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惟有故乡不可辜负

□付秀莹

一向不大好意思写创作谈。总觉得,一部作品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是好是坏,得读者说了算。

然而这一回是个例外。对于《陌上》,竟然有很多话要说。

随着年纪渐长,对故乡的牵挂越来越多了。是不是,这也是初老症状之一种呢?河北老家的那个村庄,那个村庄里的人和事,那里的草木砖瓦、鸡鸣狗吠,都令我在遥远的异乡魂牵梦萦,日夜不得安宁。

我在那个村庄出生,长大。至今那里还生活着我众多的亲人,父亲已经步入了他的暮年,而母亲已经在村庄的泥土里长眠了18个春秋。我同那个小村庄血脉相联,永不能割断。我几乎每天都要给我的老父亲打电话。也没有什么事,不过是陪他说说家常。我知道他的一日三餐,我清楚每一户人家的婚丧嫁娶、是非纠葛。甚至,我熟悉那个村庄的每一声咳嗽,每一声叹息。对于“芳村”的痛和痒,我了然于心。

你相信吗?有一度,那个遥远的“芳村”,竟然是我日常情绪的晴雨表。谁家发达了,谁家败落了,谁家添了丁,谁家老了人,恩怨、爱恨、情仇、甘苦……我的心起起伏伏,全是因了“芳村”。父亲的愁眉、姐姐的哭泣、乡人们奔忙的身影,所有这一切,在我心中肿胀着、肿胀着, 令人寝食难安。

我想写写“芳村”。我想写写“芳村”的那些男人女人们。在时代风潮中,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那些乡村人物们,站在命运的风口处,随着时势俯仰,进退失据。他们内心所经历的,也是芳村所经历的。我幻想着,写出了芳村,或许就是写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写出了我们当下的乡土中国。至少,从某个侧面,写出乡土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波光云影。大约,透过这个时代的波光云影,或多或少的,可以领略这个时代的山河巨变。

这部小说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确切地说,这部小说没有主人公。我的责编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芳村。他的眼睛真毒,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内心。

《陌上》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长篇结构。26个相对独立的短篇,上一篇的某个人物一闪而过,可能恰恰是下一篇里的主角。芳村的那些男人女人们来来往往,关系彼此勾连,时时有交错,不断有回响。总共有多少人物出现,我并没有认真计算过。我幻想着,让每一个人都活起来、飞起来,活泼泼的,成长为独特的这一个。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其实一直在我心里折腾着,蠢蠢欲动。如今我放他们出来,放他们在人间走一趟,成败荣辱,要看他们自己的缘分和造化了,我奈何不得。

这部长篇写得辛苦。因为虚构和现实缠绕,有太多的情感牵扯。也因为,要不断地开始。“万事开头难”,《陌上》的写作令我深刻体验了这句话的重量。这是对叙事难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耐心、意志以及才华的一种考验。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一直躁动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

惟有故乡和亲人不可辜负。但愿我做到了。

2016-11-16 □付秀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5678.html 1 惟有故乡不可辜负