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一次弘扬国粹沟通情感的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徐 健

“小脚里头,藏着一部中国历史。”30年前,作家冯骥才的中篇小说《三寸金莲》通过对女主人公戈香莲痛苦、坎坷的一生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数百年来中国妇女饱受摧残、渴求解放的命运,展示了新旧观念的碰撞和社会进步的潮流。小小的“金莲”成为探寻与反思民族文化的象征。12年前,武汉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将该小说搬上京剧舞台,扎实的文本改编、绝迹多年的“跷功”以及音乐、唱腔上的创新探索,让该剧不仅囊括了包括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等在内的众多大奖,而且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如今已演出数百场的《三寸金莲》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又变身为“文化使者”,于10月22日至30日,登上了美国纽约、旧金山的舞台,为中美文化交流搭建起了一座艺术之桥。从小说到京剧、从笔尖的人物到立体鲜活的角色,对于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中国表达”,美国的观众是如何接受和感知的?其在美国的演出经历和反响又给中国戏剧“走出去”带来了哪些启示?本报记者跟随武汉京剧院飞赴美国,亲历了《三寸金莲》在纽约、旧金山演出的全过程,记录下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感动和思考。

京剧寄托着我们华人的文化乡愁

纽约是武汉京剧院美国之行的第一站,用院长刘子微的话说,“这是一次感恩、探路的演出。”去年9月,刘子微和武汉京剧院就曾带着《三寸金莲》的选段“赏莲会”登上纽约的舞台,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赞扬。“当时很多观众看完戏都留在剧场不走,希望能再来演出全剧。”一手创办美国“中国京剧艺术节”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表示,“艺术节十多年来遍邀国内众多名团、名家来美演出,但是像《三寸金莲》这样受到如此欢迎的作品并不多,特别是剧中展现的京剧绝活‘跷功’,一点也不比西方的芭蕾舞差。”可以说,正是去年的精彩演绎为《三寸金莲》全本赴美演出积累了不小的观众人气。作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对外交流资助项目中惟一的京剧项目,为了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临行前,武汉京剧院精心筹备、反复排练、认真打磨,最终形成了97人的演出团队。

纽约当地时间10月23日下午,作为美国第16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三寸金莲》全本亮相曼哈顿区纽约大学史克博尔艺术中心(Skirball Center NYU),能够容纳8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为美国观众和戏迷呈现了一台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民俗和感人故事于一体的精彩演出,特别是主演刘子微和女演员们全程的跷功绝技,犹如芭蕾舞一般,婀娜多姿、变化万千。导演石玉昆告诉记者,对于此次纽约的演出,他的心一直“悬”着,不知道纽约的观众能否接受,但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和观众的热烈反响,让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们并不是在舞台上消极的展示中国女人的小脚,而是以小脚作为载体,介绍中国戏曲还有个绝活——跷功。”第一次看京剧演出的美国观众Bedro就对“跷功”惊叹不已,当他得知演员演出时脚上全程绑着木质的小鞋时,由衷地感叹:“简直难以想象,真是不可思议。”他告诉记者不仅看懂了整个故事,而且为演员优美的身段、婉转的唱腔所着迷,“我希望多了解京剧和中国文化,所有的一切对我都很新奇。”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演出后跑到后台,向刘子微发出了邀请:“如果您以后档期允许的话,我们想邀请您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做讲座,给我们讲讲您与京剧的故事”。

在纽约生活着不少资深的京剧票友、戏迷,他们告诉记者,以往国内的演出团体来到纽约后,都是在大剧场里演出一两场,然后就走了,很少有跟他们交流切磋的机会。这次不一样,10月25日下午,武汉京剧团来到纽约法拉盛文艺中心(Flushing Town Hall),除演出《三寸金莲》精彩选段外,剧团的京剧名家、专业演员还和当地的票友一起表演了《文昭关》《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等16个传统剧目名段,让京剧表演真正走进了纽约戏迷,特别是华人戏迷的心里。“这次演出可以看作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齐淑芳激动地说,“近些年,赴美演出的戏曲院团逐渐增多,其中有走市场的,也有进校园普及的,但基本上是传统剧目或折子戏专场,仅京剧就有《杨门女将》《白蛇传》《锁麟囊》等。其实京剧并不都是画着脸谱、穿着古人的服装演绎古人的生活,它也在变化、发展。”齐淑芳表示,《三寸金莲》用充满中国韵味的故事情节,不仅展示了京剧“跷功”的独特魅力,传递了深刻的文化蕴涵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把京剧与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华侨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很多华人在京剧中寻觅传统的记忆、文化的血脉,从这个层面看,《三寸金莲》的纽约之行,传播的就不止是京剧艺术,而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乡愁。”

谈及《三寸金莲》纽约演出引发的热烈反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参赞李立言表示,“这是中国文化在纽约的又一次成功展示,也宣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充分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艺术不仅薪火相传,人才辈出,而且远播海外,深受欢迎。京剧在美国很有市场,希望这样的京剧交流活动更多一些”。

不愧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结晶”

旧金山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作为全美华人华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三寸金莲》美国之行第二站的演出在旧金山东南方的卡斯楚谷表演艺术中心(Castro Valley Center for the Arts)举行。用“盛况空前”形容此次演出的规模一点也不为过。早在演出前的一个星期,湾区就出现了难得的华人奔走相告的局面。演出当天,能容纳500人的剧场早早就坐满了观众,一些迟到的观众还把过道、走廊当成坐席,足见他们对这次演出的热情与渴望。“为了观赏《三寸金莲》,我和同事开车经过8个城市才来到旧金山湾区。事实证明,这一趟来得很值。”美国硅谷美术馆馆长段昭南说,“这是一台由优秀演员支撑、优秀导演精雕细琢、动人音乐编织而成的舞台精品”。

《三寸金莲》讲述的是清末民初贫女戈香莲幼年被强迫裹足,凭着“三寸金莲”嫁入富户,通过“赛脚”得宠,掌握家中大权,进而成为封建习俗的卫道者,但她却在女儿裹足时内心激烈碰撞,最终鼓足勇气打破束缚的故事。美国华人社会活动家、侨领方李邦琴认为,该剧表达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理念,它的成功演出不愧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结晶”。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贝蒂女士表示,对于中国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看过演出后,她了解了。“这部戏能够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所经历的变化,希望今后该剧能继续来演出。”来自俄勒冈州的夏洛特女士为了看演出,开车近6个小时来到剧场,她告诉记者,之前看过不少京剧,但《三寸金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裹脚的屈辱历史,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她还对该剧的表现形式充满兴趣,“该剧的音乐既有中国传统的元素,又有现代音乐的成分,而且表演的技巧性特别高,就像在戏曲中跳芭蕾”。

在旧金山站的演出现场,很多场景感动着记者:在记者所坐的最后一排的过道上,几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观众始终如痴如醉地欣赏着台上的表演,其中一位姓陈的老奶奶,已经年过八旬,她告诉记者,他们家祖孙三代6口人都来看演出了,这在他们家还是第一次,“晚辈们都有座位,我的座位就是轮椅,只要让我进剧场看京剧,我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在旧金山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蔡女士,演出结束后迟迟不愿离开,不停地用手机记录下剧场中的每一个瞬间,“能看到国内这么高水平的戏曲演出非常难得,我把今天晚上的所见所闻都发到了朋友圈,希望让更多在美国的朋友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文化参赞肖夏勇表示,武汉京剧团曾经出过高盛麟、郭玉昆等众多名家,如今又将《三寸金莲》这样的保留剧目带到了美国,非常了不起。在他看来,“中国很多艺术形式的海外推广都面临一个认知的过程,很多国外观众不能一下子体会京剧的美妙,但国家艺术基金为它们的传播推广创造了机会。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把中国故事带给更多的民众,这是我们文化交流的努力方向”。

把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

和竞争力的优秀项目推向世界

纽约首场演出后,由于时差和气候的原因,刘子微突发高烧、重感冒,但她坚持演完第二场后才到医院就诊,就怕影响演出,辜负了热爱京剧的观众。“在美国如此多元的文化环境下,还能看到这么多热情的戏迷和观众,实在是没有想到,而他们对《三寸金莲》的接受与认可程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观众对中国人文情怀的关切目光,看到了中国故事、中国表达走向世界的前景。”刘子微说,特别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能够选中武汉京剧院到海外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这不仅是对《三寸金莲》这部作品的认可,也是对武汉京剧院的信任。“此次赴美演出,主要角色大部分都由青年演员担纲,包括乐队都是新人,我们既向美国观众弘扬了国粹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又锻炼了青年队伍,为剧院培养了新人”。

近三年,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舞台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艺术人才培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和美术创作等五大类项目,共2087项,有69项在国(境)外组织实施,在2014、2015年度资助的项目中,就有14项在美国组织实施。《三寸金莲》赴美演出并大获成功离不开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而把反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秀项目推到国际上,积极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路径,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正是国家艺术基金扶植包括《三寸金莲》在内的境外交流推广项目的意义所在。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国家艺术基金还对10月23日至27日《三寸金莲》纽约站的演出情况进行了监督。他们将从该剧的演出中进一步总结对外传播交流推广的经验,争取将更多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推向世界。

2016-11-07 □本报记者 徐 健 1 1 文艺报 content6125.html 1 一次弘扬国粹沟通情感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