3组诗获奖。
诗会期间,还举行了以“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生态”为主题的诗歌论坛。诗人杨克认为,网络的兴盛让诗歌的发表与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诗人也可以迅速地获知读者的反馈。诗人当然不能为迎合读者的喜好而写作,但应该从读者的反馈中去反思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诗人泉子说,诗是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对于无限的渴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诗人的表达方式在不断变化,但凝结在笔墨上的精神却千古不易,那就是历经沧桑后的赤子之心。诗人余怒谈到,新诗写作者之所以特别注重口语写作,是因为很多古典意象和词语已经被贴上“标签”了,比如我们一提到“香草”就会想到屈原,一提到“古藤老树昏鸦”就会想到马致远。当下的诗人只能不断探索,寻找对新事物进行命名的可能性。诗人西川认为,在自媒体时代,诗歌写作不要随波逐流,而要关注我们内心独特的历史感、现实感。一个诗人写一首漂亮的诗不难,但要写一首重要的、有意义的诗,却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